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药物分析检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作者:卢海刚,刘丽芳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46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精神,将教材建设与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制药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以培养从事药品检验、质量管理等工作,具有药物分析理论知识,掌握药品检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突破口,特编写本教材。
药物分析检测技术是高职高专药学和药物制剂技术以及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职业技术类课程。本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所收载的内容及新规定为主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分析检测的基本知识;药物的性状、鉴别、纯度检查、剂型检查、含量测定及药品的生物测定等检测专项知识与技术;代表性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与检测;药物检测方法设计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应用,突出高职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在学生学历层次上要体现出高等性,而在所学专业知识方面又要体现出其职业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反映高职高专特色。
目录
绪论
一、药物分析检测技术的性质与任务
二、课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及职业要求
章 药物分析检测基本知识
节 概述
一、药品和药品质量检验
二、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三、药品质量检验的分类
四、药品质量检验的工作要求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类别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掌握标准
二、取样
三、检验
四、结果处理及出具检验报告
学习小结
目标检测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技术
节 药物鉴别目的及鉴别项目
一、药物鉴别的目的及特点
二、药物鉴别的项目
第二节 常用的药物鉴别方法
一、化学鉴别法
二、光谱鉴别法
三、色谱鉴别法
四、其他鉴别法
第三章 药物的检查
第四章 药品的生物测定技术
第五章 仪器分析基本技术
第六章 《中国药典》的使用
第七章 水溶性维生素以C的质量分析
第八章 水溶性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第九章 水杨酸类典型药物的质量分析
第十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质量分析
第十一章 巴比妥类典型药物的质量分析
第十二章 酰胺类典型药物的质量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那些仅仅罗列国家药典(如USP或EP)条文的书籍已经感到有些审美疲劳了。药典是规范,但它更多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我更期待一本能够“手把手”教人如何将药典的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实验方案的书。比如,涉及到药物溶出度测试,书中不仅要给出溶出仪的类型选择(桨法、篮法等)和介质要求,更要深入讲解如何校准和维护溶出仪,如何处理因搅拌速度不均或取样技术不当导致的批间差异。对于片剂的硬度、崩解时限等物理参数的检测,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片剂包衣对检测结果影响的讨论,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预处理步骤来提高测试的重复性。这种关注细节、聚焦于实验操作规范性和结果可靠性的书籍,对于提升一线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最近翻阅了不少关于现代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书籍,但总觉得那些理论性太强,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缺少了一些实操层面的指导。我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打下坚实基础,又能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流程的教材。尤其是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上,每一个微小的技术环节都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导致整批药品的报废,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希望看到的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一个检测点需要遵循的标准操作程序(SOP),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仪器故障和结果异常的处理办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其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配制、检测器的灵敏度校正,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有详尽的图文说明和案例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原理。我还特别关注质量控制(QC)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包括数据溯源性、实验室的温湿度控制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等“软实力”层面的内容,这些往往是教科书里容易忽略但实际工作中却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分最近几年,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药物分析检测领域也在积极寻求更环保、更高效的替代方法。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新兴分析技术,特别是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的教材。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将传统分离技术(如电泳、色谱)微型化、集成化到芯片上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分析。例如,微流控芯片如何用于快速筛选生物活性物质,或者在现场快速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 POCT)中实现对药物浓度的即时监测。除了技术本身,书中还应该探讨这些新技术在成本效益、样品消耗量、分析速度等方面与传统方法的对比优势,并提供一些初步的验证方案。这种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内容,对于我们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把握未来行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评分我最近在为公司的新产品上市做准备,涉及到的杂质谱分析让我伤透了脑筋。市面上现有的几本参考书,讲到杂质的定性和定量时,要么停留在理论概念层面,要么就是用一些非常基础的化合物作为例子,根本无法对应到我们复杂的多组分药物体系中去。我真正需要的是一本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质谱联用技术(如LC-MS/MS)来解析未知杂质结构的书籍。书中最好能提供一系列真实的药物降解产物和工艺杂质的图谱解析案例,详细说明从碎裂离子图谱的解读、同位素质谱的分析,到最终推导出化学结构的完整思路和步骤。此外,对于微量痕量杂质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验证方法,也需要有明确的指导,包括如何设计回收率实验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根据ICH指导原则来科学地设定限度值。这类实战性强、注重案例深度的内容,才是当前行业亟需的知识财富,能大幅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时间。
评分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的规范性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我深知,再精确的检测数据,如果报告得不规范、逻辑不清晰,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急切需要一本能够详细讲解药物分析报告撰写艺术的书籍。这本书应该超越基础的统计学描述,深入讲解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监管要求又便于理解的分析报告模板。特别是在处理OOS(结果超规格)调查时,书中能否提供一套完整的调查流程图,包括从初步复核、取样系统检查到最终确定根本原因的每一步骤所需记录的文件和证据。此外,关于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即21 CFR Part 11等法规的要求,书中能否结合实际的电子记录系统操作界面,演示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审计性”(ALCOA原则)。这种结合法规、流程与实际文书撰写的指导,对于提升整个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将是极大的助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