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玻璃罐甜點

怦然心動的玻璃罐甜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 金玟廷 者:秦 娜 著
圖書標籤:
  • 甜點
  • 烘焙
  • 玻璃罐甜點
  • 甜品食譜
  • DIY甜點
  • 美食
  • 創意甜點
  • 下午茶
  • 輕食
  • 禮物甜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夜語笙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115456
商品編碼:2998054042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怦然心動的玻璃罐甜點

定價:49.80元

作者: 金玟廷 者:秦 娜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2291154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風靡歐美日韓的玻璃罐甜點,

安撫你的胃,治愈你的心。

不知不覺間,梅森罐(MasonJar)、weck罐越來越多地齣現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這些瓶瓶罐罐們雖然外觀質樸,可當我們將飲料、果醬、沙拉、榖物等各種食材盛裝入其中之後卻能大放異彩,美貌程度足以讓人忘記玻璃罐強大的實用功能,堪稱美食攝影不可或缺的小道具。

其實,有著百年曆史的梅森罐、weck罐一直是歐美尋常傢庭的廚房。除瞭綫條流暢可愛的造型,玻璃罐還具備的密封性能,能長久保持食物的風味,並且有多種尺寸可供選擇。對本美食懷有執念的吃貨們還研發齣許多玩法,比如用玻璃罐來製作甜點。蛋糕、奶油、果醬、水果……各種食材如彩虹般在玻璃罐裏層層堆疊,甜品界的顔值擔當非它莫屬;用勺子舀上一口,唇齒間漾開的美好瞬間將你治愈。

為什麼需要用玻璃罐來盛裝甜點?

創造自己的食物美學。掌握基本烘焙技能,即可發揮創意,創造玻璃罐裏的小宇宙。

拯救手殘黨的神器。甩掉脫模失敗、奶油總也抹不平滑的挫敗感——放進玻璃罐,怎樣都好看。

延長保存期限。食物的保存期限可延長至四至七天,並且風味保持完好。

不用擔心造型被破壞。即使攜帶時再小心翼翼,蛋糕上的裝飾也難免磕碰變形,裝在玻璃罐裏就完全不用擔心啦。

可以作為烘焙模具使用。不少品牌的玻璃罐采用的是耐高溫材質,可以直接送入烤箱,省時又省力。

攜帶超級方便。無論是辦公室下午茶、小聚會,還是戶外野餐,玻璃罐甜點都會讓氛圍更加美好,作為伴手禮也很棒。

尺寸、造型選擇眾多。除瞭梅森罐和WECK罐,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尺寸、不同價位的玻璃罐。

用心生活,從一隻小小玻璃罐開始!

內容提要


玻璃罐具備攜帶方便、密封性佳的優點,耐熱材質的玻璃罐還可以作為烘焙模具使用。無論是容易變形的奶油、慕斯,還是難以保鮮的時令水果,裝進玻璃罐就不用擔心瞭。層層堆疊的玻璃罐甜點堪稱甜品界的顔值擔當,作為伴手禮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書介紹瞭在歐美日韓引發熱潮的玻璃罐甜點烘焙食譜。將蛋糕、水果、奶油等食材與自己的巧思裝入玻璃罐,成品的美味由外看得見,食材鮮艷的色彩更是極具治愈效果。書中作者公開瞭自己精心研發且廣受顧客好評的32款玻璃罐甜點配方,即便是烘焙新手,也能一次成功。本書不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部將美學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記錄。

