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入门与提高
定价:29.80元
作者:李雪明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30886670
字数: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趣味浓厚,历史久远。它融体育、艺术、科学、文化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人们把琴棋书画相提并论,象棋技艺成为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标志之一。《棋迷俱乐部丛书:象棋入门与提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象棋基础知识、象棋各兵种的运用、象棋残局技巧、象棋基本杀法、象棋开局、象棋中局战术以及怎样提高象棋技艺等。读者若细细品读将受益匪浅。
目录
章 象棋基础知识
节 象棋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棋盘和棋子
第三节 棋子走法与吃子
第四节 行棋记录和读谱
第五节 象棋基本规则
第六节 象棋子力价值分析
第二章 象棋基本杀法
节 双车错杀
第二节 立马车
第三节 夹车炮
第四节 车炮抽杀
第五节 白脸将
第六节 马后炮
第七节 马
第八节 挂角马
第九节 八角马
第十节 钓鱼马
第十一节 双马饮泉
第十二节 重炮
第十三节 天地炮
第十四节 闷宫
第十五节 铁门拴
第十六节 炮碾丹砂
第十七节 空头炮
第十八节 大胆穿心
第十九节 小鬼推磨
第二十节 二鬼拍门
第二十一节 海底捞月
第二十二节 三子归边
第三章 实用残局集锦
节 兵类残局
第二节 马类残局
第三节 炮类残局
第四节 车类残局
第五节 马兵类残局
第六节 炮兵类
第七节 车兵类残局
第八节 马炮类
第九节 车马类
第十节 车炮类残局
第十一节 车马炮类
第四章 象棋实用布局
节 布局陷阱
第二节 开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顺手炮布局
第四节 列手炮布局
第五节 中炮对屏风马
第六节 中炮对反宫马
第七节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第八节 飞象对过宫炮
第五章 中局搏杀技巧
节 闪击
第二节 串打
第三节 捉双
第四节 抽吃
第五节 顿挫
第六节 拦截
第七节 牵制
第八节 运子取势
第九节 兑子抢先
第十节 先弃后取
第十一节 弃子攻杀
第六章 多兵种玫杀技巧
节 马兵类
第二节 炮兵类
第三节 车兵类
第四节 车马类
第五节 车炮类
第六节 马炮类
第七章 残局实战解析
节 妙手入局
第二节 妙手谋子
第三节 妙手谋和
第四节 妙用规则
第八章 经典对局赏析
局 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
第二局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第三局 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
第四局 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右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内页的墨色似乎饱和度不够,在光线不太好的地方阅读时,那些小小的棋子符号有时候会有些模糊。不过,一旦你适应了这种略显复古的风格,你会发现其内容的深度是令人赞叹的。它并没有停留在基础教学上,而是迅速地转向了对中局战术的拆解。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弃子取势”的章节,作者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推导,而是引用了多场历史名局进行实战分析。每一个关键着法,都会配上作者独到的见解,解释为什么走这一步比走另一步更有潜力。这让我明白,象棋不光是计算,更是一种对局面的预判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有一处关于“车”在残局中的运用,讲到如何利用线路封锁对方的将士,那几页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感觉自己的棋局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虽然排版略显陈旧,但内容的干货之多,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我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的,【XH】这个前缀让人感觉这可能是一个系列或者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然而,翻开内页,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面向零基础初学者的“百科全书”。开篇并没有急于讲解复杂的开局定式,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棋子的基本走法、禁入点以及胜负的基本判定规则。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口语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坐在你对面,慢条斯理地为你勾勒出楚河汉界的地图。特别是关于“马”的走法,书中用了好几个生动的例子,甚至配上了图示,清晰地解释了“蹩马腿”这种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耐心,它不着急让你成为高手,而是坚实地打好地基。我个人觉得,对于那些连棋盘都还没摸明白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引入部分是无可替代的向导,让人完全没有望而生畏的感觉。它营造了一种“人人都能学会”的氛围,这点非常重要。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特训”。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有力,几乎没有冗余的形容词或铺陈的背景描述。每一句话似乎都直指棋局的核心矛盾。比如,在介绍残局时,作者直接跳过了那些不常见的复杂局面,专注于“车兵残局”和“士象全残局”这两种最常见也最考验基本功的阶段。他对于“王”在残局中的作用的强调,让我印象深刻。过去我总觉得王是需要保护的,但书中反复强调,在残局中,王是最好的“进攻队员”和“防守核心”。书中给出的残局变例,大多是步数较短、逻辑清晰的范例,要求读者必须精确计算每一步的得失,这种训练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虽然阅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但这种“高压训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那些需要精确计算的难题。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实用技巧”而非“理论溯源”。如果你期待找到关于象棋起源、不同流派历史沿革的详细论述,你可能会感到失望。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紧紧围绕着“如何下好一盘棋”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在实战策略部分,作者对于“炮”的运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书中构建了一个“火力覆盖区”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不同阵型下,炮如何实现远程打击和牵制。我过去总觉得炮的作用就是隔山打牛,看了这本书后才发现,炮的控制能力远比我想象的要强大。它不仅是攻击武器,更是重要的防御屏障。书中有一段关于“双炮兑换”的分析尤其精彩,指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物质略亏也要兑换,以达到简化局面、凸显我方优势的目的。这种实战指导性极强的分析,对于正处于瓶颈期的棋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于“心态与复盘”的探讨,是我觉得最出乎意料却又无比受用的章节。许多象棋书籍往往只教你怎么赢,却很少提及如何面对失败。作者在这部分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他提出了一个“三步复盘法”:第一步,确认关键转折点;第二步,分析思考过程的漏洞;第三步,量化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这种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棋下不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防线先垮了。比如,在劣势局面下如何保持镇定,避免急躁求成而导致满盘皆输。这种对弈者心性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格局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老前辈在传授他多年来在棋盘上摸爬滚打的“人生哲学”。对于希望长期进步的棋手而言,这种对内在修炼的引导,比任何开局秘籍都要宝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