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用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家庭实用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小龙 著
图书标签:
  • 数码摄影
  • 摄影技巧
  • 家庭摄影
  • 摄影入门
  • 摄影指南
  • 图像处理
  • 照片编辑
  • 数码相机
  • 摄影教程
  • 实用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39694
商品编码:2969212577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实用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安小龙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3239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家庭摄影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会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美、记录美,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陶冶情操都是大有帮助的。
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简单易用的操作方法和日渐低廉的价格逐渐被广大的家庭用户所青睐,更是成为年轻一族的时尚品。使用数码相机随手拍照已经形成一种普及之势,而且也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本书正是为家庭数码摄影爱好者提供全面理论知识而作,它从数码相机的特点以及相关附件入手,由摄影这门技术的入门知识逐渐展开,对家庭摄影中各种常见的题材进行详细讲解,并配以大量的图片作为参考依据,让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视觉的享受。
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数码相机,一起去领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本书写作时间匆忙,加上作者水平有限,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请读者谅解!后,希望大家能够从本书中得到一点小小的启发,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影筑梦:创意影像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目录 序言: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第一章:理解光的魔法——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1. 光的性质与运用: 自然光: 直射光: 强烈的对比与戏剧感,如何驾驭硬光,避免过曝与死黑。 漫射光: 柔和的细节展现,阴天、窗户光、柔光罩的运用。 侧光: 塑造立体感,强调纹理与轮廓,光线角度的细微调整。 逆光: 勾勒轮廓,产生剪影与光晕效果,曝光补偿的艺术。 顺光: 均匀照明,色彩饱满,但需注意避免平淡。 顶光/底光: 产生特殊效果,如戏剧性阴影或“天使光”,需谨慎使用。 人造光: 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与外置闪光灯的区别,如何进行离机闪光,跳闪技巧,控制光线方向与强度。 常亮灯: LED灯、柔光箱、反光伞等,提供持续稳定的光源,适合视频拍摄与慢门摄影。 LED灯板: 色温、亮度可调,创意布光的重要工具。 环形灯: 消除眼神光,打造梦幻般的眼神,适合肖像与微距。 其他光源: 蜡烛、篝火、屏幕光等,探索非常规光源的创意应用。 光线质量的评估: 硬光与软光的定义,如何根据拍摄主题选择合适的光线质感。 利用光线塑造体积感与空间感: 通过阴影的引导,让二维画面呈现三维效果。 色彩与光线: 光线对色彩饱和度、色调的影响,白平衡的调整与创意运用。 光线与情绪: 暖色调的光线带来温馨感,冷色调的光线营造神秘感或疏离感。 2. 光线的方向与构图: 正侧光: 突出纹理,增强立体感。 斜侧光: 最常用的光线方向,平衡明暗,突出主体。 逆侧光: 勾勒轮廓,营造光边效果。 顶光: 制造强烈的阴影,突出面部结构,或使画面显得平面。 底光: 制造神秘感,突出主体轮廓,或产生诡异效果。 顺光: 色彩还原最准确,画面平淡。 与构图元素的结合: 如何利用光线引导视线,突出画面焦点,营造视觉平衡。 3. 实战:光线运用的技巧与案例: 人像摄影中的光线: 黄金时段的窗户光,阴影的巧妙运用,侧逆光打造梦幻氛围。 风光摄影中的光线: 日出日落的戏剧性光线,清晨薄雾中的光线效果,夜景中的点光源。 静物摄影中的光线: 突出材质的质感,运用反光板与黑卡控制光线,制造美食的诱人光泽。 微距摄影中的光线: 解决光线不足的难题,利用微距灯的精准照明。 运动摄影中的光线: 捕捉动态的瞬间,高速快门下的光线表现。 第二章:构图的语言——让画面讲述故事 1. 基本构图法则: 三分法: 将画面分割成九个相等的部分,将主体置于交叉点或线上,增加画面活力。 黄金分割: 视觉黄金点,比三分法更微妙的平衡感,巴洛克螺旋线的应用。 