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典心理學:氣質論 (精裝版)
定價:42.80元
作者:(美] 斯泰拉·切斯, 亞曆山大·托馬斯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20193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九種氣質類彆、三大氣質集群、擬閤優度等理論和概念的提齣,為許多方麵帶來瞭革命性的改變,如兒童精神病學,心理治療,親子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指導,兒科醫療護理等。
1956年,斯泰拉·切斯與亞曆山大·托馬斯開始瞭一項開創性的“紐約縱嚮研究”,旨在對氣質概念進行係統性的調查研究,研究一直持續到現在。這項研究發現,嬰兒、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的氣質特徵對應著獨特的個人行為特徵。這項發現已經被廣為接受,被視為行為錶現心理機製的基礎。
現在,這兩位在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領域的人物與導師嚮讀者奉獻齣這本著作,對他們的研究進行瞭極為齣色的介紹。
本書帶領讀者從概念——包括氣質的定義及支持並擴展這項定義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對氣質及其對於各類相關實踐與特殊群體影響的具體探索之中。
本書各章涵蓋瞭瞭解氣質的臨床訪談和擬閤優度在氣質上的概念,還有父母指引,父母與兒童教育,學生行為錶現,兒科實踐,護理實踐,兒童、青少年與成人心理治療,生理學研究,文化影響,以及其他一些內容。本書結尾對成長心理學將來的發展趨勢做瞭非常有啓發意義的展望。
九種氣質類彆:1.活躍水平;2.節奏性(規律性);3.趨避性(接觸或排斥);4.適應性;5.反應閾;6.反應強度。7.情緒質量;8.注意力分散度;9.專注度與耐力。
目錄
部分 氣質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概念
章 引言
第2章 氣質的初概念
第3章 初的假設
第4章 次研究嘗試:從失敗到成功
第5章 紐約縱嚮研究(NYLS)
第6章 數據分析與氣質及其分類的定義與評級
第7章 氣質調查的臨床訪談
第8章 擬閤優度的概念
第9章 父母指引
第二部分 氣質理論的新應用與實踐
0章 氣質理論與實踐自1970年來的迅速發展
1章 與氣質有關的父母與孩子教育
2章 氣質項目中的預防與早期乾預
3章 剋塞爾氣質項目
4章 新的心理健康職業:氣質谘詢師
5章 氣質與學校教育
6章 氣質與兒科實踐
7章 氣質與護理實踐
8章 兒童氣質與心理治療
9章 青少年氣質與心理治療
第20章 成人氣質與心理治療
第21章 氣質與殘疾兒童
第22章 氣質的生理學研究
第23章 氣質與文化
第24章 氣質的連續性和可變性
第25章 未來展望
原書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斯泰拉·切斯醫學博士(Stella Chess,MD.)與亞曆山大·托馬斯醫學博士(Alexander Thomas,MD.)都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他們對正常與非正常個性發展領域的研究與理論做齣瞭具有深遠影響的貢獻,他們的“紐約縱嚮研究(NYLS)”確立瞭個體氣質在成長與行為紊亂治療中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的結果已在許多著作中呈現。切斯博士與托馬斯博士是《兒童精神病學與兒童成長年度進展報告》(Annual Progress in Child Psychiatry and Child Development)的創始編輯,共同該期刊20多年。
文摘
序言
一本關於情緒調節的書,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結閤瞭大量的案例和科學研究,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情緒的來源、種類以及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陷阱”的部分,那些我們常常不自覺地陷入的思維模式,一旦被點破,真是讓人豁然開朗。書中提到的正念練習,雖然之前也有所耳聞,但這次結閤瞭具體的指導和練習方法,讓我更容易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強調壓抑負麵情緒,而是鼓勵我們去理解和接納情緒,並找到健康的方式去錶達和轉化。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經曆,也嘗試書中介紹的一些小練習,發現確實對自己有所幫助。對於那些希望提升情商,改善人際關係,或者僅僅是想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緒的朋友們,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它不是那種會給你現成答案的書,更多的是引導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那種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特彆,仿佛踏上瞭一段探索人類內在世界奧秘的旅程。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夠將抽象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生動鮮活的畫麵,引人入勝。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個體獨特性”的強調。它不落俗套地指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整體,擁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的“底色”,這些“底色”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如何感受世界,如何與環境互動,甚至如何與他人建立連接。書中關於“適應性”和“可塑性”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雖然我們天生擁有一定的傾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被完全決定瞭。相反,理解自己的“底色”,纔能更好地去適應和發展,去找到最適閤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之道。讀這本書,就像獲得瞭一把解鎖自我理解的鑰匙,讓我能夠以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去接納自己和他人,去擁抱生命中那些韆姿百態的可能性。
評分我一直對人類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感到好奇,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甚至開啓瞭新的探索方嚮。作者以一種嚴謹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剖析瞭多種人類行為模式的根源,並將這些模式與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個體特質聯係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應對壓力”和“尋求歸屬感”這兩個主題的探討。書中列舉瞭非常多真實的社會現象和個體經曆,生動地展示瞭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麵對相似的壓力情境時,會有多麼顯著的行為差異。這種差異並非好壞之分,而是基於一種更根本的、與生俱來的傾嚮。這讓我開始反思,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判,是否過於簡單化瞭?是否忽略瞭那些潛藏在錶麵之下的、更本質的個體差異?這本書不僅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他人的新框架,也促使我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為何會對某些事物有特殊的反應,為何會在某些情境下感到特彆自在或不適。
評分這是一本令人驚喜的童年發展心理學著作,完全顛覆瞭我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綫性發展的過程,但作者通過大量詳實的研究和觀察,揭示瞭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獨特需求和迴應方式。特彆是書中關於“氣質”的論述,讓我眼前一亮。原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節奏”和“反應模式”,這些並非是父母能夠完全掌控或輕易改變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瞭父母如何理解和適應孩子的“氣質”,而不是試圖去“糾正”或“塑造”它,這種積極的引導方式,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書中關於如何與不同氣質的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部分,提供瞭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應對哭鬧不止的嬰兒,如何鼓勵內嚮的孩子融入集體等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那麼焦慮,而是更有信心去擁抱孩子的獨特,並與之共同成長。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考,尤其是關於個體差異的本質。作者通過對不同人群行為模式的細緻觀察和分析,引發瞭我對“本質”和“習得”之間界限的重新審視。我一直認為很多行為都是後天環境塑造的結果,但這本書似乎提齣瞭另一種視角,即在先天因素中,存在著一些不易察覺但卻至關重要的“底色”。這種“底色”不僅僅是簡單的性格特徵,而是更深層次的、與我們感知世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息息相關的驅動力。書中引用的很多跨文化研究和縱嚮追蹤案例,都令人信服地展示瞭這些潛在的個體差異是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環境下,以不同的方式顯現齣來的。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在教育、職業選擇,甚至人際交往中,更加尊重和理解這些“天生”的不同,而不是強求所有人朝著同一個方嚮發展。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人的視角,它讓我更加包容,也更加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