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操
定价:10.00元
作者:徐悟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009261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极操令人活动在美好的心灵境界:心同白云游戏,身随春柳迎风;藏青山在心海,揽明月于怀中;与猿共舞,伴鹤同翔;清风鸣我意,流泉抒我情……身动方寸之间,神驰千里之外。
目录
一、太极操的特点及健身意义
二、太极操对身体各部位活动的要求
三、学练太极操的方法
四、太极操的演练方式
五、太极操各式学练解说
(一)深山起舞
(二)日出云霞
(三)杨柳遥青
(四)青松挺秀
(五)山泉流韵
(六)碧潭荡影
(七)鹰翔蓝天
(八)鱼戏莲底
(九)虎跃深山
(十)鹤入云霄
(十一)灵猿揽翠
(十二)野马追风
(十三)雨洗山林
(十四)翠浪传涛
(十五)长虹贯宇
(十六)白云飘逸
(十七)秀燕翩飞
(十八)蝶舞花丛
(十九)落日流霞
(二十)百鸟嬉林
(二十一)流云追月
(二十二)竹影波娑
(二十三)梦绕林溪
(二十四)回归自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得说,市面上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浩如烟海,但能像这本一样,在保持极高专业性的同时,还能兼顾到初学者的友好度,实属难得。它没有一味地用生僻的术语将读者拒之门外,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引导方式。书中对“呼吸”的讲解部分,我尤其赞赏。它没有停留在“深呼吸”的层面,而是细致区分了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在不同阶段的应用,甚至还探讨了在特定姿势下,气机被“卡住”时的调整方法。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如何在疲劳状态下,通过微调一个指尖的朝向来重新汇聚散乱的意念,这种细节的捕捉和实战性,让我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系统化、可量化的自我修正工具包,而不是一堆空洞的口号。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修炼,在于对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尊重和坚持,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那种练习时的专注感延续下去。
评分坦率地说,我之前对这类书籍的理解比较片面,总觉得要达到书中描述的那种“内劲”或“神韵”,非得经过数十年艰苦的封闭式训练不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用清晰、逻辑严密的语言,将那些常被渲染得神秘莫测的境界,拆解成了我们可以理解和实践的步骤。例如,书中对“气感”的描述,非常精妙,它不是让你去“感觉”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引导你去觉察身体内部组织间压力、张力和温度的细微变化。并且,作者还贴心地为不同体质和年龄的读者提供了不同阶段的适应性建议,这体现了极大的慈悲心和科学精神。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值得称赞,图文并茂,且插图的质量极高,每一个角度的标注都精准到位,大大降低了自学时的理解难度。读完它,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不再盲目追求虚名,而是明确了下一步应该从何处着手,如何才能真正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我身体里实实在在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沉稳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节奏感,读起来让人感觉心绪平和,却又潜藏着一股向上的力量。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心性”与“技法”相互转化的论述。他反复强调,外在动作的准确性只是表象,内在意念的纯粹性才是核心驱动力。比如,在讲解某个“缠丝劲”的运用时,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去描述练习者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保持内在的定力,如何让身体的反应如同自然界的反弹般纯粹而无我。这种对精神层面深挖,让这本书的层次瞬间拔高了。它不再是单纯的指导手册,更像是一部探讨“如何做人”的哲学随笔,只不过载体是身体的运动。我喜欢这种将身体实践提升到精神境界的阐述方式,它让练习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成为了一种不断打磨自我、观照内心世界的深刻旅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绝对是一本“慢读”的书。它的文字密度和信息量,要求读者必须沉下心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精髓。很多看似平实的语句背后,蕴含着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和对人体结构深刻的洞察。比如,作者在描述“步法转换”时,用了大量的比喻,将人体的重心转移比作“水流的导向”,非常形象。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进行想象练习,即便没有实际动作,光是意念上的调整,就带来了明显的身体觉知度的提升。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极为考究,它不是简单的“动作 A、动作 B”的罗列,而是将基础的桩功与高阶的运行法门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对照着镜子或自己身体的感觉去印证书中所言,这种强烈的互动性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所不具备的。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耳边低语,耐心地为你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家功夫概念,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道”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身心修炼认知的一扇新大门,完全超出了我对传统养生书籍的预期。作者在阐述动作要领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细致入微的讲解,让人感觉不是在学习一套固定的招式,而是在探寻一种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比如,书中对“松沉”这个概念的剖析,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放松”,而是从力学的角度、从意念的引导、从呼吸的配合,层层递进地描绘出那种“沉而不僵,松而不散”的境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细节时,总能引经据典,结合古代圣贤的智慧,使得整个练习过程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翻阅此书,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某种古老的、宁静的气息,它引导我不仅关注身体的外部形态,更深入到内在气机的流动和精神状态的调整。那种将武术的刚猛与哲学的柔韧完美融合的笔触,使得阅读体验既有知识的获取感,又有心灵的洗涤感。我敢肯定地说,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追求深度自我探索,而非仅仅满足于健身效果的人准备的。它不提供速成的秘诀,却指引了一条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修行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