对称构图: 稳定、和谐,适合表现庄重、规整的场景,如建筑、倒影。 对角线构图: 增加画面的动感与深度,引导视线,打破画面的呆板。 引导线构图: 利用线条(道路、河流、栅栏等)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增强空间感。 框架构图: 利用前景的物体(门框、窗户、树枝等)作为画框,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感。 前景、中景、背景的安排: 建立画面层次,丰富视觉信息。 留白: 适度的留白能让画面呼吸,突出主体,营造意境。 2. 视角与景别: 高角度(俯视): 缩小主体,增强渺小感,适合拍摄场景全貌或儿童视角。 低角度(仰视): 夸大主体,增加视觉冲击力,适合表现高大建筑或英雄主义。 平视: 最自然的视角,贴近观察者的视角。 特写: 放大细节,突出情感与质感。 近景: 表现人物上半身或重要物体。 中景: 表现人物全身或场景的核心部分。 远景: 表现宏大的场景,交代环境。 全景: 包含主体及其周围环境。 3. 色彩的运用与情绪表达: 色彩的心理学: 红色(热情、危险)、蓝色(冷静、忧郁)、黄色(温暖、活力)、绿色(自然、平和)等。 对比色与邻近色: 如何运用色彩对比制造视觉冲击,或运用邻近色营造和谐统一的氛围。 冷暖色调的对比: 暖色调与冷色调在画面中的平衡与对比,营造不同的情绪。 单色与灰度: 探索黑白摄影的魅力,通过光影和对比来传递情感。 色彩饱和度与明度的调整: 如何通过后期调整色彩,增强画面表现力。 4. 动态捕捉与静态表现: 运动的凝固: 高速快门定格瞬间,展现运动的瞬间美。 运动的模糊: 低速快门创造动感模糊,表现速度感与流动感。 摇拍(Panning): 保持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表现主体运动。 静态场景的节奏感: 通过线条、重复元素、光影来营造画面的韵律。 5. 实战:构图的进阶与创意: 打破常规: 尝试非传统的构图方式,寻找独特的视角。 意境的营造: 如何通过构图表达画面的深层含义与情感。 故事性的构图: 让画面中的元素相互关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利用环境元素: 巧妙融入自然或人造环境,增强画面的丰富性。 第三章:器材的奥秘——了解你的相机与镜头 1. 相机类型与选择: 单反(DSLR): 经典之选,操作直观,成像稳定,镜头群丰富。 微单(Mirrorless): 轻便灵活,电子取景,功能强大,发展迅速。 便携相机: 易于携带,操作简单,适合日常记录。 手机摄影: 正在崛起的力量,算法优化,无限创意可能。 中画幅/大画幅: 极致的画质与细节,专业级应用。 2. 镜头语言: 焦距的意义: 广角镜头(Wide-angle): 14mm-35mm,大视野,适合风光、建筑,容易产生畸变。 标准镜头(Standard): 35mm-70mm,接近人眼视角,自然,用途广泛。 长焦镜头(Telephoto): 70mm-300mm及以上,压缩空间,拉近景物,适合人像、体育、野生动物。 定焦镜头(Prime Lens): 恒定光圈,画质优异,成像锐利,无变焦灵活性。 变焦镜头(Zoom Lens): 焦距可变,灵活方便,但可能存在光圈变化或画质稍逊。 光圈(Aperture): 光圈值(f-stop): f/1.4, f/2.8, f/5.6, f/11, f/22等,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景深(Depth of Field): 光圈大小直接影响景深,大光圈(小f值)制造浅景深,突出主体;小光圈(大f值)提供大景深,使画面细节丰富。 光圈在创意中的运用: 模糊背景突出主体,虚化前景增加层次,获得清晰的整体画面。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 高速快门: 1/250s, 1/1000s, 1/8000s等,凝固运动,避免抖动。 低速快门: 1/30s, 1s, 10s等,记录运动轨迹,制造模糊效果,需要三脚架。 快门在创意中的运用: 捕捉飞溅的水滴,记录车流的轨迹,创造丝滑的水流。 感光度(ISO): ISO值: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等,数值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 噪点(Noise): 高ISO会增加画面噪点,影响画质。 ISO在创意中的运用: 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合理提高ISO以保证曝光。 3. 其他重要配件: 三脚架: 稳定画面,实现慢门拍摄,避免抖动。 滤镜: UV镜: 保护镜头,减少紫外线影响。 偏振镜(CPL): 消除反光,增加色彩饱和度,使天空更蓝。 中灰镜(ND): 降低进光量,实现大光圈慢门,适合拍摄白天流水。 渐变灰镜(GND): 解决大光比场景,使天空和地面的曝光更均衡。 反光板与柔光板: 辅助光线,控制光影效果。 外置闪光灯与引闪器: 拓展布光可能性。 存储卡与电池: 保证拍摄的连续性。 4. 实战:器材的搭配与运用: 根据拍摄主题选择镜头: 风光用广角,人像用定焦,野生动物用长焦。 光圈、快门、ISO的协同作用: 理解三者的互补关系,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最佳组合。 掌握相机的各种模式: P(程序自动)、A/Av(光圈优先)、S/Tv(快门优先)、M(手动)模式的灵活运用。 了解白平衡的设置: 自动白平衡(AWB)、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预设模式,以及自定义白平衡。 