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体育蓝皮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
定价:69.0元
作者:郭建军,杨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9779309
字数:25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青少年体育发展为主题,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育组织和活动、学校体育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一般状况、理论、实践经验和问题等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入分析,内容全面、视角多样、数据可信,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建军,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清华大学体育经济管理硕士。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理事长,中国拔河协会主席,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中国汽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杨桦,男,1955年5月9日生。1977年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特殊津贴。担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评委会体育学科组召集人。历任成都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兼外事办公室主任,教务处长、高级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还担任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体育总局副主席、四川体育学科高评组组长、四川省享受特殊津贴专家评委等职。2002年调任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校教师和专业报告职务评委会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主编;还兼任全国体总常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重点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体科学会理事,科技部科技人才评委,教育部“十五”***教材评委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体育教育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近20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30余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硬壳精装,手感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份量十足的专业著作。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与“蓝皮书”的定位非常契合,字体设计则选择了简洁有力的现代风格,透露出一种严谨而不失活力的气息。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从这个外在的包装,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质量也不会让人失望。我猜想,内部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一定会遵循专业报告的规范,清晰易读,逻辑性强。对于长期关注体育发展报告的读者来说,这种扎实的物理质感本身就是一种阅读期待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具有收藏价值的行业参考资料,摆在书架上,自带一种专业人士的沉稳气场。希望打开扉页后,内部的知识密度能与这精美的外壳相匹配,带来物超所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点——2015年——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参照系。那一年,中国体育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许多新的体育发展规划刚刚落地或正在酝酿之中。因此,这份报告所记录和分析的,很可能是改革初期阶段的真实面貌和面临的早期阻力。我想知道,在彼时,业界对于“健康中国”战略和青少年体育普及的初期设想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哪些预料之外的偏差。对我而言,这份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数据,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快照,让我们能够回溯性地审视过去的决策路径,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一次时间旅行,去理解那个特定历史节点上,我们是如何看待并努力塑造下一代的体育未来的。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我更关注报告的语言风格是否能做到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很多官方报告往往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套话,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希望这份“蓝皮书”能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运用更贴近实际、更生动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在描述基层教练员的培养困境时,如果能穿插一些一线工作者的访谈片段或生动的小故事,而不是仅仅罗列招聘率和流失率的百分比,那么这份报告的影响力无疑会大大提升。毕竟,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冰冷的数据固然重要,但人性化的解读才能真正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深思。期待它能成为一本既能被专家引用,也能被家长和教师理解和参考的读物。
评分读完前几章的摘要和目录后,我立刻被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致的切入点所吸引。这份报告的结构布局显示出一种极强的系统性思维,它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青少年体育生态图景。目录中那些关于“政策环境分析”、“学校体育改革深度”、“社会力量参与度评估”等章节标题,无不指向了当下这个领域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我个人尤其期待看到对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对比研究,毕竟不同省份在资源投入、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报告能提供详实的跨区域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那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决策参考。这种自上而下的宏观梳理,结合微观层面的实证调查,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所必备的素质。
评分我对这份报告的潜在应用价值抱有很高的期望。购买这类专业报告的读者群体通常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他们需要基于事实的洞察来指导未来的行动。我个人是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我们最关心的是未来几年政策的风向标和市场需求的演变趋势。如果报告能够对“体教融合”的未来走向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并清晰地指出目前社会资源投入效率最低的环节在哪里,那将直接指导我们调整下一年度的战略布局。换句话说,我需要的不是对过去一年成就的简单回顾,而是一份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的“战略地图”。希望它能像灯塔一样,照亮行业前行的方向,而不是仅仅记录已经走过的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