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兴地隆史原著、侯本祥主译的《牙髓根尖周病病例分析与临床实战(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选择)(精)》一书内容包括根管治疗中的病例评估以及牙髓治疗的临床策略,以根管形态为出发点,分析和制订符合患者要求的个性化治疗计划,并进一步介绍个性化治疗的具体操作,内容详实,贴近临床,非常适合各个层面口腔医生学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 一,根管治疗术是其**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近 20多年来,随着牙髓病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根管 治疗设备、材料和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现代根管治疗 技术的理念、方法也在国内推广和普及。“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不能代表高 质量的治疗效果,每个病例成功的关键仍依赖于医生 对患者(患牙)的正确判断和处置。因此,牙髓病和 根尖周病的治疗中,不仅需要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治 疗设计,*需要对病例成功处置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这既需要牙髓病医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对现代 的仪器设备具有娴熟的驾驭能力。
由日本兴地隆史原著、侯本祥主译的《牙髓根尖 周病病例分析与临床实战(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 选择)(精)》一书以“与根管形态相对应的病例评 估”为着眼点,对指导根管治疗走向成功的要点进行 了总结。
**篇 绪论
**章 根管治疗术的三要素
1. 前言:根管治疗三要素的意义
2. 根管内感染的控制(感染的预防,感染的控制和再感染的预防)
3. 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
4. 病例评估 (诊断、难易度评估、治疗方法和顺序的选择
第2章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细菌学基础
1. 抗菌策略的现状和研究方向
第3章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学表现
1. 病理表现和难治性之间的关系
2. 根尖囊肿
3. 根尖孔外异物
第4章 妨碍根管治疗成功的根管解剖因素
1. 复杂的根管形态和未能预备的根管壁
2. 根管数目的复杂性
3. 根管的锥度
4. 根管横截面的形态
5. 根尖孔的形态
第5章 根管治疗的预后
1. 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
2. 根管充填后患牙的生存率
第2篇 根管治疗中的病例评估(总论)
**章 病例评估的理念
1. 难易度和风险评估(difficulty/risk assessment)
2.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3. 治疗策略(decision making)
第2章 评估病例的诊断方法
1. 口内X线检查
2. 牙科CT
3. 牙髓活力测试
4. 影响牙髓电活力测试和温度测试的因素
5. 牙隐裂和牙折的诊断
第3章 牙及根管形态的难易度和风险评估
1. 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牙根和根管形态
2. 根管治疗和牙体修复导致的根管形态的变化
3. 牙冠的形态和牙齿的位置
第4章 根尖周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 鉴别诊断的要点以及根尖周炎相关的非典型性表现
第3篇 根管治疗病例评估(各论)
**章 活髓保存与牙髓摘除的区别
1.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痛觉感受机制
2. 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牙髓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3. 暂时性间接盖髓术(IPC法和二次去腐法)
4. 直接盖髓术的优缺点
第2章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分类、病例评估和治疗策略
1. 鉴别诊断、临床决策和难易度评估
2. 牙髓源性牙周病变的治疗策略
第3章 牙根纵裂的处置
1. 病例评估要点
第4章 髓腔和根管壁穿孔的病例评估
1. 不同穿孔位置治疗方法的选择
2. 穿孔修补或外科治疗(拔牙、分根等)方法的选择
3. 穿孔修补的时机
4. 穿孔修补材料的选择
第5章 根管再治疗
1. 造成根管再治疗困难的因素
2. 影响根管再治疗成功率的术前因素
3. 根尖周炎活动期的概念和实施根管治疗的决策
4. 根管再治疗的病例评估原则
5. 根管再治疗或根管外科手术
第6章 牙外伤(脱位牙)的牙髓治疗
1. 与常规根管治疗的区别
2. 牙外伤和牙根吸收(1)炎症性外吸收和替代性外吸收
3. 牙外伤与牙根吸收(2)其他类型牙根吸收
4. 不完全脱位牙的病例评估——牙髓活力诊断的重要性
5. 水平根折的病例评估
6. 完全脱位牙(再植牙)的根管治疗
7. 移植牙的根管治疗:与再植牙根管治疗的异同
第7章 不同年龄段患牙的牙髓治疗——根管形态相对应的处置策略
1. 对应不同年龄段的牙髓治疗方法的理念
2. 牙根未发育完成患牙的牙髓治疗
3. 老年患者牙髓治疗原则
4. 老年患者的牙齿特点和牙髓治疗方法
第8章 牙髓治疗和非典型性牙痛
1. 非典型性牙痛的定义和诊断
2. 非典型性牙痛的治疗
第4篇 牙髓治疗的临床策略
**章 活髓保存疗法的临床应用
1.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保护(间接盖髓法、垫底法)
2. MTA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第2章 橡皮障隔离和假壁制作
1. 橡皮障隔离和假壁制作
2. 橡皮障安置技巧
3. 假壁制作
第3章 开髓洞形的制备
1. 开髓洞形制备的主要步骤
2. 开髓洞形的制备顺序(图4-3-3,图4-3-4)
3. 髓腔形态和牙冠形态的关系
4. 髓腔形态和开髓洞形的相关性
5. 便利形的制备
6. 规避风险的开髓洞形制备要点
第4章 根管口的探查
1. 根管口的分布规律
2. 根管口探查方法
第5章 根管冠方通路的建立
1. 目的和意义
2. 器械和方法
第6章 根管预备总论
1. 根管预备的目的和意义
2. 根管预备后的形态
第7章 根尖偏移的相关问题
1. 根尖偏移的原因
2. 防止根尖偏移的根管预备方法
第8章 根尖区扩大直径的标准
1. 根尖止点(apical stop)和根尖锥形(apical taper)的制备
2. 预备直径和锥度的标准
第9章 手用预备器械的各种根管预备方法
1. 标准预备法(standardized preparation technique)的优缺点
2. 逐步后退法(step-back)和根尖区通路的预备
3. 冠向下预备法(crown-down)和根向预备法(coronal-to-apical)
4. 逐步深入法(step-down)
**0章 镍钛旋转根管锉的特点
1. 镍钛旋转根管锉的基本性能
2. 镍钛旋转锉的外形设计
**1章 镍钛旋转锉根管预备方法
1. 冠向下预备法
2. ProTaper根管预备
3. Mtwo根管预备
4. 顺滑通路(glide path)预备
5. 镍钛旋转根管锉的操作方法
**2章 适用于镍钛旋转器械预备的根管形态
1. 适应证
2. 需要慎用镍钛旋转锉的根管
3. 不适宜使用镍钛旋转锉的根管
**3章 防止镍钛旋转根管锉折断的要点
**4章 镍钛旋转器械的新进展
1. 马氏体(M-wire)产品
2. 使用镍钛旋转锉制备顺滑通路(glide path)
3. 往复运动锉(reciprocating motion)
4. 自适应锉(SAF)
**5章 根管预备中复杂问题的处理策略
1. 台阶的处理
2. 阻塞根管的处理
3. 牙胶的去除
4. 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处理
**6章 根管冲洗的重要性
1. 根管冲洗的意义
2. 次氯酸钠溶液(NaClO)
3. EDTA溶液
4. 冲洗的方法和器械
**7章 根管充填的认识
1. 根管充填的目的和要求
**8章 依据根管形态选择的根管充填方法
1. 各种根管充填方法
2. 根管充填方法对牙胶充填比例和封闭性的影响
3. 根管形状对牙胶充填比例和封闭性的影响
