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实战残局——车马驰骋
定价:20.00元
作者:孙尔康著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644076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8.30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部分 实战杀势(260局)
 一、驾势入局(100局)
 二、抢攻推进(100局)
 三、以少击多(33局)
 四、对攻厮杀(27局)
第二部分 古局选粹(10局)
第三部分 实用残局(74局)
 一、车马对车双仕(士)(25局)
 二、车马对车双相(象)(14局)
 三、车马对车单缺仕(士)(11局)
 四、车马对车单缺相(象)(18局)
 五、车马对车仕(士)相(象)全(4局)
 六、车马对马炮仕(士)相(象)全(2局)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理论推导有些头疼的棋手,更倾向于通过实战案例来学习。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相当老道。它摒弃了那种堆砌公式、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式分析,转而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每一组残局的讲解,都仿佛是精心设计的一场微缩对局,开局的态势、关键的转折点,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我特别喜欢它对“时机”把握的强调。残局的精髓往往在于一步先手或一步妙手,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刻,某个看似次优的着法,反而能一举锁定胜局。书中对于不同棋子组合的“弱点”分析也极其犀利。例如,在讨论车马配合时,它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马的“钉”和车的“封锁”来切割对方的防线。这些分析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紧密结合棋盘上的具体坐标和兵型结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看似复杂的残局,有了一种“一眼看穿”的直觉,这种直觉的培养,才是真正的高手之道。这本棋谱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份精炼的实战智慧集锦。
评分拿到这本封面设计得颇有年代感的棋谱时,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市面上的残局专著汗牛充栋,很多都是重复劳动,缺乏新意。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布局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它没有急着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残局的世界。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心理,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不同棋子组合下,局面的核心矛盾。比如,在介绍“双车对马兵”这一经典结构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变招,而是先分析了车在不同位置对兵的限制,以及马的跳跃特性如何形成“钳制点”。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人感觉不是在啃教材,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棋友的陪伴下,一步步解开谜团。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对局片段,不仅仅是展示解法,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背后的“意图”——为什么要这么走?它想达成什么战略目标?这种注重内涵而非纯粹招法的阐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对全局的掌控力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枯燥的计算转化为富有逻辑和美感的艺术展示。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印象深刻。在众多棋谱中,很多因为图表不清或者符号混乱而让人抓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专业和细致。棋盘的布局清晰,箭头和标记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精确地指示出着法方向和吃子的路线。特别是一些涉及多重变化和陷阱的复杂残局,作者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主线变化和次要分支,这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一些“陷阱”的讲解,往往会先展示中招后的惨烈后果,然后再揭示正确的防守或进攻思路。这种对比手法,非常具有冲击力,能让人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有效避免了实战中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注重细节的棋迷来说,这本书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绝对是顶级的。它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场对视力的考验。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强调“计算深度”的残局书籍,它们往往要求读者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然而,这本书的风格则更偏向于“启发式学习”。作者在讲解复杂局面时,会时不时地插入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比如“残局的本质是资源的再分配”、“时间在残局中的价值体现”等等。这些看似虚无的论述,实则为冰冷的计算注入了灵魂,让读者在走每一步棋时,都能带着更宏大的目标感。我特别欣赏它对“和棋”的研究。很多棋谱只关注如何取胜,而这本书却花了不少篇幅教导如何守住看似必输的残局,如何通过精妙的防守拖延时间,最终达成和棋。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实战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它让读者明白,在棋局的最后阶段,认清局势、扬长避短,比盲目追求胜利更加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人文关怀的优秀棋谱。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预期的残局专著的范畴。它并非只是罗列已知的定式,而是展现了一种“残局思维的构建过程”。在讲解一些高难度组合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如何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是最优解”。书中涉及了一些看似罕见但实战中确实可能出现的“怪局”,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这种对“边界情况”的覆盖,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高。我发现,很多其他棋谱在处理残局时会忽略一些“非典型”的兵型,而这本书却给出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例如,对于残局中如何利用自己的“闲子”去牵制对方的关键子力,这本书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教会我的不是记住某一步棋,而是学会像作者一样去观察棋盘上的“力量对比”和“空间占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思维导图,帮你理清残局博弈中的各种可能性,让人感到自己的棋艺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