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茶圖鑒
定價:98.00元
售價:58.8元,便宜39.2元,摺扣60
作者:雙福、陳秀花、李珊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33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為學茶的讀者提供的入門圖書。也是一本集識茶、泡茶、品茶和賞茶具與一體的精品圖書。
將與茶相關的細節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就像是帶大傢走進瞭茶的世界。不僅如此還對於茶席,茶藝做瞭全步驟圖的詳解。為大傢的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茶韻風景。全書圖文並茂,可以讓您在品讀文字的同時,也欣賞到精美的圖片。
目錄
Part 1 初識茶葉
章 尋一縷茶香8
中國茶區分布圖9
認識茶類大傢族11
七大茶係的製作工藝與特點15
茶葉保存技巧揭秘16
茶的功效簡解18
第二章 鑒賞各地名茶20
綠茶
西湖龍井21
安化鬆針24
頂榖大方24
碧螺春25
顧渚紫筍28
毛尖28
黃山毛峰29
惠明茶32
狗腦貢茶32
六安瓜片33
湧溪火青36
鳩坑毛尖36
信陽毛尖37
南京雨花茶40
遵義毛峰40
太平猴魁41
通天岩茶44
雁蕩毛峰44
嶗山綠茶45
雲霧毛尖48
廬山雲霧49
濛頂茶52
太白頂芽53
安吉白片56
恩施玉露57
普陀佛茶60
雪峰毛尖60
峨眉毛峰61
老竹大方64
桂林毛尖65
雲南白毫65
磐安雲峰66
紅茶
正山小種67
外山小種70
祁門工夫71
閩紅工夫74
滇紅工夫75
寜紅工夫78
川紅工夫81
金駿眉82
黑茶
雲南普洱茶85
安化黑茶88
六堡茶89
湖北老青茶90
四川邊茶90
黃茶
君山銀針91
溫州黃湯94
溈江白毛尖94
白茶
白毫銀針95
貢眉98
白牡丹99
烏龍茶
黃金桂100
安溪鐵觀音103
武夷大紅袍106
文山包種109
武夷肉桂110
閩北水仙113
凍頂烏龍116
鳳凰單樅119
阿裏山高山茶122
金萱茶125
花茶
茉莉花茶128
珠蘭花茶131
桂花茶132
菊花茶135
金銀花茶138
Part 2 茶具
章 入門茶具一覽142
主茶具143
茶壺143
茶盤146
公道杯148
品茗杯149
聞香杯150
杯托151
蓋碗152
輔助茶具154
茶荷154
茶巾155
過濾網和濾網架156
茶則157
茶導158
茶漏158
茶針158
茶夾158
蓋置159
茶筒159
普洱茶針159
養壺筆160
茶寵161
備水器167
隨手泡167
水盂167
備茶器168
茶葉罐168
茶室用品170
屏風170
茶掛170
花器170
茶具的選配171
第二章 茶具——紫砂174
紫砂壺的起源175
紫砂泥的分類179
紫砂壺式樣180
壺的各部位名稱182
紫砂壺成型方法183
紫砂壺裝飾工藝186
紫砂壺的鑒定191
紫砂壺老壺的年代鑒彆193
紫砂壺收藏禁忌195
紫砂壺選購技巧196
如何識破假紫砂壺197
紫砂壺印記及款識198
紫砂壺泡茶特點199
紫砂壺養壺技巧200
紫砂壺名傢名壺一覽202
紫砂壺小知識問答209
Part 3 泡齣好茶
章 泡茶216
茶與水的搭配217
水溫影響茶217
水質影響茶219
泡茶名泉一覽222
不同茶類的衝泡方法224
衝泡綠茶224
衝泡紅茶227
衝泡黃茶228
衝泡黑茶230
衝泡白茶231
衝泡花茶232
第二章 品茶234
品茶技巧與注意事項235
品茶技巧235
品茶注意事項239
品茶的過程總結239
茶語問答240
Part 4 茶藝鑒賞
章 底蘊深厚的茶藝藝術246
茶藝的源流247
如何理解茶藝249
茶藝的分類250
茶藝六要素之美251
茶藝師禮儀規範252
如何設計茶席255
茶席中的焚香257
第二章 茶藝展示258
簡易泡茶法259
玻璃茶具衝泡綠茶259
蓋碗衝泡紅茶262
紫砂茶具衝泡烏龍茶266
錶演型茶藝270
烏龍茶茶藝270
綠茶茶藝277
紅茶茶藝282
蓋碗茶茶藝287
附錄292
品茶、評茶四階段常用語及說明294
作者介紹
周學武,雙福,無,雙福文化,創始於2000年,是集圖書選題策劃、編輯組稿、攝影攝像、裝幀設計、DVD視頻製作為一體的綜閤性文化傳播機構,擁有豐富作者源庫,為齣版社、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圖書齣版全案服務。
擁有自己的市場調研部、策劃編輯部、攝影攝像部、裝幀設計部、版權貿易部和客服部,並建立瞭嚴格選題保密製度。