RAW格式与JPEG格式的优势: RAW格式保留更多图像信息,便于后期调整;JPEG格式文件小,方便分享。 第四章:后期处理的艺术——让照片焕发新生 1. 前期拍摄中的后期考量: 曝光准确性: 避免过曝与欠曝,为后期留有更多空间。 白平衡的设置: 尽量在拍摄时设置准确,减少后期调整的难度。 构图的预判: 拍摄时就考虑裁剪的可能性,保留足够的边缘。 RAW格式的优势: 记录更丰富的细节和宽容度,是后期处理的最佳选择。 2. 后期软件介绍与基础操作: Adobe Lightroom(LR): 强大的照片管理与后期编辑工具,适合批量处理。 基本调整: 曝光、对比度、高光、阴影、白色、黑色。 色彩调整: 白平衡、色温、色调、饱和度、HSL。 细节增强: 锐化、降噪。 裁剪与矫正: 调整构图,校正镜头畸变。 局部调整: 渐变滤镜、径向滤镜、画笔工具,进行精细化调整。 预设(Presets): 利用预设快速套用风格,节省时间。 Adobe Photoshop(PS): 更强大的图像编辑与合成工具。 图层概念: 非破坏性编辑的基础。 选区工具: 精准选择需要调整的区域。 色彩与亮度调整: 色阶、曲线、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 修饰工具: 污点修复画笔、仿制图章、修复画笔,去除瑕疵。 滤镜库: 各种风格化滤镜,创造特殊效果。 蒙版: 精确控制调整的范围与过渡。 合成与创意: 将多张图片融合,创作全新的图像。 其他后期软件: Capture One, Luminar, Affinity Photo等。 3. 色彩的后期魔法: 色调分离: 创造独特的视觉风格,如电影感、复古感。 局部色彩调整: 突出画面中的关键色彩,引导观众视线。 黑白照片的转换: 通过调整对比度和明暗关系,赋予黑白照片新的生命力。 模拟胶片效果: 利用后期技术还原经典胶片的色彩与质感。 统一风格的后期处理: 建立个人化的后期风格,让作品具有辨识度。 4. 细节的优化与锐化: 锐化技术: 局部锐化、智能锐化,提升画面清晰度。 降噪处理: 有效去除高ISO带来的噪点,同时保留细节。 纹理的增强: 突出物体的质感,如皮肤、布料、石材。 5. 创意后期与特效: 移轴效果(Tilt-shift): 模拟移轴镜头,创造微缩景观效果。 HDR(高动态范围): 合成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展现更宽广的亮度范围。 虚化效果的模拟: 创造更具艺术感的背景虚化。 光效与粒子效果: 添加光晕、星光、尘埃等,增强画面氛围。 合成创意: 将不同元素进行组合,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 6. 实战:后期流程与作品集: 建立清晰的后期工作流程: 从导入、整理、初步调整到精细化编辑,再到导出。 学习大师作品的后期思路: 分析优秀作品的色彩、光影、细节处理。 形成自己的后期风格: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后期语言。 作品集的整理与展示: 如何用后期来提升整体作品的品质,并进行有效的展示。 第五章:摄影的进阶之路——培养你的视觉思维 1. 从模仿到创新: 研究大师作品: 学习他们的构图、用光、色彩与故事表达。 分析优秀摄影师的风格: 找出他们作品的特点,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思考。 逐步形成自己的拍摄理念: 思考你希望通过照片传达什么。 2. 主题探索与系列创作: 发掘个人兴趣: 从你最感兴趣的主题入手,如人物、自然、城市、生活等。 深入挖掘一个主题: 不仅是表面的记录,而是探索其内在的意义和情感。 系列创作的重要性: 通过多张照片的组合,更能展现一个主题的深度与广度。 讲述一个故事: 让你的照片连贯起来,形成一个有情节、有情绪的故事。 3. 拍摄计划与执行: 前期调研: 了解拍摄对象、地点、光线条件等。 制定拍摄方案: 确定拍摄目的、风格、需要的器材。 灵活应变: 计划是死的,拍摄是活的,准备好随时调整。 4. 反思与总结: 定期回顾自己的作品: 找出优点与不足。 征求他人的意见: 来自不同视角的回馈往往能带来新的启发。 从失败中学习: 每一个不成功的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 5. 参与摄影社区与交流: 加入摄影群组、论坛: 与同行交流学习,分享经验。 参加摄影讲座、展览: 拓展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参加摄影外拍活动: 实践机会,结识同好。 6. 持续学习与成长: 摄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关注新的技术、新的趋势。 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 勇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题材。 享受摄影的乐趣: 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镜头去记录。 结语:影像永恒,艺术无界 附录:常用摄影术语解释 致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对摄影望而却步的人,我原本以为学习摄影会是一件极其枯燥且充满技术壁垒的事情。然而,《家庭实用数码摄影完全攻略》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一样。