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节选注释《内经》的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下卷论述经络、治则、病能(病态),共8篇,每篇末加按语,画龙点睛,归纳小结。分类虽简,却将人体生理、病理、经络、诊断、治疗、养生等医学理论涵盖殆尽。注释文字,立论审慎而平正,说理透彻,切于临床,常能由博反约,言简意赅。于玄奥难通之处,则能层层剖析,发其余蕴。全书具有选文精,分类简,阐理明的特点,在《内经》节注本中享有盛誉,为初学《内经》者必读之书。
《内经知要》为明·李中梓辑注。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 、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 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
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 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 医生参考使用。
卷上
道生
阴阳
色诊
脉诊
藏象
卷下
经络
治则
病能
坦白说,我一直对市面上的一些“速成”中医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真正的中医博大精深,不可能通过几本书就掌握。而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恰恰体现了中医的严谨和深邃。它并没有试图迎合读者的“速成”心理,而是以一种扎实、系统的态度,引领读者走进中医的殿堂。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理、法、方、药”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刻阐释。它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概念罗列出来,而是详细地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在讲解某个治法时,它会清晰地说明这个治法是如何根据具体的病机产生的,又会如何指导方剂的选择,以及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又有何深意。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展示了一个成功的病例,更重要的是,它会详细剖析这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从中提炼出重要的临床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医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功课”,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对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抱有一定期待的,毕竟“临床必读”四个字的分量不轻,但实际阅读下来,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尤其喜欢它对古代医家思想的梳理和现代解读。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经典,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甚至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当代的临床实践中。而这套丛书的作者们,显然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他们不仅精准地抓住了古代医家思想的核心精髓,更是用现代人的语言和逻辑,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理论,背后有着如此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推理。书中对于一些重大理论的推衍和发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会追溯历史渊源,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最终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辨证”和“论治”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剖析。它教会我如何从繁杂的症状中提炼出关键的病机,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机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一点,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虽然不是专业医生,但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一些简单的中医理论来调理身体。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但我能感受到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而是非常严谨地从基础理论开始,层层递进,深入到具体的临床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理论时,不仅仅给出结论,还会详细讲解“为什么”。例如,在解释某个穴位的作用时,它会结合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甚至还会引用古代医家的原话来佐证。这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我不是临床医生,但我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宝贵知识,并且对如何理解和应对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都可以通过中医的视角找到原因,并且有相对温和且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书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即使是作为一名爱好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和满足感。
评分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真的是我一直寻觅的宝藏!我尤其看重它编排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实用性。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中医临床不久的医生,常常会感到理论知识扎实,但面对具体病症时,总感觉缺少一点“点石成金”的临门一脚。这套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短板。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每一本书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循循善诱地教你如何望闻问切,如何辨证论治,如何遣方用药。我尤其喜欢它在疾病的诊断部分,不仅仅列出症状,更会深入剖析症状背后的病机,让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这是什么”。这一点对于建立扎实的临床思维至关重要。而且,它在治疗方案的阐述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仅仅是罗列几个经典方剂,还会根据不同的兼证、体质,给出一些加减变化的思路,甚至会提及一些临证经验的小技巧,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很难学到的。翻阅这套书,感觉就像在和无数位名老中医进行“对话”,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仿佛触手可及。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抽出时间来研读,感觉自己的临床视野正在一步步开阔,对中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评分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我刚开始接触中医临床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资料的碎片化和理论的脱节。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缺乏临床指导性;要么过于偏重某个科室,内容不够全面。这套书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出发,将中医的精髓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提炼,然后又聚焦到具体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时,能够将古今医家的经验融会一炉,并且给出了不同流派的观点和分析。这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能够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书中对于方剂的讲解,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它不仅会介绍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更会深入分析方剂的配伍原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加减变化。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中医知识宝库之中,每一次翻阅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并且不断地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反思和调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