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濛颱梭利育兒課 | 作者 | 【英】瑪雅·皮塔麥 ;【英】蘇珊娜·馬裏 |
| 定價 | 42.00元 | 齣版社 | 九州齣版社 |
| ISBN | 9787510851759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重點關注父母和孩子的健康,當孩子的降生引發你情緒上的波動時,帶給你平靜和獨特的思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書中的活動也會相應有所變化,帶他們逐步拓寬周圍的世界,在遊戲過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本書共有八章,探討瞭親密關係、休息、感官發展、協調、藝術、運動、語言和大自然等主題。書中的活動非常簡單而容易操作,並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儲備或復雜的材料準備。書的*後附有活動模闆。 |
| 作者簡介 | |
| 蘇珊娜·馬裏奧特(Susannah Marriott),自由作傢,三個孩子的媽媽。著有《綠色育兒》(Green Babycare)、《自然妊娠》(Natural Pregnancy)、《孕期藥草書》(Pregnancy Herbal)、《懷孕和嬰兒》(The Pregnancy and Baby Book)等書籍。她的著作已被《衛報》、《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美麗佳人》等報刊引用。在BBC廣播4頻道設有個人廣播節目。 |
| 目錄 | |
| 序 言 6 在遊戲中成長 7 章 新世界 001 正念時間錶:0~6個月 002 正念呼吸 004 聚焦想象 005 感謝 006 親子蜜月 008 改變冥想 010 輔助睡眠 011 包裹嬰兒 012 哺乳專注力練習 014 積極暗示:一切都會好起來 016 第二章 瞭解你 019 正念時間錶 :6~12個月 020 麵對麵 022 按摩 023 洗澡 026 換尿布 028 與寶寶齣行的正念方式 030 寶寶睡前瑜伽 032 散步冥想 034 捉迷藏 036 全新的自記 037 第三章 感官探索 039 正念時間錶:1~1 歲半 040 感覺的小路 042 觸摸遊戲 044 猜聲音遊戲 046 幼兒瑜伽 048 睡前按摩 050 有趣的鏡子 052 耐心冥想練習 053 第四章 身體的協調性 055 正念時間錶:1歲半~2歲 056 它去哪兒瞭? 058 投擲沙包 060 滾球 061 綫穿直筒 062 馬戲團演員 064 搭建積木塔 066 推和彎麯 068 靜止冥想 069 第五章 親子手工 071 正念時間錶:2~2歲半 072 用水畫畫 074 地闆藝術 075 手印藝術 076 天使魚手印 078 土豆印章 080 自製橡皮泥 081 手指遊戲 082 漂浮遊戲 084 正念整理活動 085 第六章 正念遊戲和運動 087 正念時間錶:2歲半~3歲 088 廚房樂隊 090 跟著音樂跳舞 092 小島遊戲 096 水果沙拉 098 保齡球遊戲 100 幸福拍手歌 102 信號燈遊戲 104 動物遊戲 106 放鬆冥想 107 第七章 語言和故事 109 正念時間錶:3歲以上 110 我的傢人和朋友 112 拍手遊戲 115 購物遊戲 116 字母錶遊戲 118 編故事 120 藉助道具編故事 122 第八章 戶外活動 125 鬆鼠黏黏 126 小小間諜 129 大自然的色彩 130 大自然的觸感 132 自然拼圖 134 追蹤寶藏 136 找一找 138 堆沙堡 140 野餐時間 142 快走遊戲 144 自然冥想 145 |
| 編輯推薦 | |
| ★為新手父母提供從孩子降生起就可以用到的正念育兒方式,探討親密關係、放鬆、感官發展、協調能力、藝術、運動、語言和大自然八大主題; ★涵蓋看護、喂養、洗澡、睡眠和齣行等方麵; ★正念時間錶讓你從宏觀輕鬆掌握孩子每個生長階段的特徵與技能, ★以濛颱梭利教育理念為基礎,建立全新的正念育兒方式,完成溫馨傢庭的順利轉型。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濛颱梭利育兒課》就像一股清流,在我育兒的“信息洪流”中注入瞭一份寜靜與思考。我承認,在購買這本書之前,我對“濛特梭利”這個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式的認知上,比如“自由探索”、“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之類的概念,但總覺得它過於理想化,似乎與我日常生活中應對孩子哭鬧、撒嬌、不聽話的現實狀況相去甚遠。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一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落差感,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在“高級”的濛特梭利理念麵前顯得笨拙而無效。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被作者的敘述方式深深吸引瞭。她的文字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反而充滿瞭一種平實而真誠的分享。她通過大量鮮活的例子,展示瞭濛特梭利教育如何在最平凡的傢庭場景中落地生根,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和耐心的陪伴,去迴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需求。我仿佛看到,那些復雜的教育理論,被拆解成瞭一個個簡單易行的步驟,一個個充滿智慧的瞬間。我開始意識到,濛特梭利並非是“給孩子自由”那麼簡單,而是關於如何為孩子創設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其中建立自信、發展獨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育兒的另一種可能,一種更加尊重孩子天性、更加注重內在發展的可能。我期待著,能夠從這本書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去構建一個真正適閤我的孩子,也讓我自己感到輕鬆愉快的育兒模式。
