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健康评估
定价:24.00元
作者:吕探云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304037796
字数: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健康评估》是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的护理学专业而编写的教材。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已在广为开展。护理程序始于健康评估,通过护士对护理对象因一种或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反应进行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此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必须由相应的课程来解决。但我国自20世纪80年设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在护理评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面长期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诊断学”课程和教材,用“健康评估”课程和教材取代“诊断学”课程和教材只是近几年的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明显的医学模式的印记。鉴此,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注重教材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全书从身体、心理、社会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健康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技能,体现了现代护理实践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其立足点不是培养学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从护理角度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护理特征。
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涉及健康评估的方法、常见症状的评估、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概论和健康评估记录。各章节力求既能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充分反映新思路和新概念,尤其是护理专业方面的发展。本教材主要供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其他从事医学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读者参考。
考虑到远程教学的特点以及电大护理专业学习者的特点,相对于全日制高等护理教育健康评估教材,本教材在体例和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各章节前列有学习目标,除章外每章均有习题,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信息。为强化学生体格检查技能训练,体格检查部分每节之后都列有与之相应的技能训练指南,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健康评估》配套的还有一部录像教材。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健康评估方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收料的方法
第三节 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第三章 常见症状问诊
节 发热
第二节 疼痛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脱水
第五节 尿失禁
第六节 咳嗽与咳痰
第七节 咯血
第八节 发绀
第九节 呼吸困难
第十节 心悸
第十一节 恶心与呕吐
第十二节 呕血与黑便
第十三节 便血
第四节 腹泻
第五节 便秘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七节 抽搐与惊厥
第十八节 意识障碍
第四章 体格检查
节 一般检查
第二节 头部检查
第三节 颈部检查
第四节 胸部检查
第五节 周围血管检查
第六节 腹部检查
第七节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检查
第八节 肌肉与骨骼检查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节 全身体格检查
第五章 心理评估
节 概述
第二节 自我概念评估
第三节 认知评估
第四节 情绪与情感评估
第五节 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第六章 社会评估
节 概述
第二节 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
第三节 文化评估
第四节 家庭评估
第五节 环境评估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概论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第四节 心电图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
第九章 健康评估记录
节 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健康评估记录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健康评估记录的格式与内容
附录
附1 功能性健康型态问诊提纲
附2 选择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绪论
第二章 健康评估方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收料的方法
第三节 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第三章 常见症状问诊
节 发热
第二节 疼痛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脱水
第五节 尿失禁
第六节 咳嗽与咳痰
第七节 咯血
第八节 发绀
第九节 呼吸困难
第十节 心悸
第十一节 恶心与呕吐
第十二节 呕血与黑便
第十三节 便血
第四节 腹泻
第五节 便秘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七节 抽搐与惊厥
第十八节 意识障碍
第四章 体格检查
节 一般检查
第二节 头部检查
第三节 颈部检查
第四节 胸部检查
第五节 周围血管检查
第六节 腹部检查
第七节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检查
第八节 肌肉与骨骼检查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节 全身体格检查
第五章 心理评估
节 概述
第二节 自我概念评估
第三节 认知评估
第四节 情绪与情感评估
第五节 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第六章 社会评估
节 概述
第二节 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
第三节 文化评估
第四节 家庭评估
第五节 环境评估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概论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第四节 心电图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
第九章 健康评估记录
节 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健康评估记录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健康评估记录的格式与内容
附录
附1 功能性健康型态问诊提纲
附2 选择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节奏。它不像传统的学术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生硬的陈述,反而融入了一种鼓励思考的探讨性语调。作者似乎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导师,用一种亲切而坚定的口吻引导着我们去发现问题、质疑既有观点,并最终形成自己成熟的判断。阅读起来的体验,更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这种对话式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拿起笔在旁批注,甚至与书中的观点进行“辩论”。这种激发深度思考的文字魅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价值的隐性指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评分从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来看,这本书无疑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它没有满足于介绍过时的标准流程,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领域内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正在被广泛讨论的创新思路。每当涉及到关键概念的阐释时,作者都能适当地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试点项目的经验总结,使得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着“新鲜度”和活力。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快速迭代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本“常青树”式的旧知识集合,而是一把能够指向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针”。书中对未来人才培养所需技能的预判,也展现了作者深远的战略眼光,让人在学习当下技能的同时,也对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在编排章节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践应用的清晰脉络推进。一开始的基础概念铺陈得非常扎实,像是打地基一样,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为后续复杂内容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过渡到核心模块时,衔接得无比自然,读者几乎感觉不到阅读上的卡顿,仿佛是顺着一条设计精良的导轨在前进。更难得的是,即便是面对一些抽象的理论,作者也总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场景来阐述,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这种精心设计的知识路径图,让学习过程不再是苦役,而更像是一场层层深入的探索,每翻过一页,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又被拓宽了一小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透着严谨的气质,很符合教材的定位。封面色彩的搭配非常协调,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感觉,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明显能感觉到内容的厚重。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上,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带着一种专业性的沉稳。整体感觉就是,这是一本“靠谱”的书,不会因为追求花哨的外表而牺牲掉内容的质感。打开扉页,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人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旅程充满了期待。书脊的处理也很到位,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出现松垮的现象,耐用性看起来很有保障。可以说,在实体书越来越少的今天,能遇到这样一本从内到外都注重工艺和阅读体验的教材,实属不易,这无疑为学习过程增添了一份仪式感和对知识的尊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一种“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始终。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书中对各种评估方法的介绍,详细到了近乎操作手册的程度,每一个步骤的描述都清晰、准确,让人有强烈的动手欲望。特别是那些案例分析部分,往往是枯燥理论的“救星”,它们选取了非常典型且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例子,让读者能够立即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射”到具体问题中去思考和解决。这种强调反馈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留存率和实用性。老实说,很多教材读完后合上书就忘了大半,但这本书里的很多方法论,我已经不自觉地在脑海中进行模拟演练了,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材料所应具备的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