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

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云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禅学
  • 星云大师
  • 佛教
  • 人生哲理
  • 心灵成长
  • 修身养性
  • 文化
  • 宗教
  • 哲学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85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966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盒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禅是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禅是参究自心,本来面目。有禅的人生,无往而不利。“星云禅话”系列丛书,是星云大师在《人间福报》头版,继《迷悟之间》之后连写三年的专栏文字的结集。本套书除了修正旧稿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增的禅话公案,共计1084则。分为《点亮心灯》、《到处是路》、《随心自在》、《活的快乐》、《一切现成》、《真心不变》、《百味具足》、《养深积厚》、《即心即佛》、《禅即生活》十册书。星云大师带领读者在禅洒脱、率真的机锋中,参悟禅的三昧,体会禅的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大师亲书的十册书名蕴含生命的修行和锻炼,读禅话前可以先通过“一笔字”,感受力与美及个中禅意。
  
  《点亮心灯》
  点灯,是点亮心中的明灯;拜佛,是拜出心中的佛性。星云大师通过《打你就是不打你》、《我们的禅道》、《如此一棒》、《棒与喝》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机,认识禅门风光。大师开示:禅要我们有一种慧心,认清世间,认清自己,才能跨越一切。
  
    《到处是路》
  
补因、种因、修因才是禅修中应该注意的课题。在《到处是路》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佛在何处》、《看脚下》、《般若船》、《如何是观音行》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境,大师开示:生死之外,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随心自在》
  禅界的突破,要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星云大师通过《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随他去》、《顿渐一如》等文字,引导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境界的突破,还是得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轮回不已。
  
  《活的快乐》
  以心转境,随心自在。星云大师通过《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随他去》、《顿渐一如》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境,告诉大家:禅的境界是自主、解脱、安静、快乐,尽力养成自尊自重的信心,才是快乐之门。
  
  《一切现成》
  禅,就是自然,不假造作,所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星云大师通过《喝茶吃饭》、《佛陀在哪里》、《蝇子投窗》、《见花不见果》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在佛法里,所谓“马上长角”、“头上安头”总是多余的事;“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才是美妙境界。
  
    《养深积厚》
  “养深积厚”这个书名来自于惠能大师的故事。惠能大师韬光养晦,终得机缘开创了曹溪一花开五叶璀璨的禅宗史。在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慧可安心》、《十事开示》、《深不可测》、《九十六转语》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境,告诉大家:韬光养晦,终得机缘;急求速成,令人慨叹!
  
  《禅即生活》
  什么是禅?禅是搬柴运水,穿衣吃饭;禅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星云大师通过《放在心中好》、《浮生梦中》、《茶饭禅》、《一切皆禅》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一般人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禅即生活。
  
  《即心即佛》
  禅者修心,念兹在兹,所谓念佛,当然成佛。在《即心即佛》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法无他》、《释迦老子来了》、《什么是佛》、《是花是画》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机,大师开示:心中已舍弃凡俗,向往圣贤,不就即刻是圣贤了吗?
  
    《真心不变》
  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我们的真心本性,所谓明心见性,心一明,何事不知?性一见,何事不解?星云大师通过《没时间老》、《黄花翠竹》、《念念定慧》、《万佛名经》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导大家契入禅机,告诉大家:人如果能体悟到自己不变的真心,即使在生死五趣的流转中,其本性也会历万劫而常新。
  
    《百味具足》
  大师通过《摩尼宝珠》、《打坐非禅》、《说道与见道》、《子归何处》等文字,引导大家入禅的契机,告诉大家:禅在说与不说之间,就看你怎样去体会,认识一个人,有时必须经过许多岁月,费些周折,这就是“一句百味了。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间》、《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大师除屡获殊荣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略则举大如: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二〇〇六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二〇一〇年获“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二〇一三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精彩书评

  ★不懂佛教,就不会懂得中国文化。
    ——汉学泰斗饶宗颐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五百年前是马丁?路德,现在是星云大师。
  ——历史学家唐德刚
  
  ★星云大师所弘扬实践的人间佛教俨然是佛教的代名词,不但走入人间,而且走入人心。
  ——作家柏杨
  
  ★星云大师是佛教作家、改革家。他是海峡两岸“宗教统一”的重要推手。
  ——《南方人物周刊》
  
  ★星云大师一生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消除了寺庙佛教和人间烟火之间的鸿沟。
  ——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