評分在我決定購買這本書之前,我曾對“濛特梭利”這個詞有著模糊而又刻闆的印象,總覺得它代錶著一種精緻、有序,甚至有些“高冷”的教育方式,可能隻適閤那些擁有豐富資源和專業背景的傢庭。我常常在想,在我這個普通的傢庭裏,麵對著孩子日常的混亂和挑戰,是否真的能夠實踐濛特梭利教育?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壓力,讓我覺得自己的育兒方式有多麼“不夠格”,或者讓我覺得我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纔能跟上“濛特梭利”的節奏。然而,當我終於打開這本書,我發現,我的所有擔憂都煙消雲散瞭。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吹散瞭我內心的迷霧。她用非常樸實、真誠的語言,分享瞭她作為一名母親,在實踐濛特梭利教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她沒有迴避育兒中的難題,反而用一種充滿智慧和理解的方式,去解讀孩子的行為,去指導傢長的應對。我開始意識到,濛特梭利教育的核心,並非是那些華麗的教具和完美的秩序,而是關於如何觀察、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為孩子創設一個充滿支持和鼓勵的環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濛特梭利教育,原來是可以如此地貼近生活,如此地充滿人情味,如此地可觸可及。我期待著,能夠從這本書中汲取到更多的能量,去真正地理解和實踐濛特梭利育兒,讓我的傢庭成為一個充滿愛、理解和成長的港灣。
評分這本書的存在,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育兒觀念的“刷新”。我一直以來,都信奉著一種“以孩子為中心”的育兒理念,但總覺得它在實踐中,總會遇到一些瓶頸,比如如何平衡孩子的意願和規則的建立,如何引導孩子獨立又不失親子間的連接。而“濛特梭利”這個詞,在我聽來,似乎總帶著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種更為精細、更為科學的教育體係,但我又擔心它會過於強調“規則”和“秩序”,而忽略瞭孩子的情感需求。我的顧慮在於,是否這種教育模式,會讓孩子變得過於“懂事”,而失去瞭童年的天真和自由。然而,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我發現,我的這些顧慮,在這位作者的筆下,得到瞭非常溫暖而有力的迴應。她並沒有將濛特梭利教育描繪成一種冰冷的、機械的規則體係,而是用非常生動、感人的筆觸,講述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細緻的觀察,去發現孩子內在的需求,如何通過充滿智慧的引導,去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發展獨立。我仿佛看到瞭,濛特梭利教育,是如何將“尊重”和“自由”與“規則”和“引導”完美地結閤在一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育兒,可以如此地充滿智慧和藝術,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管教”和“滿足”。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找到更多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方法,如何成為一個更有覺察力、更有智慧的傢長。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它散發著一種天然的、不受雕琢的質感。它的封麵不是那種光鮮亮麗、試圖抓住眼球的設計,而是帶著一種素雅和沉靜,仿佛它自身就蘊含著一種內在的智慧,無需外在的張揚。我是一個在育兒路上磕磕絆絆的傢長,嘗試過各種方法,也踩過不少坑,對市麵上充斥的“速成”育兒秘籍感到疲憊。當我看到“濛特梭利”這幾個字時,我並沒有立刻産生強烈的購買欲,因為我總覺得這個理念過於“高端”,離我這個普通傢庭的生活太遠,可能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去投入。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一種“知識的鴻溝”,讓我覺得自己離理想的育兒狀態太遠。然而,當我真的拿起這本書,翻閱其中的內容時,一種意想不到的熟悉感撲麵而來。作者的文字,並沒有給我一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和我聊天,分享著她對孩子成長的深刻理解。她講述的那些看似平凡的育兒場景,卻蘊含著濛特梭利教育的智慧,讓我覺得原來這個理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更加具象、更加可操作的濛特梭利世界,讓我能夠真正地理解和實踐,找到屬於我們傢的育兒方式。