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
定价:32.0元
作者:王勇 王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537419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免疫力是人体强大的抵抗力、自愈力,不仅能对抗细菌、病毒等“入侵者”,还能清除衰老死亡细胞和癌变细胞等“叛乱者”,从而让我们免受外界与自身的伤害。
要知道,免疫力低下的后果十分严重:
致病:世上只有一种病——免疫力低下,它会导致99%以上的疾病;
致衰:免疫力低下使衰老死亡细胞无法被及时清除,从而加快人体衰老;
致癌:免疫系统监控杀灭癌变细胞的能力降低,癌变细胞泛滥,人因此易被癌魔侵扰 。
但是现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非常普遍:上班族压力大,易受疾病困扰,感冒成了家常便饭;生病之后,需要的恢复时间越来越长;老年人和儿童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被疾病侵扰,中年人是易因癌早逝的危险群体……
现代人免疫力低下,一方面是因为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过度医疗、过度疲劳、运动不足、情绪消极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免疫力不了解、不重视。
防患于未然、从现在起用心打造均衡免疫力方是明智之举!作为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作者将一一呈现在医院里没有来得讲、而人们又需要知道的免疫力知识和提升免疫力方法。作者认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升免疫力的根本之法,只要均衡饮食、保证高质量睡眠、经常运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就能拥有平衡免疫力,从而不得病、不早衰、不得癌。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免疫力如何决定人体健康,提醒人们关注免疫力下降的身体信号,让人们通过打疫苗和给器官排毒等给免疫系统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人们从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四方面入手,向细节要效果,掌握生活中有效提升免疫力的窍门,从而构筑均衡免疫力。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勇,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先后任职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健康管理经验。现任职于中国9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从事专业健康管理工作。
王迁,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执行委员会秘书,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及工作秘书,《中华临床免疫和反应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专业领域关注结缔组织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和科研。
文摘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辨别身体发出的信号,当然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身体不会真的发出什么声响,而只是会有一些微妙变化或者表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对病痛和异常情况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另一方面要找出表象背后隐藏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疾病或者病变的早期及时发现,并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案。
对于可见的疾病是这样,对于不可见的免疫力也同样如此。假如免疫力开始降低,我们的身体便会向你传递一些警报。比如,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在一年里感冒不超过3 次,免疫力是属于正常的;如果感冒的次数超过4 次,就属于免疫力下降了。同时,下列情况的出现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比如反复感冒、肺炎、肝炎、支气管炎、霍乱、皮肤病、非典型肺炎、癌症、,等等。我相信没有任何人愿意等到自己出现这些疾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免疫力低下,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免疫力低下的早期信号。
感冒不断。如果感冒成了你的家常便饭,天气稍微变冷、变凉,来不及加衣服你就打喷嚏,然后的日子便与感冒相伴了,而且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好,这就说明你的免疫力有所下降。
经常感到疲劳。若工作经常提不起劲,稍做一点事就感到累,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病变,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得以恢复,可这样的状态又持续不了几天,疲劳感又会出现,那就关注一下自己的免疫力吧。
伤口容易感染。身体哪个部位不小心被划伤的时候,几天之内伤口处会红肿,甚至流脓,正常人几天就可以恢复,而你却要拖很久;或者你的某个部位,比如臀部长了一个又疼又痒的小疖子,过几天头上又长了,也说明抵抗力下降。
肠胃娇气。如果你的肠胃像个没有长大的婴儿,经常是在外面餐馆吃了一个普通的菜,其他人安然无恙,而你却上吐下泻,说明你的肠胃的自身保护功能存在着问题。
容易受传染病的攻击。如果你的同事不论谁有得感冒的,不几天就会传染上你,如此形成“规律”的话,证明你的抵抗力存在问题了。
总而言之,如果出现经常性地感到疲劳、感冒不断、伤口容易感染、伤口愈合速度慢、肠胃娇气、易受传染病攻击等一个或几个症状,那么你就要好好关注免疫功能了。这些信号都还是比较轻的表现,这时候我们应该去医院检查白细胞计数。若有经验的话,你会发现,在感觉不舒服时,白细胞的数量也较低,这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当然,这时候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给身体累积越来越多的毒素,虽然我很不愿意这样说,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可以自己想想看。
自从PM2.5 这个概念广为人知以后,我们就都知道了,原来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悬浮着各式各样的有毒物质,包括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烟的粒子状物质等。这些物质一旦进入肺部,就会侵蚀肺脏的细胞组织,这样一来,就会引起人体代谢异常,造成神经机能障碍,可怕的是,它们可以吸附致癌性的物质,进入人体肺部深处并停留在那里。