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比喻,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它不仅仅教你如何按下快门,还细致地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镜头、如何对焦、如何捕捉决定性的瞬间。比如,在拍摄动态物体时,它会教你如何预判运动轨迹,如何设置快门速度来定格精彩瞬间,甚至会提到一些进阶技巧,比如利用追焦来突出主体。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张成功的运动照片背后,是如此多的考量和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理论的书籍,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从相机的基本设置,到不同场景下的拍摄技巧,再到后期的简单处理,它几乎涵盖了摄影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像摄影”的部分,它不仅仅教你如何摆姿势,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与被摄者沟通,如何捕捉自然的表情和神态。 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接地气,比如如何利用家中的自然光来拍摄孩子,如何在旅行中用手机拍出大片感,这些都是我平时非常需要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场景。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器材选择”的建议,让你在购买相机或镜头时,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方向,避免盲目消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下快门的“拍照工具人”,而是真正开始理解摄影的乐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评分

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表达。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表达”的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比如,在讲解白平衡时,它不仅告诉你如何调整,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色温对照片氛围的影响,让我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觉得照片“偏黄”或“偏蓝”,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来营造出温暖或清冷的氛围。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鼓励读者去实践和探索。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从平凡的生活场景到壮丽的自然风光,都一一拆解了成功的拍摄要素,这让我觉得摄影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很多精彩的照片就藏在我们身边。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后期处理”的那一部分,它没有把后期想象成“救命稻草”,而是将其视为“升华”作品的手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裁剪、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基础调整,让我能够轻松地为自己的照片锦上添花,让原本就不错的照片更具艺术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个对摄影一直充满热情,却苦于无法拍出满意照片的“新手村村民”,我真的太需要这样一本面面俱到的指南了。从拿到手的第一页,我就被它详尽的结构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上来就讲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相机操作讲起,比如如何握持相机以获得稳定画面,不同模式的细微差别,再到如何理解光圈、快门、ISO这“摄影铁三角”之间的联动关系,并且都配有清晰易懂的图示,我甚至能直接跟着书上的指引,在自己的相机上逐一尝试,这感觉太棒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相机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如何拍出好照片”。它系统地讲解了构图的基本原则,例如三分法、黄金分割,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利用光线”的章节,无论是顺光、逆光还是侧光,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拍摄技巧,让我不再害怕光线不足的室内拍摄,也能捕捉到夕阳余晖的美妙瞬间。而且,它还触及了人像、风景、微距等不同题材的拍摄要点,让我知道原来拍好一张照片,需要的不仅仅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