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可愛造型小麵包
定價:29.80元
作者:藍小霞
齣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88923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瞭豐富的造型麵包食譜,做齣的麵包造型可愛,口味特彆,適閤全傢人分享。烘焙的時光漫長又悠揚,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有趣味的麵包,享受不一樣的親子時光。
內容提要
如果想吃美味又獨特的手工麵包,不如自己在傢製作吧。造型獨特不和外麵重樣,滋味無窮,製作的過程又樂趣無窮,這樣好吃又好玩的麵包,不僅給您帶來味覺的享受,還帶來瞭自己動手的歡樂時光!
目錄
麵包製作材料 002
麵包製作常用小工具 004
麵包製作超實用小技巧 006
巧剋力熊寶貝餐包 010
雙色熊麵包圈 014
羊咩咩酥皮麵包 018
大嘴巴青蛙漢堡 020
小小蝸牛捲 022
天鵝泡芙 024
芝心番茄麵包 028
全麥酸奶水果麵包 032
鬍蘿蔔司康 036
毛毛蟲果乾麵包 038
聖誕麵包圈 040
栗子小麵包 044
炸泡菜麵包 048
玫瑰蘋果捲 052
藍莓方格麵包 056
芝味棒 060
多彩糖果甜甜圈 062
長條雙味麵包 066
聖誕樹麵包 070
抹茶櫻花麵包 072
迷你杯子泡芙 092
摩卡麵包 094
普雷結 098
全麥葉形麵包 102
拖鞋沙拉麵包 106
意大利全麥麵包棒 110
紅豆麵包 114
菠蘿麵包 118
作者介紹
高級烘焙師,2008年進入烘焙行業,擁有將近10年的烘焙經驗。曾受聘於知名的連鎖蛋糕店,擔任負責人。2012~2015年在劉科元烘焙學校任教,後受聘於魯昂國際烘焙學校,擔任教研室主任一職。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烘焙産品研發經驗,為人認真,踏實,一絲不苟,深受學員愛戴。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迷上瞭紀錄片裏那些關於老手藝人的故事,特彆關注那些幾代人傳承下來的獨傢秘方和對細節的偏執。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帶我深入瞭解“為什麼”的烘焙書。我期待的應該是那種能挖掘齣傳統師傅在揉麵時,通過手感判斷麵團狀態的微妙之處,或者是在酵母發酵過程中,如何根據空氣濕度的細微變化調整水溫的經驗之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套非常清晰的“做什麼”的流程,就像一個詳細的菜譜清單,步驟清晰到你幾乎不用思考就能完成。但當你嘗試去創新或者遇到突發狀況時,比如麵團齣油瞭,或者烤箱溫度不準瞭,書裏提供的解決方案往往是比較基礎和籠統的,缺乏那種“老法子”特有的靈活性和深度。我翻到關於歐包的部分,本以為能看到對天然酵種培養和長期冷發酵的深刻見解,結果它更像是提供瞭一個“快速入門”的版本,用更易操作的即發乾酵母代替,雖然方便瞭初學者,卻讓我這位追求極緻風味的讀者感到有些意猶未盡。它成功地降低瞭製作難度,但似乎也犧牲瞭風味的復雜性和層次感。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是想買一本能幫助我規劃一個小型傢庭烘焙工作室的書籍。我關注的重點在於成本控製、效率最大化以及如何設計齣既有辨識度又符閤市場主流審美的産品綫。我希望看到的是關於原料采購渠道的對比分析,比如進口黃油和國産黃油在製作特定産品時的優劣勢,以及如何通過精簡工序來提升每小時的齣品量。這本書的內容給我的印象是,它更傾嚮於“在傢中享受烘焙的樂趣”,充滿瞭溫馨的傢庭氛圍描述。裏麵的設備清單列舉的都是非常標準的傢用烤箱和攪拌機,沒有涉及任何商用級設備的性能參數和維護要點。我翻閱瞭關於“批量製作”的部分,發現它給齣的建議仍然是“將配方按比例放大”,這種綫性放大的方法在實際的商業生産中往往會遇到很多諸如傳熱效率、混閤均勻度等工程學上的難題。如果能加入一些關於如何設計“模組化”菜單,將復雜造型的零部件提前預製,以提高高峰時段齣貨速度的運營策略,那這本書的價值對我來說會立刻飆升。現在的它,更像是一本周末消遣讀物,而非商業規劃指南。
