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按摩治百病
定价:29.80元
作者:于帆,郭萌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1220306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按摩养生可谓是中华传统养生医学中的一条奇葩,在祖国医学中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它既具有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又包含了各种手法运用的独到之处。通过在人体穴位上,运用推、拿、揉、压、搓、扣、抖、运、捏等手法,来达到舒筋、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本书介绍了按摩养生生理论及日常保健按摩疗法,并针对百余种常见病及生活中常见的急性突发性疾病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按摩方法,力求呈现给读者为简单易学、实用有效的按摩知识和按摩保健治疗手法。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便于读者快速选择与学习自己所需的按摩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文化阶层的广大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阅读和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种“全能型”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治百病”听起来有点夸张,像古代的游方郎中。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并不在于宣称能“根治”所有疑难杂症,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自我维护手册”。它把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涵盖进去了,从呼吸系统的调理,到消化系统的改善,甚至连睡眠质量的提升都有专门的篇章。最让我感到价值的是关于“四季养生”的那几章。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春天该吃什么,而是结合了气候变化对人体阳气的升降影响,来指导你如何调整日常起居和放松的侧重点。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初秋时节要注重“收敛”,而不是像夏天那样一味地“发散”,这些深入的原理分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疾病发生,而是主动地去顺应自然的规律进行调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身体使用说明书”,教你如何正确地保养这台精密的仪器,而不是等到它坏了才去送修。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翻译器”。我之前也买过几本号称教你自我保健的书,结果不是晦涩难懂的古文夹杂,就是那些术语堆砌的“专家腔”,读起来像在啃石头。但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接地气,仿佛就是隔壁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跟你拉家常,手把手地教你。特别是讲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时,他用了好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肝气郁结比作“水龙头拧得太紧的水压”,一下子就明白了那种内在的紧张感是怎么回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足底反射区的介绍部分,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哪个区域对应哪个器官,而是结合了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症,比如久坐导致的消化不良、长期看电脑引起的眼疲劳,然后明确指出应该按压哪些点,力度和频率都有明确的建议。说实话,我照着书里教的方法,给自己按压了几天太阳穴附近的一个特定区域,用来缓解午后的犯困,效果出奇地好,比喝咖啡还管用,而且没有副作用。这种实用性和易操作性,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犯嘀咕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一看就是那种“干货”型的书籍,而不是那种靠包装吸引眼球的畅销书。我本来对手头的疼痛管理和日常调理就挺感兴趣的,所以也没多想就翻开了。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章节编排,逻辑性特别强,从基础的人体结构讲解入手,深入到不同穴位的精确取法和操作手法。作者在描述手法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比如“提、按、揉、捻”这几个基本动作,他能拆分出好几种不同的力度变化和作用机理,这可不是那种“随便揉揉就好”的泛泛之谈。我尝试着按照书里介绍的几个针对颈椎劳损的动作,自己在家给自己操作了一下,刚开始感觉没什么,但坚持了三天后,早上起来脖子的僵硬感明显减轻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对后续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期待。而且,书中穿插的不少古代医案的引用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对照分析,让整个理论体系显得非常扎实,不至于让人觉得这是空穴来风的民间偏方。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足够清晰的路线图,让你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被一大堆专业术语淹没。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堆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都习惯了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身体一出小毛病,立刻想到的就是吃药或者寻求立竿见影的快速处理。但这本书反复强调的观点是:身体的恢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它鼓励读者去感受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去区分什么是真正的疲劳,什么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它里面有一个关于“呼吸觉察”的章节,非常短,但对我的冲击很大。作者建议每天抽出五分钟,仅仅是观察自己的呼吸,不去干预,不去评判。我照着做了几次,发现自己平时的呼吸浅而急促,很多时候根本没有用到腹部。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就放缓了呼吸的节奏,结果睡眠质量真的改善了,而且第二天醒来时那种“被掏空”的感觉消失了。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整体的健康观,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解”,与其对抗,不如去理解和顺应。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绝对是加分项,而且是那种低调但极其有效的加分。在讲解那些复杂的经络和穴位时,作者团队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很多医学书籍的插图要么是模糊不清的线条图,要么就是过于写实到让人感到不适的解剖图。这本书的图示非常清晰,采用了半写实半简笔的风格,用不同的颜色和箭头清楚地标识出气血的运行方向和按压的精准位置。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特定病症缓解手法时,会提供“正视角度”和“侧身角度”的对比图,这对于一个人自己操作来说太重要了。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按到了那个点,但看了图才知道角度差了一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书中对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也讲解得非常到位,比如如何正确地使用刮痧板和滚轴,力度控制的秘诀都在图文并茂的讲解中体现出来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家练习时,极大地减少了因操作不规范而带来的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