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茶經 續茶經(國學經典 全注全譯)
定價:24.00元
作者: 陸羽 等
齣版社:中國文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021115
字數:
頁碼:18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茶經》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茶葉專著,作者陸羽詳細收集瞭曆代茶葉史料、根據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塒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曆史、産地、茶的功效、栽培、采製、煎煮、飲用的技術都作瞭闡述,對茶葉生産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茶經》一問世,就成為人所至愛,被盛贊為茶業的開創之功。
《續茶經》,則是依照《茶經》體例對唐宋至明清時期茶事文獻的集成類編,因版麵所限,《茶經·續茶經(國學經典 全注全譯)》不做注譯,希望《茶經·續茶經(國學經典 全注全譯)》能成為廣大研習中國茶文化讀者的良師益友。
目錄
茶經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飲
七 茶之事
八茶之齣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圖
續茶經
概述
凡例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飲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齣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叫一個驚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料紮實。封麵設計上,它沒有那種老氣橫鞦的古籍味道,而是融入瞭一些現代的審美元素,既保留瞭傳統典籍的厚重感,又顯得十分雅緻。我特彆喜歡它用的紙張,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特種紙,摸上去手感極佳,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這對於我這種經常一頭紮進書堆裏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內頁的排版也下瞭不少功夫,字號和行距的設置都非常閤理,即使是那些比較晦澀的注釋部分,看起來也井井有條,一點都不覺得擁擠。我甚至注意到一些細節,比如書脊的裝訂處非常牢固,一看就是可以反復翻閱的精品。這種對物理實體的重視,讓我覺得齣版方對“國學經典”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明白,好的內容值得最好的載體來承載。把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每一次取閱都像是一種儀式感,讓人對閱讀這件事本身充滿瞭敬畏和期待。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和文化脈絡非常敏感的讀者,閱讀古籍時最怕的就是斷裂感,即對前因後果理解不足而産生的閱讀疲勞。這套《茶經》和《續茶經》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們將陸羽的開創性與後世文人的發展和繼承放在瞭同一個框架下進行審視。閱讀《茶經》可以瞭解“茶道之源”,而《續茶經》則展現瞭茶文化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如何被繼承、創新乃至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這種“承上啓下”的結構,使得茶文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文本,而是一個生動的、流動的曆史進程。我發現,通過對比兩部著作的語言風格和關注重點的變化,我甚至能勾勒齣中國文人審美趣味的演變軌跡,這已遠遠超齣瞭單純學習茶藝的範疇,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傳統生活美學和文人精神世界的絕佳窗口。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全注全譯”的係列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很多齣版社為瞭湊數,注釋會流於錶麵,翻譯也會顯得生硬刻闆,缺乏對原著精髓的真正理解。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注釋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而是深入到瞭陸羽時代的曆史背景、當時的茶道禮儀乃至哲學思想層麵。我尤其欣賞譯者在處理那些極具畫麵感和意境的段落時所展現齣來的功力,他們沒有一味追求字麵上的對等,而是巧妙地將那種“天人閤一”的境界用現代漢語流暢地錶達齣來,讓人讀起來毫無障礙,仿佛親身置身於唐代的茶室之中。舉個例子,對於一些涉及采製技藝的描述,譯者還配上瞭圖示的解析,這讓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變得具體可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趣味性。這種細緻入微、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的做法,是真正有良心的體現。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文本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在文獻的校勘和引用的準確性上做得相當到位。在閱讀過程中,我偶爾會去比對一些我手頭已有的早期版本資料,發現這套書在底本的選擇和異文的處理上非常審慎。它不是簡單地采信某一主流版本,而是做瞭細緻的比較和說明,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存疑的字句時,作者會提供不同學者的考證意見,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入門,更適閤有一定基礎的學者作為參考資料。它搭建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知識體係,讓你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傳統文獻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規範。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知識的尊重,是判斷一套經典讀物是否值得珍藏的關鍵所在。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的“可操作性”。雖然它是一本國學經典,但它絕對不是束之高閣的象牙塔裏的理論。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描述,去復原一些唐宋的煎茶、點茶的步驟,那種求真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書中的文字描述精確到對水源的選擇、火候的控製,甚至茶具的材質都有細緻的考量。這種全方位的指導,讓原本感覺高不可攀的古代茶道變得觸手可及。我身邊有些朋友是茶藝愛好者,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他們後,他們反饋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這麼做”的文化邏輯。它解釋瞭為何古人對“水”的重視,為何“器”的精妙與茶的品質息息相關。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編排,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幾何級數地上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