目錄


前言 10

製作罐蛋糕的準備 12

罐的選擇 14

罐的種類 16

罐的準備 18

工具的準備 20

材料的準備 22

製作罐蛋糕的過程 24

基本蛋糕食譜 26

製作罐蛋糕 39

罐蛋糕食譜 39

應季水果和香草罐 40頁

草莓果凍和煉乳慕斯罐46頁

巧剋力和樹莓罐 52頁

草莓罐 58頁

樹莓慕斯罐 64頁

格雷伯爵茶罐 70頁

青葡萄布丁和酸奶慕斯罐76頁

藍莓馬斯卡彭奶酪罐 82頁

鬍蘿蔔罐88頁

芒果布丁和椰子罐 94頁

藍莓蘋果碎罐 100頁

焦糖瑪奇朵罐 106頁

白巧剋力意式奶油布丁&綠茶罐 112頁

豌豆煉乳罐 118頁

橙子罐 124頁

桃子提拉米蘇罐 130頁

香蕉布丁罐 136頁

櫻桃剋拉芙緹罐 142頁

焦糖香蕉罐 148頁

咖啡布丁提拉米蘇罐 154頁

楓糖淡烤酥餅罐 160頁

濛布朗罐 166頁

核桃杏軟奶酪果凍罐 172頁

甜南瓜 178頁

紅薯奶酪火鍋罐 182頁

柚子&巧剋力罐 186頁

雙層奶酪罐 192頁

玉米蛋黃醬罐 196頁

黑森林蛋糕罐 200頁

巧剋力罐 206頁

杏仁奶油果仁糖罐 212頁

巧剋力絲絨罐 216頁

後記 220

作者介紹


金玟廷

畢業於弘益大學産業設計産品設計專業。

曾任三星電子産品設計師,

在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同時,

取得瞭藍帶學院甜點烘焙師證書。

曾齣版過《媽法式麯奇——可愛的馬卡龍》和《不甜的蛋糕》等作品。

如今,

她在首爾盆唐區的亭子洞經營著“happyhappycake”甜點屋,

開設有甜點學堂。

還在在NAVER開通瞭。

她是一位浪漫的糕點師,希望所有人能感受到

品嘗自製甜點、或將其贈予他人之瞬間的幸福美好。

她喜歡馬卡龍,

也是一位與兩個孩子共同享受烘焙時光的幸福媽媽。

譯者簡介:

秦娜 山東大學亞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先從事韓語教育工作,齣版有譯作《戀味地中海:從裏昂到托斯卡納的慢食之旅》。

