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娑羅館清言 圍爐夜話:國學經典典藏版 全本布麵精裝
定價:39.00元
作者:屠隆 撰,衛紹生 齊文浩 注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48741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餘之為《清言》,能使愁人立喜,熱夫就涼,若披惠風,若飲甘露。
——明·屠隆
先生積思玄通,孤情直上,每於鬆風雲月,禪坐相偶,研思因果,證徹圓明。……用揭善誘之門,著情遷之訓,擬諸甘露,比於惠風。維時誦習之者,如樞密透關,麾扇便知脫灑;若中丞大悟,看火幡然撥衣。
——明·章載道
內容提要
我社推齣的這套《國學經典典藏版》,是繼我社國學經典百部叢書後的又一力作,所選皆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例上以原文、注釋、白話解讀的形式對經典著作進行明白曉暢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現在讀者麵前,讀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閡,真正親近經典、領悟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閱讀之旅中獲得通透暢達的人生智慧,對於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套書采用國際流行的16開異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裝幀印刷精美,便於攜帶和閱讀。
本書收錄瞭兩部格言體著作。《娑羅館清言》融儒、釋、道精髓的警世之格言,既有對自然風物的嘆賞,對人生世事的洞察,亦不乏修身齊傢、待人處事的良策,文辭優美,充滿韻律。《圍爐夜話》從修身、處世、謀略等方麵,闡釋瞭立德、立言、立功的要義,立意深遠,文辭淺近,與《萊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目錄
娑羅館清言捲上
娑羅館清言捲下
續娑羅館清言
附錄
娑羅館清言敘
娑羅館清言敘
圍爐夜話
作者介紹
衛紹生,男,1957年生,河南項城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現為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文學所副所長,兼任中國《文選》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學研究,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
文摘
無
序言
無
對於那些熱衷於考證古代物質文化史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庫。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器物鑒賞的部分,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名稱,而是融入瞭當時匠人對材質、工藝的深刻理解。例如,他對不同瓷器的釉色變化、木料紋理的描述,精確到令人咋舌的地步,體現瞭一種近乎偏執的追求完美主義。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絕非僅僅是坐在書齋裏想象齣來的,背後必然有著長期的實踐和大量的實物接觸。閱讀這些記載,我仿佛能聞到那些老木頭的清香,看到那些古董在燈光下摺射齣的溫潤光澤。這對於我們理解明清時期工藝美術的發展脈絡,乃至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都提供瞭非常寶貴的、來自“使用方”的第一手資料。它填補瞭許多正史中對日常器用描述的空白,讓曆史的畫麵一下子變得立體而豐滿起來。
評分閱讀過程中的一種深刻感受是,作者屠隆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灑脫勁兒,絲毫沒有後世文人那種刻意的矯飾或故作清高。他的筆調是鬆弛的、近乎閑談的,像是老友在你耳邊娓娓道來他的見聞與心得。這種親切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即使是初次接觸此類古典文獻的讀者,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很多篇章讀起來,甚至能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共鳴,例如對世俗應酬的無奈,對知己難覓的喟嘆,這些情感的底色是相通的。更妙的是,他總能在平淡的敘述中,倏地拋齣一個極富洞察力的觀點,像珍珠般散落在字裏行間,需要你停下來細細把玩纔能體會其光澤。這種由內而外的文氣,是韆錘百煉的結果,絕非短期內可以模仿。它提供瞭一種範本,展示瞭如何在保持個人獨立思考的同時,與主流社會保持一種優雅的距離感,實現“齣世”而“入世”的平衡。
評分這部古籍的裝幀實在令人贊嘆,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布麵精裝的質感透著一股老派的雅緻,不是現在常見的那些輕飄飄的紙質書能比擬的。翻開扉頁,那字體排布和留白的處理,處處體現著匠心,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講究書本“體麵”的年代。我尤其欣賞他們對於細節的把控,書脊的燙金工藝低調而又不失莊重,即便是放在現代書架上,也顯得格外齣挑。閱讀體驗上,這種厚重的質感提供瞭極佳的穩定感,閱讀時雙手捧握,心境也隨之沉靜下來,很容易就能進入那種與古人對話的狀態。現在的齣版物太多追求快速消費和輕便攜帶,卻忽略瞭書籍本身作為一種“器物”所應有的儀式感。這本《娑羅館清言》的齣版方顯然深諳此道,他們明白,經典需要被以一種值得尊敬的方式呈現,而不是草草付印。這種對物理載體的尊重,無疑也提升瞭閱讀的門檻和期待值,讓人在接觸文字之前,就已經感受到瞭一份沉甸甸的曆史厚度。可以說,光是外在的呈現,就已經值迴票價,它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相傳的收藏品,而非轉瞬即逝的讀物。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處理時間流逝的積極心態。在談論那些逝去的美好事物時,屠隆的語氣裏沒有過多的悲戚,更多的是一種對“曾經擁有”的珍惜和對“當下感悟”的滿足。他似乎在暗示:美好是暫時的,但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對生活的體悟,卻是可以沉澱下來的精神財富。這種麵對無常命運的豁達,比任何空泛的說教都要來得有力。它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節奏——我們是否過於急切地追逐未來,而忽略瞭對當前一刻的細緻品味?翻閱此書,就像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斷捨離”,把那些不必要的浮躁情緒都剝離掉,剩下的都是沉澱下來的、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好好地度過一生”的溫柔指南,其價值在於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非立竿見影的效果。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巧妙,它避開瞭那些人盡皆知的“大部頭”,而是深入挖掘瞭晚明時期文人生活的側麵細節。我一直對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在日常起居、審美情趣上的追求抱有濃厚興趣,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把解開這些“密碼”的鑰匙。它不像那些宏大的史書那樣高屋建瓴,而是落腳於柴米油鹽、花鳥蟲魚的精緻處理上,比如如何品鑒一爐好香,如何布置一間書齋,乃至宴飲時的禮數分寸。這些看似瑣碎的記載,實則勾勒齣瞭一個特定時代精英階層的精神麵貌和生活哲學。通過這些“清言”,我得以窺見古人如何將日常生活藝術化,如何在繁復的禮儀中尋求內心的和諧與適意。這對於我們今天追求“慢生活”和“精緻美學”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富啓發性的參照。它不是教條式的規訓,而是充滿生活智慧的旁徵博引,讀來令人心領神會,忍不住想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嘗試復刻幾分那份遺失已久的雅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