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零开始学茶艺(含DVD光盘1张)
定价:39.80元
作者:吴建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1211303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茶艺体现出中国人的生活文化。中国人从茶的食用、药用,到饮用、品茶,使茶形成了有规律、具有礼仪形式的品饮,使品茶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
《从零开始学茶艺》在内容全面的基础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读者为关注的识茶、泡茶、茶保健的内容,让人生活在茶中,茶在生活中。茶书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有心灵的享受、艺术的欣赏在其中。从普及型的茶书中学习到知识,更多的得到心灵的满足,生活茶艺的魅力就在于此。
目录
章: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四要
茶
绿茶
乌龙茶
红茶
白茶
黑茶
黄茶
花茶
“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
水
古人选水
现代用水
火
烧水的艺术:三沸
水温的“老”与“嫩”
泡茶温度一点通
器
古今茶具面面观
好茶爱紫砂
一壶一盏总相宜
冲泡:从初学到高手
基本姿势
主要手法
冲泡手法
飘逸杯泡茶法
盖碗泡茶法
玻璃杯泡茶法
紫砂壶泡茶法
高手泡茶的个细节
茶史 中国历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第二章:四季乐饮茶
春季 花茶白茶竞芬芳
茉莉花茶
玫瑰花茶
白毫银针
夏季 绿茶消暑亦清心
西湖龙井
碧螺春
黄山毛峰
秋季 唇齿留恋乌龙香
铁观音
大红袍
凤凰单枞
冬季 浪漫红茶暖心扉
祈门红茶
红碎茶
辉煌四季 生熟普洱写传奇
第三章:生活在茶中
选茶与存茶
选茶
存茶
汉方茶疗
四季养生茶饮
春
夏
秋
冬
茶的妙用
饮茶有忌
茶膳
茶俗
附录 似茶非茶花草茶
作者介绍
吴建丽:中国国家茶艺师,中国国家评茶技师,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茶文化》客座讲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
从事茶业工作近20年,探访过全国主要产茶区,致力于开展茶艺教学和茶养生研究。积极策划、组织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于2002年创办家庭茶友俱乐部。作为中国农业大学茶文化普及课程专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2008年入选“奥运人家”,她用茶香迎宾客,用创新的方式让国际友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我得单独拎出来夸赞一下。市面上很多教材为了节省成本,字体小得让人费劲,图片模糊不清。但这本《从零开始学茶艺》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字号适中,留白恰到好处,让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插配的图片和插图,无论是茶具的特写,还是茶叶形态的展示,都极其精美且高清,颜色还原度非常高,对于辨识不同茶类的外观特征非常有帮助。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疑是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冲着附赠的那张DVD去的,因为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我来说,光看文字描述“水流如注”或者“悬壶高冲”完全是云里糊里。光盘的实用性简直是救星!影像直观地演示了如何温杯、投茶的比例,还有最让人头疼的注水手法,每一个动作的角度和速度都被捕捉得非常清晰。我跟着光盘试着操作了几次,感觉比自己瞎琢磨效率高了不是一星半点。视频的拍摄角度非常专业,基本上就是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没有太多花哨的剪辑,纯粹聚焦于技艺的传授。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
评分让我非常欣赏的是,作者在推广传统茶艺的同时,非常注重现代生活的结合。书的后半部分专门开辟了一章,讨论了如何在快节奏的办公室环境或者狭小的公寓空间里,进行高效且有仪式感的品茗。比如,如何用一套极简的茶具实现“一器一世界”,以及如何利用办公室的饮水机水质进行基础的茶汤优化。这显示出作者的格局,没有将茶艺塑造成遥不可及的古代仪式,而是将其视为可以融入现代日常、提升生活品质的工具。这种“接地气”的指导,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素雅又不失格调的米黄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宁静致远的气息。我原本以为这种“从零开始”的入门书可能会内容单薄,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对茶的起源、主要茶类的区分、乃至茶具的选择都有相当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关于水质和冲泡环境的论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了。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茶的热爱和敬畏,很容易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慢下来的心境中去,让人觉得泡茶不仅仅是生活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不同地域茶俗的对比描述,虽然我还没机会亲身体验,但光是文字描绘就能想象出那种围炉煮茶的温馨或是在竹林中品茗的清幽。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说实话,非常“学院派”,但绝不枯燥。它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茶道美学”,而是扎扎实实地从茶叶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对口感的影响这些硬核知识点入手。比如,它详细解释了绿茶中的“杀青”是如何决定了其鲜爽度的,以及红茶发酵过程中内含物质转化的奥秘。对于我这种喜欢探究事物本质的人来说,这种深度剖析非常过瘾。读完后,我再去看任何关于茶叶的宣传介绍,都能多一层理性的认识,不再容易被那些夸张的形容词所迷惑,而是能用更科学的角度去品鉴一杯茶的风味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