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化解逆反:做孩子的知心父母
定价:29.80元
作者:李敬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14021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逆反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本书从理解与尊重孩子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孩子逆反的种种原因,具体论述了教育逆反孩子的科学理念。它从当代家教科学和一些父母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为家长纠正孩子逆反心理献策支招。本书针对一般家庭中常见的孩子逆反的普遍现象。精心总结了11大实用有效的精彩妙招。并介绍了一些家长的生动鲜活的家教案例。
希望借助本书的帮助,能让家长们学会科学地指导孩子度过“多事”的青春期,填平因逆反而造成的亲子间的“代沟”,使青春期的孩子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快乐地成长。
目录
上篇 做父母, 不轻松——孩子的青春期逆反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一 一种普遍的现象:青春期的孩予心里烦——认识孩子的青春期
1.青春期的生理:发生了质变
2.青春期的心理:自我意识增强
3.青春期的困扰和矛盾相对较多
4.青春期的人格发展具有明显倾向性
5.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
二 孩予为什么会与父母对着干——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原因
1.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概说
2.差生破罐子破摔会导致逆反
3.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会引起逆反
4.回避问题和矛盾会使青少年逆反
5.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青少年逆反
6.挫折和逆境会使青少年滋生逆反
三 孩予逆反是“大逆不道”吗——青春期逆反有害也有利
1.父母应正确看待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2.脾气暴躁是逆反行为的直接表现
3.逆反会使青少年产生青春期自我封闭心理
4.与父母作对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
5.青少年逆反对成长有积极作用
四 他们是如何与孩予和睦相处的——8位家长和教师的经验
1.关承华——如何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2.陈文福——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3.叶自爱——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
4.陶宏开——网瘾只是孩子的错吗
5.陈立思——孩子旱恋父母怎么办
6.甘露——积极引导孩子绿色上网
……
下篇 高明的父母:化解孩子逆反有高招——应对孩子青春期逆反的11大妙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之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直有些焦虑,总觉得哪里做得不够好。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大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期待在作祟。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打破了我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那些我以前忽略的闪光点。它不是那种一味强调孩子应该如何“优秀”的书,而是更多地鼓励父母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去欣赏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成长节奏。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陪伴,而不是塑造。这让我卸下了不少心理负担,也让我能够更平和地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探讨,它教我们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赋能式的教育,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有能力,也让我这个做父母的,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更充满希望的育儿前景。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育儿书,虽然书名我一时记不太清了,但书里探讨的那些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连接的理念,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本书不是那种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这样做就对了”的指南,而是更侧重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为什么孩子们会表现出一些我们成人觉得难以接受的行为,比如顶嘴、不配合,甚至是一些看似“叛逆”的举动。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并不是刻意的挑衅,而是他们探索世界、表达需求、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书里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那种“不带评判”的倾听,以及如何用共情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情绪,即使这些情绪在我们看来有些夸张或是不合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理解维度增加了很多,不再只停留在表面的“乖”或“不乖”,而是开始尝试去触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和孩子相处时的轻松感,更是一种由衷的喜悦,因为我感觉自己正在走向一个真正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父母角色。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界限”的重新定义。我之前总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要设定规矩,不能让他们随意妄为。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界限的建立不仅仅是“不许做”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可以做什么”的引导,以及在孩子触碰界限时的“如何应对”。它强调,父母的界限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保护孩子,也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清晰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又不带有指责的意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选择”的部分,它教我们如何在给孩子设定规则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定,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种方式,比起过去那种“你说啥你就得听啥”的模式,明显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去遵守规则,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智慧的界限设定,反而能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和成长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和对父母成长的真诚期盼。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她对育儿的理解和感悟。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作者多年在教育一线的观察和实践,所以显得格外接地气。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一味地推崇某种“最佳”的育儿方式,而是鼓励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去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书中提供的一些小练习,比如“情绪日记”、“父母沟通频率测试”等等,都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具体地去实践书中的理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多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智囊团”。它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更加期待和孩子一起,去经历更多的成长与蜕变。
评分我是一位非常看重情感连接的妈妈,而这本书的很多观点都正好契合了我的想法。它没有提供一堆僵化的育儿公式,而是从情感的维度出发,去探讨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更加稳固、更加信任的关系。书中反复强调了“看见”和“被看见”的重要性。它鼓励父母去关注孩子那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即使是那些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沮丧、失望。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母如何通过眼神、语气、肢体语言来传递爱和支持,以及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如何一点点累积成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我特别受启发的是关于“共情”的练习,它不是让你去同情孩子,而是让你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我尝试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平静地处理一些孩子的小麻烦,也能够更有效地安抚他们的情绪。这种基于情感的连接,让我觉得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也让育儿的过程充满了更多的温暖和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