而在我们的水源中,充斥着来自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农业用地的化学毒素、畜牧业的动物排泄物、家家户户使用的合成洗涤剂以及各种放射性物质,还有消毒用的氯以及氯与各种有机化学物质结合产生的三卤甲烷。这些毒素,是膀胱癌、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和血液系统肿瘤的元凶,也是导致中枢神经障碍、心脏病、肝、肾功能受损、妇女流产、婴儿先天性异常、儿童脑部发育受损等大大小小疾病的危险因素。
至于食物中的毒素更是举不胜举了。我们食物中的毒素包括农药、化肥、有毒重金属、各种添加剂,以及食物因储存、烹饪方式不当所产生的毒素,等等。
所以,我们的和时刻马不停蹄地忙着清除每天饮食与呼吸所累积下来的负担——附着在水果上的农药、弥漫在烟尘中的金属成分、加工食品里的糖分和坏脂肪,以及接触家庭清洁用品后残留的化学混合物质……虽然听起来相当可怕,可是这些还不是——这仅是我们常接触到、令人烦恼的部分毒素来源。
各种毒素进入身体之后,都会在人体细胞内造成即时或性的伤害,都会让我们的免疫力或多或少降低。毒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就是让免疫功能失调,出现癌症等疾病。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给身体各器官排毒是首要任务。
肺部排毒。肺脏是易积存毒素的器官之一,我们呼吸到的空气中飘浮的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都会进入肺脏。我们想给肺部排毒,可以早上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练习深呼吸,深吸气时先缓缓抬起双臂,然后突然咳嗽,同时迅速垂下双臂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将痰液咳出。如此反复多遍,每天坚持这样做,能使肺保持清洁,这样可以帮助肺脏排毒。此外,还可以多吃黑木耳,因为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以清肺、清洁血液。
排毒。是人体大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要给排毒,我们需要体育锻炼,在运动中,通过把压力施加到等解毒器官上,改善器官的紧张状态,加快其血液循环,促进排毒。我们还可以多吃苦瓜,苦瓜中有一种蛋白质能增加免疫细胞活性,可以清除体内有毒物质。
排毒。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并通过尿液将它们排出体外。给排毒主要是不要憋尿。尿液中毒素很多,若不及时排出,会被重新吸收,危害全身健康。充分饮水可以稀释毒素的浓度,而且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将更多的毒素排出体外,但切记水不等于甜饮料。建议大家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此外还要多吃黄瓜、樱桃等有助于排毒的蔬菜和水果。
大肠排毒。肠道中的粪便毒素很多,比如、吲哚、粪臭素,若不及时排出,会被机体重新吸收,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保持大便通畅。清晨起床后至少喝200 毫升水,多活动活动,能起到清刷胃肠的作用,使得大小便排出,清除毒素。我们应以天然食品取代精加工食物,其中新鲜水果是强力净化食物,菠萝、木瓜、奇异果、梨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粪便之所以会留在人体内就是因为肠道的蠕动不够,如果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等,能增加肠道蠕动,可减少便秘的发生。
皮肤排毒。皮肤是人体大的排毒器官,皮肤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难以排出的毒素。我们可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使身体多出汗的有氧运动。每周好还要洗一次蒸汽浴或桑拿浴,能加快新陈代谢、排毒养颜。蒸桑拿时要注意多喝水,洗之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加速排毒,洗完后喝一杯水能补充水分,同时帮助排出剩下的毒素。
序言
这本《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的书名,第一眼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医生这个职业,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健康和治愈的象征,他们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仿佛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免疫屏障,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将健康托付。然而,当这个“如果”出现时,就打破了这份惯常的认知,它像一个警示,一个提醒,让我们开始审视那些藏在光鲜职业背后的脆弱。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会让一位守护生命健康的医生,自身的免疫力也出现问题?是长时间高压的工作环境,还是接触病原体的风险,又或者是其他我们未曾深入了解的职业病?我猜测,书中可能会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医学研究的视角,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也许是讲述一些医生如何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默默承受着身体的损耗,然后在某个时刻,他们的身体发出了警报。这种“如果”的设想,不仅仅是针对医生这个群体,它也引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思考。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不是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对待身体发出的“警报”一样,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关怀?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写给医生的,更是写给所有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的。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关于职业健康、心理调适以及如何建立更强大内在防御机制的深刻见解。
