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養心不生病
定價:26.80元
作者:吳鴻
齣版社:陝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69684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醫有句話叫“養身先養心”,可見養心的重要性早在幾百上韆年前就被提齣來瞭,但是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忙碌的身影,又有幾人重視養心?網絡上流行著一句話:“有錢有健康,你的錢叫資産,有錢沒健康,你的錢叫遺産,你是要資産還是留遺産?”是啊,現代人為瞭追求夢想,追求所謂的幸福,邁著急促的步伐,忙碌於工作與生活之中,恨不得把自己變成一颱二十四小時高速運轉的機器。長年纍月的奔波勞碌,身心俱憊,不光遠離瞭身體健康,也遠離瞭心理健康,此時就算自己的物質條件再優越,也已經換不迴身心健康。'
內容提要
無
目錄
章心為五髒之“君”,養生先養心001
◆心為君主之官,養心即養命002
◆心主血,生身之血脈004
◆氣血充足,神清氣爽006
◆心陰補充足,身體纔健康008
◆病由心生,心好身體纔健康010
◆走入“靜”態,身體“健”態012
◆心靜則氣血暢,清心靜神祛病延年014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雅緻的配色,拿到手裏分量感也恰到好處,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快餐讀物”。封麵上的字體選擇和排版也頗具匠心,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和深層思考的尊重。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內頁紙張的質感,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不僅護眼,更增添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時間的智慧。光是抱著它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平靜的力量,驅散瞭日常的浮躁。拿到手後,我特意放在床頭櫃上,它安靜地在那裏,就像一個無聲的提醒,讓我時常去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內心需求。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已經在嚮讀者傳達一種“慢下來,靜下來”的生活哲學,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必要。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私人空間入口。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其老道和細膩,作者似乎深諳文字的張力與留白之道。閱讀的過程中,我幾乎可以感受到他是在用一種非常剋製但充滿力量的方式,引導著讀者的思緒前進。他很少使用那種歇斯底裏的、直白的呼喊來錶達觀點,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和恰到好處的故事切片,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有那麼幾處關鍵的轉摺點,我甚至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反復咀嚼剛剛讀過的內容,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是被告知的結論,而是自己探索得齣的領悟,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體驗。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全書的知識密度極高,但閱讀的負擔感卻很輕,因為心智是在被溫和地引導,而不是被強行灌輸。它考驗著讀者的耐心,但迴報是豐厚的精神滋養,絕非淺嘗輒止的錶麵功夫可比。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跨學科的融閤能力,它不是局限於某一個單一的領域進行闡述。我讀到關於自然節律的觀察,隨後便過渡到瞭對古代養生哲學的解讀,緊接著又穿插瞭對當代生活壓力影響的社會學分析。這種融會貫通的處理方式,使得全書的視野異常開闊,避免瞭傳統單一領域書籍容易齣現的局限性和片麵性。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框架,讓我能夠從新的角度審視自身與外部世界的聯係。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像是精密的齒輪咬閤,自然流暢,邏輯鏈條嚴密得讓人無法辯駁。它不是在羅列孤立的知識點,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教導讀者如何在一個更宏大的背景下去理解“平衡”的真諦。這比單純告訴你“該做什麼”要深刻得多,它教會你“為什麼”以及“如何與環境共存”。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想更多地體現在其提供的“工具箱”的實用性和普適性上。它並沒有給我一套僵硬的、不可變通的教條,而是提供瞭一套靈活的思維模型和自我觀察的方法論。例如,它提供瞭一些非常細緻入微的自我覺察練習,這些練習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指導,而是可以立刻應用到日常瑣碎生活中的具體步驟。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關於“時間碎片化管理”的小技巧,立刻發現自己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的專注度有瞭明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的並非是“完美主義”的健康狀態,而是“可持續性”和“適應性”。這種務實而又富有同理心的指導,讓讀者感到被理解和賦能,而不是被批判或施壓。它鼓勵的是一種長期的、與自我和解的健康旅程,而不是一場短暫的、高強度的“戰役”。這份持久的指導價值,纔是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原因。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不像現代流行的那種過於口語化或刻意賣弄學識的文風,而是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和哲學的思辨性,但又齣奇地易於理解,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詞語的精確性,每一個動詞、每一個形容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瞭反復的掂量和打磨。讀起來,你會發現一些句子結構簡潔有力,但蘊含的意境卻十分開闊,讓人聯想到中國傳統書畫中“計白當黑”的藝術手法。這種文字的質感,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為瞭一種審美享受。特彆是那些描述內在感受和心境變化的段落,描摹得入木三分,仿佛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靈工匠,能夠精準地勾勒齣人類情感微妙的波動軌跡。這種文字駕馭能力,是很少在當代非虛構作品中見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