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青少年體育藍皮書: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
定價:69.0元
作者:郭建軍,楊樺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9779309
字數:255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青少年體育發展為主題,采用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結閤的方式,對青少年體質健康、青少年體育組織和活動、學校體育發展、青少年運動員培養等一般狀況、理論、實踐經驗和問題等進行瞭高度概括和深入分析,內容全麵、視角多樣、數據可信,對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狀況進行全麵、客觀的描述和分析。
目錄
作者介紹
郭建軍,國傢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司長,清華大學體育經濟管理碩士。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閤會理事長,中國拔河協會主席,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中國汽車聯閤會副主席,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長期從事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楊樺,男,1955年5月9日生。1977年成都體育學院畢業。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國傢體育總局乾部培訓中心主任,國傢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特殊津貼。擔任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校體育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評委會體育學科組召集人。曆任成都體育學院院長辦公室主任,兼外事辦公室主任,教務處長、高級研究室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還擔任成都體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四川省體育總局副主席、四川體育學科高評組組長、四川省享受特殊津貼專傢評委等職。2002年調任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擔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學校教師和專業報告職務評委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主編;還兼任全國體總常委,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傢體育總局體育專業設置委員會委員,重點學科專傢組成員,中國體科學會理事,科技部科技人纔評委,教育部“十五”***教材評委會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體育教育管理、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作為中央直接聯係的高級專傢、“北京市有突齣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纔”,承擔瞭國傢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以及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近20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等奬、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等20多項奬勵;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30餘部。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彆齣心裁,硬殼精裝,手感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份量十足的專業著作。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與“藍皮書”的定位非常契閤,字體設計則選擇瞭簡潔有力的現代風格,透露齣一種嚴謹而不失活力的氣息。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內文,但僅從這個外在的包裝,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程度。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的質量也不會讓人失望。我猜想,內部的排版和圖錶設計,也一定會遵循專業報告的規範,清晰易讀,邏輯性強。對於長期關注體育發展報告的讀者來說,這種紮實的物理質感本身就是一種閱讀期待的基石。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具有收藏價值的行業參考資料,擺在書架上,自帶一種專業人士的沉穩氣場。希望打開扉頁後,內部的知識密度能與這精美的外殼相匹配,帶來物超所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讀完前幾章的摘要和目錄後,我立刻被其宏大的視角和細緻的切入點所吸引。這份報告的結構布局顯示齣一種極強的係統性思維,它顯然不是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中國青少年體育生態圖景。目錄中那些關於“政策環境分析”、“學校體育改革深度”、“社會力量參與度評估”等章節標題,無不指嚮瞭當下這個領域最核心、最棘手的問題。我個人尤其期待看到對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性的對比研究,畢竟不同省份在資源投入、場地建設和人纔培養機製上存在顯著差異。如果報告能提供詳實的跨區域數據對比和案例分析,那對於政策製定者和一綫教育工作者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決策參考。這種自上而下的宏觀梳理,結閤微觀層麵的實證調查,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所必備的素質。
評分我對這份報告的潛在應用價值抱有很高的期望。購買這類專業報告的讀者群體通常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他們需要基於事實的洞察來指導未來的行動。我個人是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我們最關心的是未來幾年政策的風嚮標和市場需求的演變趨勢。如果報告能夠對“體教融閤”的未來走嚮做齣具有前瞻性的預測,並清晰地指齣目前社會資源投入效率最低的環節在哪裏,那將直接指導我們調整下一年度的戰略布局。換句話說,我需要的不是對過去一年成就的簡單迴顧,而是一份能夠幫助我們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先機的“戰略地圖”。希望它能像燈塔一樣,照亮行業前行的方嚮,而不是僅僅記錄已經走過的路。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說,我更關注報告的語言風格是否能做到兼顧專業性和可讀性。很多官方報告往往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套話,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我希望這份“藍皮書”能夠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運用更貼近實際、更生動的語言來闡述復雜的社會現象。比如,在描述基層教練員的培養睏境時,如果能穿插一些一綫工作者的訪談片段或生動的小故事,而不是僅僅羅列招聘率和流失率的百分比,那麼這份報告的影響力無疑會大大提升。畢竟,青少年體育的發展最終要落實到“人”的身上,冰冷的數據固然重要,但人性化的解讀纔能真正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深思。期待它能成為一本既能被專傢引用,也能被傢長和教師理解和參考的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時間點——2015年——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參照係。那一年,中國體育改革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許多新的體育發展規劃剛剛落地或正在醞釀之中。因此,這份報告所記錄和分析的,很可能是改革初期階段的真實麵貌和麵臨的早期阻力。我想知道,在彼時,業界對於“健康中國”戰略和青少年體育普及的初期設想與實際操作之間存在哪些預料之外的偏差。對我而言,這份報告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本身的數據,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曆史的快照,讓我們能夠迴溯性地審視過去的決策路徑,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閱讀它,就像是進行一次時間旅行,去理解那個特定曆史節點上,我們是如何看待並努力塑造下一代的體育未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