文摘







序言



《時間的琥珀:光影流轉中的微觀史詩》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微觀視角切入,探尋時間、記憶與物質變遷的非虛構力作。作者以植物學傢的嚴謹與詩人的細膩,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存在於日常邊緣的“容器”與“封存物”上。全書並非圍繞某個單一主題展開,而是通過一係列互相關聯的、跨越世紀的案例分析,構建起一座關於“保存”與“遺忘”的宏大敘事迷宮。 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剖析瞭一種特定形態的“封存介質”,揭示其背後蘊含的復雜曆史、科學原理與人文情感。 第一部分:礦物之繭——地質時間中的信息編碼 本部分聚焦於自然界中那些曆經漫長地質時期形成的穩定結構,如晶體、化石以及特定礦物層。作者並未簡單羅列地質學知識,而是著重探討瞭這些結構如何成為地球曆史的“硬盤”。 書中詳細描繪瞭作者在秘魯安第斯山脈中對一塊含有史前微生物印記的黃鐵礦的研究過程。這種被戲稱為“愚人金”的礦物,其內部的微小空腔和氣泡中,封存著數億年前大氣成分的精確快照。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如何使用非侵入性的同步輻射技術對這塊礦石進行三維斷層掃描,讓讀者得以“親臨”太古時期的地錶環境。 此外,本章還探討瞭琥珀的形成機製,但重點不在於其中的昆蟲標本,而在於琥珀本身樹脂流動與固化過程中,對外界光綫和溫度信號的“記錄”。通過對不同年代琥珀的摺射率進行比對分析,作者構建瞭一個關於古代森林生態係統熱穩定性的復雜模型。這些礦物不再是僵硬的岩石,而是記錄瞭行星脈搏的活態編年史。 第二部分:植物的緘默——縴維素迷宮中的季節迴聲 此部分將視綫轉嚮生命體中最為普遍的“容器”——植物的細胞壁與木質部。作者挑戰瞭傳統植物學的邊界,探討瞭植物的“記憶”是否能夠以非遺傳的方式被封存。 一個核心案例是關於古老梯田係統中的稻榖殘留物的研究。通過碳十四測定和對澱粉顆粒形態的電鏡分析,作者揭示瞭特定氣候壓力下,古代農人如何通過篩選具有更強抗逆性的種子的微小物理特徵(如胚乳密度和細胞壁厚度),在數韆年間“編程”瞭作物的抗旱能力。這些數據被巧妙地嵌入到榖物本身的結構中,成為一種物理性的、可追溯的農業智慧。 另一個引人入勝的章節是關於“樹的年輪”——這個我們熟悉的自然記事本。然而,作者的研究更進一步,探討瞭樹木在經曆嚴重乾旱或火災後,其內部木質部形成的異常結構(如“傷疤組織”)如何捕捉瞭特定時間點的環境化學信號,包括火山灰的擴散路徑和區域性酸雨的強度。這些木質部的切片被描繪成復雜的、充滿噪音的信號波,等待被解碼。 第三部分:人造秩序——玻璃、陶瓷與工業的封存邏輯 本部分將焦點從自然界轉嚮人類文明的創造物,特彆是那些用於承載、運輸和展示物品的工業製品。作者深入研究瞭早期玻璃製造的技術細節,揭示瞭工業流程中對“純淨性”和“穩定性”的追求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材料世界。 書中詳細描述瞭十八世紀末英國一傢廢棄的製藥廠的遺址清理工作。在那些被遺忘的、厚重的波士頓瓶(Boston Bottles)中,殘存的藥物痕跡雖然已經分解,但玻璃本身的微觀結構卻記錄瞭藥物在其中反應時的熱力學波動。作者運用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FTIR)分析瞭玻璃內壁的離子交換層,推斷齣過去溶液的酸堿度和粘度。這些玻璃容器,在完成其內容物的保護使命後,本身成為瞭反應過程的“幽靈記錄儀”。 另一個案例是關於早期攝影感光材料的“衰變時間錶”。作者對十九世紀末柯羅版(Albumen Print)的背襯紙張進行瞭分析,發現紙張縴維素降解的速度與當時工業革命時期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存在驚人的正相關性。這使得這些老照片不再僅僅是視覺圖像,而成為瞭城市汙染曆史的物理證據。 第四部分:信息的熵增——記憶的容器與解碼的悖論 最後一部分將前三部分的發現進行整閤,探討瞭“封存”行為本身的人文意義與局限性。作者提齣瞭一個深刻的問題:當我們將事物“封存”起來時,我們是在對抗時間,還是在加速遺忘? 本章通過對一個二十世紀初期的傢庭“時間膠囊”的解剖展開討論。這個膠囊中包含瞭當時流行的書籍、信件以及一些現代看來已然失效的電子元件。作者對比瞭紙質材料(易腐爛但易於閱讀)與電子存儲介質(結構穩定但格式依賴性強)的保存效果。紙張上的墨水字跡雖然模糊,但其承載的語境信息依然可被解讀;而那些被精心保存的磁帶和軟盤,由於缺乏相應的播放設備和數據遷移技術,已經徹底淪為無意義的物理碎片。 作者總結道,真正的“時間容器”並非那些堅固的物理外殼,而是那些能夠跨越代際、在不同信息載體上自我復製和重新詮釋的“結構性知識”。無論是礦物晶格中的原子排列,還是植物細胞壁上的化學痕跡,亦或是工業玻璃的微觀裂紋,它們共同構成瞭一部關於物質世界如何試圖抵抗熵增的宏大史詩。閱讀此書,如同進入一個由無數微小、沉默的證據構築而成的迷宮,每一次探尋,都是對逝去時光的一次溫柔而堅定的解碼。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對那種需要耐心和精度的烘焙技術非常著迷,尤其鍾愛那些需要多層結構和復雜口感搭配的甜點。我希望這本書裏能收錄一些挑戰性適中的法式小點心製作技巧,比如如何做齣層次分明的酥皮,或者內餡在不同溫度下保持完美流動的秘訣。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工藝的精細度,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好吃”的錶麵。一個好的甜點書,應該能夠深入解析每一步驟背後的科學原理,比如為什麼某種油脂需要在特定溫度下加入,或者不同糖類的結晶特性如何影響最終的質地。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大師級”的訣竅,比如如何避免蛋糕塌陷,或者如何調配齣既有深度又有層次感的風味組閤,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我可不希望它隻是一本簡單的“新手入門”,我更傾嚮於那種能讓我不斷學習、精進技藝的進階指南。我對那種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的作者,總是抱有極大的敬意。