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帶著一種復雜的情緒。我是一名新手父母,對育兒這件事既充滿瞭熱情,又充滿瞭迷茫。市麵上的育兒書籍琳琅滿目,各種育兒理論更是層齣不窮,常常讓我無所適從。我曾經嘗試過一些“權威”的育兒指南,但很多內容過於僵化,讓我覺得束手束腳,反而忽略瞭孩子獨特的個性和需求。而“濛特梭利”這個詞,在我聽來,總帶著一種高冷和專業的光環,讓我覺得它可能不適閤我這種“小白”。我擔心這本書會過於理論化,充斥著我難以理解的術語,或者提供一些遙不可及的“最優解”,讓我覺得更加焦慮。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充滿著一種生活氣息。她沒有用晦澀的理論來“嚇唬”我,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將濛特梭利的核心理念娓娓道來。我仿佛看到她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傢,更是一個真正用心去陪伴孩子成長的母親。她分享的那些觀察和體會,讓我感同身受,讓我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種更加積極和有意識的方式去引導我的孩子。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育兒啓濛”,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和實踐,找到屬於我和我的孩子的最佳育兒之道。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跟風”的心態。周圍的傢長們都在討論濛特梭利,各種育兒公眾號也常常推送相關的文章,似乎不瞭解濛特梭利,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瞭。我腦海裏對濛特梭利教育的印象,大多是關於那些精美的教具,以及孩子們在有序的環境中專注工作的畫麵,總覺得那是一種“彆人傢的孩子”纔能擁有的教育模式。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壓力,讓我覺得自己的育兒方式有多麼“不科學”,或者讓我覺得我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去購買那些昂貴的教具纔能實踐。然而,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意外地發現,它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的焦慮。相反,作者的文字充滿瞭一種理解和包容。她並沒有將濛特梭利教育描繪成一個完美無瑕的烏托邦,而是坦誠地展示瞭實踐中的挑戰和趣事。她用大量的真實案例,讓我看到瞭濛特梭利理念是如何滲透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不僅僅是教育,更是關於如何觀察、理解和尊重孩子。我開始意識到,濛特梭利並非僅僅是關於“做什麼”,更是關於“如何成為”。這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眼前一亮,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導書,更是一次關於自我成長和親子關係的深度探索。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濛特梭利的核心精神,並將其融入到我自己的育兒實踐中,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
評分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好奇的,同時也有那麼一絲隱隱的擔憂。作為一名對孩子成長充滿期待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孩子、引導孩子的方法。濛特梭利教育理念,在我聽來,總是帶著一種“尊重兒童”的光環,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教育模式,而我常常覺得自己在日常育兒中,被各種突發狀況和孩子的“小脾氣”弄得焦頭爛額,難以想象如何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引導”。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一種“理論落差”,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和現實條件與書中描繪的理想狀態相差甚遠。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溫度,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分享著她和孩子的故事。她並沒有用復雜的理論去“壓倒”讀者,而是將濛特梭利的核心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中。我看到瞭,原來所謂的“自由探索”,並非是放任不管,而是有界限、有引導的;原來所謂的“獨立性”,並非是讓孩子獨自承擔一切,而是給予他們嘗試和學習的機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濛特梭利育兒,是可以非常貼近我們普通傢庭生活的,是可以充滿愛和智慧的。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本書,找到更多關於如何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方法,學習如何用更耐心、更積極的態度去迴應孩子的成長,讓我的育兒之路更加順暢和充滿樂趣。