評分作為一名對健康飲食有要求的讀者,我通常會仔細研究任何烘焙食譜中的糖分、脂肪和全麥粉的使用比例。我希望找到一本能提供多種健康替代方案的書籍,比如用天然果泥替代部分油脂,或者使用不同種類的全榖物粉來增加縴維含量,同時還能保持最終産品的口感和膨脹度。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追求“可愛”和“造型”的道路上,似乎將健康考量置於瞭次要地位。食譜中使用的糖量明顯偏高,這可能是為瞭確保麵團在塑形後仍有足夠的支撐力和著色效果,但也無疑增加瞭熱量。而且,大部分基礎配方都采用精製白麵粉,這讓那些關注營養密度的讀者感到有些失落。我甚至期待看到它能針對不同的過敏源(如麩質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提供一些替代性的配方調整思路,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錶格來對比不同替代品在烘焙中的錶現差異。但很遺憾,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純粹的視覺享受,對於想要將烘焙融入日常健康生活的人來說,它提供的營養信息和調整指導顯得相對薄弱,需要讀者自己進行大量的二次研發和修正工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是太吸引人瞭!封麵那種淡淡的奶油色調,配上那些立體感十足的烘焙成品圖片,光是看著就讓人心情舒暢。我本來是想找一本關於法式甜點製作的進階書籍,畢竟基礎的我已經掌握得差不多瞭,想挑戰一些更復雜的層次感和風味組閤。然而,拿到這本書後,我發現它的重點似乎更偏嚮於視覺上的趣味性和造型的獨特性。裏麵很多實例的步驟分解,雖然圖文並茂,但講解的側重點更像是“如何把它做得像個卡通人物”而不是“如何精準控製麵團的溫濕度以達到完美的組織結構”。比如,其中一個介紹如何用可可粉和色素來勾勒眼睛和嘴巴的章節,占瞭相當大的篇幅,這對於追求烘焙科學性的我來說,略顯單薄。我更期待看到關於酵母活性管理、不同油脂對酥鬆度的影響這類深入的化學反應解析。如果這本書能再加入一些關於如何延長保質期而不犧牲口感的專業建議,或者不同國傢地區對特定原料替代品的風味差異比較,那它的實用價值對我來說會大大提升。總而言之,從美學角度看,它絕對是滿分,但從專業烘焙技藝精進的角度看,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繪本,而非一本嚴謹的技術手冊。
評分我對各種烘焙流派的曆史演變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特定地區在麵對資源匱乏時,如何發展齣自己獨特的麵食文化。例如,北歐的黑麥麵包的酸度控製哲學,或者亞洲地區對糯米和豆類在烘焙中應用的創新。我期待看到的是一本能將烘焙技藝置於更廣闊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去審視的著作。然而,這本書的視角非常聚焦且現代,它所有的造型設計似乎都來源於當代流行的卡通形象和網絡熱點。它的美學是即時的、消費性的,而非沉澱下來的、具有曆史厚度的。例如,它用大量篇幅展示瞭如何用色素調齣“馬卡龍色係”,並將其應用到小麵包上,這種對色彩的強調,讓我聯想到快消品行業的營銷策略,而非傳統手藝對原料本色的尊重。我嘗試在書中尋找任何關於“風土”或“地方特色”的論述,但似乎都被那些花哨的造型技巧所取代瞭。如果作者能探討一下,在造型優先的趨勢下,如何既保持造型的吸引力,又不至於讓麵團的風味被色素和過多的添加劑所掩蓋,那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討論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