4. 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对根管治疗预后的影响
5. 根管充填方法的选择基准
**9章 根管充填方法各论
1. 侧方加压充填法
2. 核心载体法(matched cone)
3. 热牙胶法
我一直认为,临床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而高质量的病例分析则是牙医提升自身水平的捷径。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传达了一种务实和深入的态度,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特别是“根管形态”这一点,这让我联想到无数次在根管治疗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根管壁的不规则、根管分叉、峡部等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根管形态下的根管治疗难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形态特点来制定最优化、最精准的治疗策略。是选择更精细的预备技术?还是需要借助更先进的影像学设备?亦或是调整充填材料和方法?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将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指南。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作者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总结,那就更具价值了,能够让我少走弯路,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病例分析与临床实战”这几个字,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作为一名牙医,我深知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仅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剖析问题,并且给出实操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我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选择”,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都知道,每个患者的根管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掌握好如何根据根管的形态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保证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让我们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分析、判断,最终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的。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不同难度等级的病例,从常见问题到复杂疑难病例,那就更完美了,能够满足不同水平读者的学习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的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病例分析与临床实战”这个组合,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去。这本书似乎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让我有机会学习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选择”这一部分,这正是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我们都知道,根管的形态千差万别,不同的形态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根据根管形态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例如,在处理弯曲根管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预备技术?在遇到闭锁根管时,又该如何处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多学科合作的病例,比如如何与修复科、外科医生协作,那就更全面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沉甸甸的质感,精装的封面,触感温润,摆在书架上就有一种专业而厚重的学术氛围。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就激起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期待。我之所以关注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病例分析”和“临床实战”这两个关键词,在我看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能够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解决棘手的病例,才是衡量一本牙医书籍价值的关键。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牙髓根尖周疾病,通过精选的病例,一步步剖析,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的。尤其提到“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选择”,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因为我深知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率。我设想书中会呈现很多真实案例,从X光片到CBCT影像,再到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能包括术后的复查和预后评估,这些都是我渴望学习和借鉴的。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帮助我应对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疑难杂症。
评分我最近对牙髓根尖周疾病的治疗策略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书名恰好点出了我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病例分析”和“临床实战”,这说明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我尤其好奇“基于根管形态的治疗策略选择”这个部分,因为我一直认为,根管系统的解剖变异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大挑战之一。比如,弯曲根管、狭窄根管、C型根管等等,每一种形态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设想书中会通过大量精选的病例,来展示作者如何识别这些根管形态的特点,以及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根管预备、冲洗和充填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技巧,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根管锉、如何处理根管侧支,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根管封闭。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影像学辅助诊断的内容,比如如何解读CBCT影像,以及如何在 CBCT 的指导下进行根管治疗,那就更具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