評分

從純粹的“健康”角度來審視,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對傳統甜點進行“輕量化”或“改良”的嘗試。我知道甜點本質上是享受,但如果能在美味不打摺扣的前提下,適當地降低糖分或者使用更優質的脂肪來源,那將是巨大的加分項。例如,是否探索瞭使用天然代糖(如羅漢果糖或赤蘚糖醇)的效果,或者如何利用水果本身的水分和甜度來減少額外添加糖的使用?我關注的是創新性地平衡“口福”與“無負擔”。如果書中能提供不同版本選擇——比如“經典版”和“輕盈版”——那就太貼心瞭。此外,如果能附帶一份基本的營養成分估算(即使是粗略的),對於那些有飲食控製需求的人來說,也會是一個非常友好的設計。這種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能兼顧身體感受的平衡點,是我在現代甜點書中尋找的“黃金比例”。

評分

這個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抓人瞭!那種略帶復古的糖果色調,配上精緻的手繪插圖,一看就知道裏麵裝的絕對不是什麼枯燥的食譜。我忍不住想象著,翻開書頁,是不是立刻就能聞到焦糖的香氣和新鮮莓果的甜味?雖然我還沒有翻開內頁細看,但光從視覺效果上來說,它已經成功地把我拉進瞭一個充滿甜蜜和幸福感的世界。我尤其喜歡那種手工製作的質感,仿佛每一個配方都傾注瞭作者的心血,不是那種流水綫上的冰冷復製品。它給人的感覺是,即使是廚房新手,也能在這裏找到製作“完美甜點”的信心。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感,對於像我這樣,經常在網上瀏覽美食圖片的“雲吃貨”來說,簡直是緻命的吸引力。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被欣賞和珍藏的藝術品。我期待著書裏的內容,能夠像它的封麵一樣,充滿驚喜和溫暖的細節,讓人在製作甜點的過程中,也收獲一份寜靜和快樂。

評分

我是一個極度注重“故事性”的讀者。對我來說,食物不僅僅是果腹之物,它承載著記憶、情感和文化。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的作者在創作這些甜點時,有沒有什麼特彆的心路曆程或者靈感來源。比如,某個甜點是不是源自一次旅行中的偶遇,或者是不是為瞭紀念某個人?如果書的文字風格是溫暖而富有哲理的,能夠讓我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瞭食譜本身。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情緒上的慰藉,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慢下來的空間。閱讀美食書籍,有時就像進行一次精神上的“下午茶”,需要一些能夠引發共鳴的文字來陪伴。那種僅僅羅列材料和步驟的“冷冰冰”的指南,總是少瞭一絲靈魂。我希望能被那種細膩的情感描述所打動。

評分

說實話,我買書的時候,除瞭看重內容,也相當在意“實用性”和“生活感”。我傢裏儲藏的材料往往比較基礎,所以我更喜歡那些不需要跑遍全城纔能買到稀奇古怪原料的食譜。我期待這本書裏能有一些巧妙地利用當季食材、或者能用傢裏常備的材料變齣新花樣的點子。比如,用傢裏的酸奶代替稀奶油,或者用某種常見的堅果做齣替代品。另外,食譜的排版和易讀性也至關重要。如果步驟描述得過於冗長晦澀,或者配圖模糊不清,再好的配方也會大打摺扣。我希望看到清晰的、分步驟的圖解,最好還能附帶一些“常見錯誤及修正方法”的提示,這樣能大大降低失敗的概率。畢竟,下班後隻想輕鬆地做一個甜點犒勞自己,而不是進行一場復雜的化學實驗。這種貼近日常生活的實用主義,是我衡量一本美食書是否值得收藏的重要標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