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家书(精装典藏本)
定价:36.00元
作者:(清) 曾国藩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47229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清朝名臣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历经百年,永恒经典,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成功范本。
★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钱穆、南怀瑾、范文澜等一致推崇,视为终生必读之经典。
★一位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忠告。
★本版《曾国藩家书》是目前市面上选编内容*全面、注释*多的精选版本。
★本版《曾国藩家书》是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不但适合家庭收藏和阅读,更适合各类图书馆收藏。
推荐阅读:《挺经》(精装典藏本)《素书》(精装典藏本)《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内容提要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书信集,但它不仅仅是书信,还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一位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忠告”。是做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本书对他的书信进行了重新的编排,使分类更加合理和适合当下读者阅读,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对原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和评析。
目录
修身篇
致诸弟·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2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4
致四弟·不宜露圭角于外(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7
致沅弟·做人须要有恒心(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8
致沅弟·专而精,纷而散(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11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13
致沅弟·注意平和二字(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15
谕纪泽·须从有恒二字下手(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18
致沅弟·庸人以惰字致败,才人以傲字致败(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20
致沅弟季弟·戒傲戒惰(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22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24
致澄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25
致沅弟季弟·常以劳、谦、廉自惕(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27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30
致沅弟·面对指摘宜自修(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32
致沅弟·倔强二字不可少(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34
致沅弟·先有豁达光明之识后有恬淡冲融之趣(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35
致沅弟·须以明强为本(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37
致沅弟·强字须从明字做出(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 39
致沅弟·宜自修处求强(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41
谕诸儿·不忮不求,克勤克俭(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43
谕纪泽纪鸿·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同治十年十一月) 47
治学篇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52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56
致诸弟·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60
致温弟·述学诗习字之法(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64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67
致诸弟·读书须立志(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70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72
致澄弟·读书不必一一求熟(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74
谕纪泽·四字读书之法(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76
谕纪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78
谕纪泽·作诗写字之法(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80
谕纪泽·作文作诗均宜心有摹仿(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 82
谕纪泽·分类手抄辞藻(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84
谕纪泽·文章应珠圆玉润(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85
谕纪泽纪鸿·古人的文字意趣(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87
谕纪泽纪鸿·作文应在气势上下工夫(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89
齐家篇
禀父母·家和则福自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92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94
致诸弟·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96
致诸弟·吾家规矩极严,当踵而行之(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98
致诸弟·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101
致诸弟·能勤能敬未有不兴(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 103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105
谕纪鸿·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107
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109
致澄弟季弟·蔬竹鱼猪可觇人家兴衰气象(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 110
致诸弟·兄弟和睦、体孝道、行勤俭(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112
致澄弟·治家八字诀(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114
致澄弟·妥收片纸只字(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115
致四弟·立身处世之八本(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117
致澄弟沅弟季弟·以严治家(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119
致澄弟·鼎盛之际宜收敛(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121
致澄弟·凡事皆当谨慎俭朴(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122
致沅弟·于家庭有一欣慰之端(同治三年六月初一日) 124
致澄弟·不望代代富贵,望代代有秀才(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126
致澄弟·勿忘寒士家风(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128
致欧阳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129
为政篇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132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135
致诸弟·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138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140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142
致沅弟·耐烦为居官要义(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144
致沅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146
致沅弟·忠义两全(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148
致沅弟·以方寸为严师(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150
致沅弟·劝弟要在奏折上用功夫(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152
致沅弟·办大事与成大事(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153
致沅弟·无应酬馈赠一步不可行(同治三年三月初七) 155
致沅弟·但求尽吾心力(同治三年八月初五日) 157
致沅弟·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同治三年九月初三日) 159
致澄弟沅弟·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同治四年十月十五日) 160
谕纪泽·不居大位享大名(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 161