评分从书名《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来看,我就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健康和职业风险的复杂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名词的堆砌,更是一种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的颠覆。我们常常将医生视为“健康”的化身,似乎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强大的身体素质和更严谨的生活习惯。然而,现实往往是复杂的,任何职业都有其固有的风险和挑战。《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这个书名,无疑抛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那些最懂得健康的人群身上,是否存在着我们未能察觉的健康隐患?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这一现象。也许会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探讨特定职业环境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比如长期暴露在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或者接触到各种病原体,这些都可能成为免疫力下降的诱因。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触及心理层面,探讨职业倦怠、心理压力等因素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一个人的健康。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职业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它不仅仅是对医生这个群体的关注,更是对所有在各自岗位上辛勤付出的人们的一种提醒: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应该时刻关注并守护好自己的身体。
评分我对《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提出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我的认知里,医生是健康领域的专家,是与疾病搏斗的前线战士,因此,他们的健康状况似乎应该是相对最优越的。然而,“免疫力低下”这个词汇,与“医生”的组合,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也因此激起了我探索其背后原因的强烈好奇。我预感,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医生的健康问题,而更像是一个切入点,去探讨“职业病”和“健康风险”在看似“健康”的职业群体中也同样存在的普遍性。或许,书中会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现一些医生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压力,例如长时间的轮班、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接触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以及可能伴随而来的心理上的疲惫和焦虑。这些因素,日积月累,是否会对他们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客观、深入的态度,去呈现这些不为人知的困境,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或担忧。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比如,如何构建更完善的职业健康保障体系,如何帮助职业人群更好地管理压力,以及如何提升个体在面对健康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它或许能让我们反思,在关注他人的健康时,是否也应该给予那些守护我们健康的人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评分作为一名对健康科普类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被那些能够触及我们日常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议题的书籍所吸引。《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这个书名,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潜力。它用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深意的“如果”,直接点破了我们对职业群体刻板印象下的盲点。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医生是健康的“守护神”,而忽略了他们本身也只是普通人,同样会面临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医生为何免疫力低下”的表述上,更可能的是借此引申出更广泛的讨论。比如,职业压力对身体健康的长远影响,尤其是在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承担巨大责任的行业。此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这本书或许会从医学、心理学,甚至是社会学等多维度,去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交织作用,最终可能导致医生这样高危职业人群的免疫力出现下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如何识别自己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免疫力,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平衡。如果这本书能够启发我们对自身健康更主动的关注,那么它的价值就远不止于一个书名所能概括的了。
评分《如果医生免疫力低下》这个书名,让我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我们都对医生的职业充满敬意,他们是传递健康与希望的使者。陌生的是,当“免疫力低下”这个词汇与“医生”联系在一起时,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引发了一连串的疑问。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压力,会让这些本应是最了解身体如何运作的专业人士,自身的健康也面临挑战?这似乎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职业的“代价”。很多职业,在光鲜的外表下,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损耗。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医学知识,而是更侧重于从人性的角度,去展现医生群体在面对健康困境时的挣扎与坚持。也许是通过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去描绘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如何与自身的健康状况搏斗,如何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面临着身体发出的警报。这种叙事方式,往往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本书,或许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强健,更包含了心理上的坚韧和对自身身体的关怀。它可能是一本关于职业反思的书,也是一本关于自我关爱的指南,让我们意识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守护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