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 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定价:24.00元
作者: 陆羽 等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021115
字数: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经》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茶叶专著,作者陆羽详细收集了历代茶叶史料、根据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埘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技术都作了阐述,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因版面所限,《茶经·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不做注译,希望《茶经·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能成为广大研习中国茶文化读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茶经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图
续茶经
概述
凡例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出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叫一个惊喜,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料扎实。封面设计上,它没有那种老气横秋的古籍味道,而是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审美元素,既保留了传统典籍的厚重感,又显得十分雅致。我特别喜欢它用的纸张,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特种纸,摸上去手感极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经常一头扎进书堆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内页的排版也下了不少功夫,字号和行距的设置都非常合理,即使是那些比较晦涩的注释部分,看起来也井井有条,一点都不觉得拥挤。我甚至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书脊的装订处非常牢固,一看就是可以反复翻阅的精品。这种对物理实体的重视,让我觉得出版方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们明白,好的内容值得最好的载体来承载。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每一次取阅都像是一种仪式感,让人对阅读这件事本身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脉络非常敏感的读者,阅读古籍时最怕的就是断裂感,即对前因后果理解不足而产生的阅读疲劳。这套《茶经》和《续茶经》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将陆羽的开创性与后世文人的发展和继承放在了同一个框架下进行审视。阅读《茶经》可以了解“茶道之源”,而《续茶经》则展现了茶文化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如何被继承、创新乃至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构,使得茶文化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文本,而是一个生动的、流动的历史进程。我发现,通过对比两部著作的语言风格和关注重点的变化,我甚至能勾勒出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的演变轨迹,这已远远超出了单纯学习茶艺的范畴,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和文人精神世界的绝佳窗口。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文本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在文献的校勘和引用的准确性上做得相当到位。在阅读过程中,我偶尔会去比对一些我手头已有的早期版本资料,发现这套书在底本的选择和异文的处理上非常审慎。它不是简单地采信某一主流版本,而是做了细致的比较和说明,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存疑的字句时,作者会提供不同学者的考证意见,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入门,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者作为参考资料。它搭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体系,让你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献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知识的尊重,是判断一套经典读物是否值得珍藏的关键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全注全译”的系列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总觉得很多出版社为了凑数,注释会流于表面,翻译也会显得生硬刻板,缺乏对原著精髓的真正理解。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注释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是深入到了陆羽时代的历史背景、当时的茶道礼仪乃至哲学思想层面。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画面感和意境的段落时所展现出来的功力,他们没有一味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是巧妙地将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毫无障碍,仿佛亲身置身于唐代的茶室之中。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涉及采制技艺的描述,译者还配上了图示的解析,这让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趣味性。这种细致入微、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做法,是真正有良心的体现。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虽然它是一本国学经典,但它绝对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里的理论。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去复原一些唐宋的煎茶、点茶的步骤,那种求真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书中的文字描述精确到对水源的选择、火候的控制,甚至茶具的材质都有细致的考量。这种全方位的指导,让原本感觉高不可攀的古代茶道变得触手可及。我身边有些朋友是茶艺爱好者,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后,他们反馈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文化逻辑。它解释了为何古人对“水”的重视,为何“器”的精妙与茶的品质息息相关。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几何级数地上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