雙福文化與齣版社有著長期閤作曆史。圖書內容涵蓋養生、飲食、美容、健身、瑜伽、舞蹈、保健、育兒、藝術、傢居、經濟等領域,成功地為海內外齣版機構策劃、製作瞭大批大眾讀物(目前近400部),許多圖書都多次再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實在是太巧妙瞭。它不像那種學院派的教科書那樣晦澀難懂,也沒有過於追求大眾化的淺薄介紹。它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既有足夠的信息量來滿足資深愛好者的求知欲,又足夠親民,讓新手小白也能輕鬆上手。我最贊嘆的是它對不同曆史時期飲茶風尚的梳理,那些穿插在介紹中的曆史軼事和人物典故,讓冰冷的知識點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文氣息。讀到某些片段時,我仿佛能穿越時空,親眼目睹古代文人墨客圍爐煮茶、清談論道的場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樂趣。而且,書中引用的許多資料來源都非常權威,使得全書的論述都顯得擲地有聲,讓人信服。它不僅僅是在介紹茶,更是在傳承一種生活哲學。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一種“隨便看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的茶書汗牛充棟,能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嚴謹的考據和清晰的脈絡。作者顯然是花瞭大量心血去梳理和驗證那些流傳已久的茶學知識,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觀點。比如,它對不同産區風土對茶葉口感影響的闡述,就非常具有洞察力,將地理、氣候與茶湯的毫厘之變聯係得絲絲入扣。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茶器搭配時的獨到見解,不再是韆篇一律地推薦紫砂或白瓷,而是結閤具體茶性的需要給齣瞭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品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盲目地跟風,而是真正學會瞭如何去“聽”一杯茶在訴說著什麼故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成熟的品鑒體係。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茶類介紹圖冊,沒想到翻開後纔發現,它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從那些精美的插畫到細緻入微的文字描述,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作者對茶文化深厚的理解和敬意。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茶類製作工藝的詳盡解析,那些復雜的步驟被描繪得清晰易懂,仿佛我真的能親手體驗到製茶師傅的匠心。特彆是那些關於古法製茶的介紹,讓我對這門古老的技藝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瞭解”,而是深入到瞭“理解”的層次。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極為齣色,色彩搭配和諧雅緻,閱讀起來賞心悅目,完全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發現和感悟。對於任何一個對東方飲品藝術懷有好奇心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入門與進階之作。
評分我得承認,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讀者,看書主要看“乾貨”多不多。在這方麵,《中國茶圖鑒》的錶現絕對是超水準的。我特彆關注其中的“儲存與養護”章節,這部分內容往往是許多圖鑒類書籍會忽略的細節。而這本書卻用非常實用的語言,詳細講解瞭不同類型茶葉在不同環境下如何保持最佳狀態,包括濕度控製、避光要求,甚至細緻到不同季節的應對策略。這些都是我在日常實踐中經常遇到的難題,而這本書提供瞭立即可用的解決方案。另外,關於茶的品鑒術語,它也做齣瞭非常清晰的界定和區分,避免瞭許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實用性極強,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指導,而是真正能落到實處的茶事指南,讓我每次泡茶前都會忍不住翻閱一下,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靈感或技巧。
評分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裝幀設計那種低調的奢華感,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更令人叫絕的是,書中對於各種茶具材質、釉色的解析,細緻入微,甚至連光綫照射下不同茶湯顔色的微妙變化,都被攝影師捕捉得淋灕盡緻。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進行一場對色彩、質地和光影的深度對話。它成功地將一種日常的飲品提升到瞭美學的高度,讓人意識到,品茶這件事,從選器到衝泡,每一步都是對美的追求和實踐。這本書的審美導嚮非常健康和高級,它引導讀者去欣賞事物背後的“韻味”而非僅僅是錶麵的“花哨”。對於注重生活品質和審美追求的同好們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範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