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闲饮茶
:45.00元
作者:胡竹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74221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茶气如一炉香,袅在鼻息间,让人顿入空寂之境,似有若无,一片空明又踏踏实实。
茶予人力量,让人欢愉,也给人安详。
内容提要
胡竹峰茶散文随笔合集。全书分为三辑,书中文字,皆由茶生长发芽。清水淡茶,一杯水,一团香,一片叶,以记实、回忆、想象、幻觉交织而成,与茶有关也与茶无关。并配有三十多幅文人画家冯杰创作的插图,增添了阅读情趣。
目录
作者介绍
胡竹峰,生于一九八〇年代,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天涯》《山花》《清明》《天津文学》《广西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大量文学作品。出版有《空杯集》《墨团花册》《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旧味》《不知味集》《民国的腔调》《闲饮茶》等作品集。获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对外交流。
文摘
序言
初读此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无聊”这一状态的深刻体察与赞美。在当代社会,我们被无休止的效率和信息流裹挟着向前奔跑,对“无所事事”这件事感到焦虑,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罪过。这本书却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反过来审视了我们这种集体性的恐慌。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哲学家的口吻,探讨着“空白”的价值。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实际上是对生活肌理最深层的挖掘。比如,他能花上整整一页纸去描述等待水开的那几分钟里,房间里不同物体反射光线的细微差异,或者仅仅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的过程。这种对微小瞬间的捕捉,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拖沓,反而带来一种近乎强迫症般的满足感——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非必要”的停顿,都可以被赋予如此丰盈的内涵。这使得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随手略过的一切风景,那些匆忙中被定义为“背景”的东西,原来才是构成生命厚度的真正材料。
评分这本名为《闲饮茶》的书,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子闲适与淡然,让人不免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日常的、近乎无所事事的活动,提炼出值得一读的篇章的。初翻开时,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详述茶道精髓、或是收集了世界各地名茶典故的工具书,毕竟“茶”这个意象本身就承载了太多文化重量。然而,它带给我的体验却完全出乎意料,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温暖的午后独白。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仿佛能捕捉到阳光穿过竹帘落在茶盏边缘那一瞬间的光影变化,又像是能还原出热气蒸腾时,那种独属于温热的、略带泥土气息的香气。读起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周遭的喧嚣都被这文字中的静谧所稀释,你不再是急匆匆地赶路人,而是被邀请进入了一个专属的、只属于“此时此刻”的空间。与其说是在品读文字,不如说是在进行一种精神上的“慢炖”,让那些被日常琐事挤压的思绪,重新舒展开来,找到呼吸的节奏。它不教你如何泡茶,却让你在合上书页后,忍不住想去寻一处安静的角落,为自己沏上一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松散得恰到好处,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或主题线索,更像是一系列被随意放置在光影中的物件集合。你很难用“第一部分讲春天,第二部分讲夏天”这样的方式去界定它。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组织方式,完美契合了“闲饮”的主题——它本就不是一次有明确目的地的旅行,而是一段随心所欲的游荡。这种结构上的自由,反而要求读者必须放下传统阅读的期待,学会“随波逐流”。你会发现,读到后面,你已经不再关注作者下一句要写什么,而是开始享受被文字带着漂浮的感觉。这种阅读体验,对于习惯了线性叙事和清晰逻辑的现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一旦适应,便会发现其带来的巨大释放感——它解放了我们对“阅读必须有收获”的执念,告诉我们,仅仅是“体验”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足够圆满。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艺术。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的私人备忘录,而非仅仅是饮茶记录。作者似乎通过聚焦于“饮茶”这一具象的动作,来映射出人与时间、人与自我、人与周遭环境的复杂关系。他探讨的不是茶本身,而是“在做某事时的我”是什么样的。书中不乏对过往记忆的碎片式闪回,但这些闪回并非刻意煽情,而是如同茶水里偶尔浮起的微小茶渣,自然而然地浮现,又悄无声息地沉下去。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避免了沉重的回忆录色彩,反而让读者在陪着作者“闲饮”的过程中,也同步梳理了自己的生命轨迹。这种内向的探索,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题材本身的重量。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读者放下外界的评判标准,坦然面对自己内心那些不成形、不被赞许的“无用”的念头和感受,从而达到一种温柔的自我接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对辞藻的精妙舞蹈。它不像某些文学名著那样追求宏大叙事或者雕琢华丽的比喻,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口语化的、却又暗藏了巨大韵律感的表达。它读起来非常“舒服”,但这种舒服绝非平庸,而是经过了高度提炼后的自然流淌。很多句子读到一半,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一下作者是如何用最朴素的词汇,构建出如此具有画面感和情绪张力的场景。比如,描述一个阴天,他可能会用“天空像一块刚刚洗过的粗布,吸饱了光线”,这种直白中带着清冷感的比喻,瞬间将人拽入了那种湿润的、略带感伤的氛围中。更难得的是,这种写作方式没有陷入故作姿态的文艺腔,而是带着一种真诚的、仿佛在你耳边低语分享秘密的亲昵感。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感官享受,仿佛你不仅在看文字,也在嗅闻、触摸和品尝文字所营造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