谕纪泽·居官不可有清名(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 163
致沅弟·须于奏疏中加意检点(同治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165
谕纪泽·中国自强之本(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167
处世篇
致诸弟·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170
致诸弟·行善乡里,必有福报(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172
致沅弟·周济受害绅民(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175
谕纪泽纪鸿·说话举止不可太轻易(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177
致沅弟·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咸丰十一年正月元日) 179
致澄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180
致沅弟·花未全开月未圆(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182
致沅弟·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 184
致沅弟·宜从畏慎二字上下工夫(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185
致澄弟·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187
寄纪瑞·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188
致沅弟·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190
致澄弟·望弟不要管闲事(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192
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同治三年六月初四日) 193
致沅弟·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同治三年六月十一日) 195
谕纪泽纪鸿·不宜过于玲珑剔透(同治五年三月十四日) 196
致沅弟·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198
致沅弟·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199
致沅弟·务须咬牙励志(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201
致沅弟·悔字诀和硬字诀(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203
致沅弟·力守悔硬二字而求相勉(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204
治军篇
致沅弟·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208
致沅弟·戒浪战(咸丰七年十月十五日) 210
致沅弟·暇与浑(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211
致沅弟·笃实与强毅(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214
致沅弟·脚踏实地克勤小物(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217
致沅弟·凭壕对击坚忍不出(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 218
致沅弟·凡将才有四大端(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221
致沅弟·以爱民为义(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223
致季弟·以讲求将略为义(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225
致沅弟季弟·惟有一静字可以胜之(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226
致沅弟·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228
致沅弟·审机审势先贵审力(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230
致沅弟·用兵之道全军为上(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 232
致沅弟·军事但靠自己,莫靠他人(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 233
用人篇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236
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咸丰八年八月初四日) 238
致沅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作者介绍
曾国藩,晚清名臣,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著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等作品。
潘爱平,本书译注者,祖籍河北,1960年生于北京,在中国书法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多年从事文学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工作。曾获中国文联编辑荣誉,有数部所编作品获得省部级奖项。
文摘
序言
自从收藏了这本精装典藏版后,我发现自己对“定力”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曾国藩的家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日常坚持积累而成的。书中关于“读书”的篇章尤其令我动容,他并非要求死记硬背,而是强调读书后的体悟和实践,强调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品格的那个转化过程。这套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字迹清晰,油墨均匀,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复的古文词汇,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我给它配了一个专门的书签,每次打开,都会被那种跨越时空的教诲所震撼。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大家风范,不是体现在外在的权势上,而是根植于日复一日的自我约束与反思之中。这本厚重的书,在我看来,比很多成功学书籍都要实在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精装设计,确实让它在书架上显得格外醒目,但我更看重的是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核。与我阅读过的其他古代名人书信集相比,曾国藩的家书具有一种罕见的、近乎苦行僧式的自我要求。他几乎不留余地地剖析自己的弱点,并将其公之于信件,这种坦诚和勇气,是极其难得的。当我遇到工作或人际关系中的挫折时,翻阅几页,总能从中汲取到一股坚韧的力量。我欣赏这种既入世又出世的哲学观,既要积极应对世事纷扰,又要在内心深处守住一片清净之地。这套书的纸张和装订工艺,让我有信心将它作为传家宝,因为它的物理形态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而里面的智慧,更是值得后辈反复学习的宝贵财富。它更像是一部活的家训,而非单纯的历史文献。
评分这本《曾国藩家书》的精装典藏版,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意。装帧设计得非常考究,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扉页和内文的排版,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易读,这对于想要深入研读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我特地选了精装版,就是为了那种仪式感,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对先贤智慧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长久珍藏的物件。每次翻开,指尖拂过那些泛着微黄的纸张,都能感受到时光的厚重感。虽然内容是家书,但它所蕴含的为官之道、修身立命的哲理,远远超越了家庭教育的范畴,能让人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个沉静下来的锚点。我尤其喜欢它在用词上的考究,那种旧时文人特有的克制与深沉,即便经过现代标点符号的整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跨越百年的情感脉络。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是并重的,确实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初次翻阅,我主要的兴趣点在于探究曾国藩这位“晚清中兴第一人”的日常心态,以及他是如何处理那些常人难以应对的困境的。书中的信件往来,与其说是教诲,不如说是他与家人进行的一场场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战略复盘。我发现,那些被后世神化的“铁腕人物”在面对亲人时,也有着极度的细腻和敏感。他对于子侄辈的学业、交友、乃至生活琐事的叮咛,琐碎得近乎唠叨,但正是这种不厌其烦的细节渗透,才构建了他稳固的道德基石。我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建议,代入到我目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推演,竟然有不少茅塞顿开之处。这套书的精装版在纸张的选择上非常出色,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让我的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经常拿出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对照阅读的“活工具书”。
评分我对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一直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总觉得那才是还原一个真实个体的最佳窗口。这套家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教科书上对曾国藩那种扁平化的英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挣扎的知识分子。他的文字里,有对自己懈怠的深刻自责,有对时局艰难的清醒认识,也有对亲人无法团聚的深深思念。特别是他反复强调的“慎独”与“格物致知”,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个人成长的核心驱动力。精装本的装帧设计,虽然华丽,但丝毫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衬托了内容的重量。我甚至会特意去研究他信件中引用的典故和古文出处,每一次深挖,都像是与这位晚清重臣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