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冠心病对证自疗:常见病对证自疗丛书
定价:33.80元
作者:杨关林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91284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医常识,看懂中医处方!了解中医诊疗模式,给自己当医生!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丛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本书适合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医学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供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学习参考。
目录
章 冠心病的病理钒制
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与血循环概要
二、冠心病诊疗现状
第二节 冠心病的形成
一、冠心病定义及病理机制
二、流行病学观察下的冠心病
第2章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节 分型诊断与急症处理
一、心绞痛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三、缺血性心肌病
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五、心脏停搏
第二节 冠心病常见治疗手段
一、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三、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四、PMR及TMR
第三节 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疑问
第3章 妇何选择中西医
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
一、西医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
三、中医的诊疗模式
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第二节 中医的人体观与诊疗技术
一、脏腑体系
二、经络体系
三、辨证论治
四、四诊
五、方药
六、针灸
第4章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节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
一、冠心病的病机
二、辨证分型
第二节 不同证型方药指导
一、心血瘀阻
二、寒凝心脉
三、痰浊内阻
四、气血虚弱
五、心肾阳虚
六、心肾阴虚
第5章 名医临证心得
节 心肌梗死
邓铁涛临证心得
周次清临证心得
邵念方临证心得
第二节 心律失常
林钟香临证心得
奚凤霖临证心得
张鹤一临证心得
周宜轩临证心得
第三节 心绞痛
程丑夫临证心得
顾宁临证心得
李明富临证心得
李世文临证心得
沈宝藩临证心得
汪慰寒临证心得
张琪临证心得
第四节 心力衰竭
邓铁涛临证心得
柯雪帆临证心得
李介鸣临证心得
颜德馨临证心得
詹文涛临证心得
周次清临证心得
第6章 辨征分型治疗验案
节 心肌梗死
一、心气、血、阴不足
二、胸阳不振
三、气滞血瘀
四、痰瘀阻滞
五、其他证候
第二节 心律失常
一、心气、血、阴不足
二、胸阳不振
三、痰浊、瘀血
四、心脾两虚
五、其他证候
第三节 心绞痛
一、心气、血、阴不足
二、胸阳不振
三、痰浊、瘀血
四、其他证候
第四节 心力衰竭
一、心气、血、阴不足
二、心阳虚
三、水饮、痰、瘀致病
四、其他证候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充满了旧时代的说教口吻,读起来有一种被居高临下的感觉。它并不像是在与读者平等地探讨如何管理健康,更像是长辈在训诫晚辈必须遵循的“祖制”。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尤其是在谈及疾病的“根源”时,让人感到不适。例如,它将很多生活习惯归咎于“德行有亏”或“心性不修”,这完全是把病理问题道德化了。一个心梗患者,他需要的是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如何监测心肌酶的变化,而不是被告知他生病是因为前世孽缘或今生贪嗔痴未除。这种将疾病归咎于个人品行的叙事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是一种潜在的伤害,因为它抹杀了科学干预的有效性,让人产生无力感。我需要的工具书,应该提供的是知识和方法,而不是道德审判。
评分这本所谓的“自疗”指南,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本以为能找到一些切实的、基于现代医学的建议,至少能有些循证医学的影子,结果呢?打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模糊不清的理论,感觉像是从上世纪的偏方集子里随便抄录拼凑出来的。我特意查阅了其中几个所谓的“核心穴位”和“食疗配方”,与我从正规医疗机构获取的信息完全是天壤之别。比如,它提到某种草药对稳定斑块有奇效,但完全没有提及潜在的肝肾毒性或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一个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简直是在推人入火坑。我更担心的是,一些病友可能会因为轻信书中的内容而延误了接受正规抗凝、降脂或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本书如果不是作者的无知,那就是一种极端的、不道德的误导。它的语言风格也极其晦涩,充满了玄乎其玄的术语,让人抓不住重点,与其说是在指导治疗,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层面的“洗脑”。我宁愿去翻阅一本详尽的解剖学图谱,至少还能学到点扎实的东西。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还算吸引眼球,但内容实在撑不起这个门面。我花了数小时试图理解它所构建的“体系”,结果发现,它试图用一种非常古老的、缺乏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的框架来解释一个复杂的现代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种“古老与现代的混搭”带来的不是智慧的融合,而是理论上的严重错位。书中多次引用了一些道家或者民间流传的说法,用以解释血管堵塞的原因,这与我们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脂质沉积等病因描述背道而行。这种知识体系的冲突,让读者陷入一种认知混乱:到底是相信现代医学的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指标,还是相信书中描绘的“痰湿瘀堵”?对于寻求实效的患者来说,这种摇摆不定比完全不看书要危险得多。我希望看到的,是基于最新指南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策略,而不是一场关于古代养生哲学的漫谈。
评分说实话,我带着极大的期待买下这本小册子的,毕竟“对证自疗”听起来如此诱人,仿佛我们真的可以绕过繁琐的医院流程,在家中实现对付冠心病的有效管理。然而,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灾难。排版混乱不说,内容更是跳跃得厉害,前一页还在讲情志对心脏的影响,后一页突然就插入了一段关于如何“采日月精华”来疏通经络的描述,完全缺乏逻辑连 পরিবহ。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立即应用到日常的、安全的建议,比如更科学的运动方案或者更细致的饮食结构调整,但书里提供的都是一些模棱两可、难以量化的指导。例如,“保持心气平和”——请问,一个刚经历过心绞痛折磨的人,如何量化和维持这种“平和”?这种空泛的描述对于急需具体行动指南的患者来说,毫无帮助,反而增加了焦虑感。它更像是一本安慰剂,试图用精神麻痹来替代实际的医疗干预。我感觉这本书的受众定位非常模糊,既不适合专业的医护人员,更不适合需要严谨科学指导的患者群体。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资源浪费”。我浪费了购买这本书的金钱,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试图从中挖掘出任何一点有用的、可以与现有医疗实践兼容的信息。整本书的论述缺乏任何数据支撑,没有临床试验的引用,没有权威机构的推荐,甚至连最基本的“免责声明”都显得敷衍了事。它更像是一份业余爱好者为了表达个人观点而私下印刷的小册子,而非一本面向公众的、具有严肃性的健康读物。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详细解释了药物作用机制、剂量调整范围和生活方式依从性管理的书籍。这本书的价值,大概仅限于收藏家可能会对其在“另类医学思潮史”中的地位感兴趣,但对于一个正在与冠心病抗争的普通人来说,它无异于精神世界的迷雾,只会让人更加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