評分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靜靜地躺瞭好幾天,我一直猶豫著要不要打開它。不是因為我不喜歡它的封麵設計,實際上,它的設計簡潔大方,充滿瞭一種溫暖而寜靜的親和力,我很喜歡這種風格。我猶豫的原因,更多的是源於我對“濛特梭利”這個概念本身既熟悉又陌生的狀態。我聽過很多關於濛特梭利教育理念的說法,也見過一些濛特梭利幼兒園的圖片,但總覺得它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理論體係,距離我這個普通傢長、普通孩子的日常生活有些遙遠。我擔心書中的內容會充斥著過於學術的詞匯,或者是一些在我看來“隻可遠觀不可近玩”的理想化指導,無法落地到我每天麵對的熊孩子和雞毛蒜皮。然而,當我終於下定決心翻開第一頁時,那種忐忑的心情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強烈。書中的語言並沒有像我擔心的那樣冰冷而疏離,反而帶著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在輕聲講述她和孩子的故事,分享著她的觀察和感悟。我仿佛能看到她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的微小信號,是如何耐心地等待,又是如何巧妙地引導。這種敘述方式讓我感到非常放鬆,也讓我開始期待,原來濛特梭利,或許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更真實的濛特梭利世界,一個真正能夠被我理解和實踐的世界。
評分拿到這本《濛颱梭利育兒課》的時候,我懷揣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一方麵,我一直對濛特梭利教育的理念很感興趣,覺得它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與我一直以來希望培養孩子的方式不謀而閤。但另一方麵,我也聽說過濛特梭利教育的“門檻”很高,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投入,這讓我有些擔心自己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實踐。我總覺得,那些精美的濛特梭利教具和看似有序的工作環境,距離我普通傢庭的日常生活有些遙遠。我擔心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一種“理論壓倒實踐”的感覺,讓我覺得難以落地。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非常親切,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在娓娓道來。她沒有用過於深奧的學術語言,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案例,將濛特梭利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我能感受到她對孩子的深深理解和尊重,以及她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的。我開始覺得,濛特梭利並非隻能在特定的“濛特梭利教室”裏纔能實現,而是可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具象、更加貼近生活的濛特梭利,一個真正可以被普通傢庭所實踐的育兒方式。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本書,找到更多啓發,讓我的育兒之路更加寬廣和有方嚮。
評分在我眼中,這本書的第一眼吸引力來自於它低調而富有質感的封麵,沒有花哨的圖案,隻有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預示著它將帶來一種深刻的思考。作為一名在育兒路上不斷摸索的傢長,我曾被各種育兒理論和方法弄得眼花繚亂,有時候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無法給予孩子最好的。而“濛特梭利”這個詞,在我心中一直帶著一種“高階”的標簽,我總覺得它似乎需要非常專業的環境和大量的資源纔能實踐,因此,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打破這種“高階”的迷思,讓我看到濛特梭利教育的“落地”之處。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當我翻開書頁,我發現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絲毫沒有學術理論的生硬感。她更像是在和我分享她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瞬間,卻被她賦予瞭濛特梭利教育的智慧。她用非常樸實的比喻和生動的描述,讓我理解瞭孩子內在的需求,以及如何用一種更具覺察力的方式去迴應。我不再覺得濛特梭利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育兒並非是一場“誰做得更好”的競賽,而是一場關於理解、尊重和陪伴的旅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育兒路上的燈塔,指引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世界,並用更科學、更溫和的方式去陪伴他們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