目录

《点亮心灯》
《到处是路》
《随心自在》
《活的快乐》
《一切现成》
《真心不变》
《百味具足》
《养深积厚》
《即心即佛》
《禅即生活》









精彩书摘

  点亮心灯
  佛光禅师有一次向学僧们讲说一则公案:古时候,人们大多在纸糊的灯笼里点上蜡烛,当作夜间行走的照明。
  有一位盲者,他辞别朋友时,天色已暗,所以朋友就给了他一盏灯笼,可是盲者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因为无论明暗,对他都一样。
  朋友解释说,虽然你不需要灯笼照路,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别人撞着你。因为朋友说得有理,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
  走不多远,仍然被来人撞个正着。盲者向来人喝斥道:“难道你看不见我手里的灯笼?”路人向盲者致歉,并说:“老兄,你的灯笼早就熄灭了。”盲者不甘示弱:“是你的心灯灭了,岂关我的蜡烛熄灭呢?”
  【养心法语】
  光照着般若与黑暗的无明,对见性的人而言,都是一样,没有分别。黑暗的烦恼固然苦人,光明的烈日,又何尝不炙人?虽然如此,何妨运用慈悲方便,提一只灯笼,用我们心里的灯光,照开众生心里的朦胧。
  世上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我执深重。生生死死是长夜冥冥,虽然长了两只眼睛,并不见眼前路人,睁着眼睛却不用心,自己心里的灯光熄灭了,这才真正可悲。世人未明佛法大意,到处误解佛法,毁谤佛法,就如明眼人撞了瞎子的灯笼,还怪别人的灯不亮,其实是自己的心灯不明,不识真相。
  禅要我们有一种慧心,认清世间,认清自己,才能超越一切。
  ——《点亮心灯》
  了无功德
  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是历史上最虔诚护持佛法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广建佛寺,修造桥梁道路,造福百姓,一本佛门的慈悲心肠为国为民。
  当时达摩祖师从天竺来中国弘法,梁武帝一听到印度有位大师来到中土,就非常虔诚地礼请他到朝廷说法。
  见了面以后,武帝问达摩祖师说:“像朕这样为了佛法建造寺庙、印经书、造桥修路,做了这么多的善行,会有什么样的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道:“了无功德。”
  梁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就问为什么,达摩祖师默然不答。
  达摩祖师见与梁武帝心意不契,知道弘法的机缘尚未成熟,因此遁入少林寺壁观修行,人称壁观婆罗门。
  【养心法语】
  真正的福德(功德)与福德性不一样,梁武帝所做的是福德,而福德性则是我们自己的真如自性。这里面有无量恒沙的功德,你做了功德,它没有多一点,你没有做功德,它也没有少一点,因此“如是功德不以事求”。梁武帝用福德来问达摩祖师,而达摩祖师用福德性来为他解释,所以两个人不相应,难怪达摩祖师会拂袖而去。
  事实上,梁武帝的善行,并非无功德。禅师所言的“了无功德”,是说明在禅心里是无相的、妙庄严的功德,不能以一般事相上“有无”对立的观念来计较功德的多少大小。我们唯有超越“有无”对待的妄执,超越“大小”对待的分别,才能透视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到处是路》
  随心自在
  四祖道信禅师听说有一位牛头法融禅师,在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潜修禅观,于是特地前往拜访。法融禅师看到原来是自己仰慕已久的道信禅师来访,便礼请他开示法要。
  道信禅师开示说:“所谓‘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的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都自然具足,不离本心。一切的烦恼业障,本来就空寂虚无;一切的因果,都犹如梦幻。没有三界可出离,也没有菩提可思求。你应该任心自在,莫起贪嗔之念,不作诸善,不作诸恶。”
  法融禅师问:“如果说一有造作,就离了本心,那么境界起时,该如何对治?”“境界没有好坏之分,所谓的好坏,是由于心在起分别。如果心不强加各种美丑、好坏、净秽等等概念在境界上,那么,各种虚妄的情绪、妄念,又从何而生呢?妄情既然不起,就能见到我们的本性真心,自然能随心自在,毋须刻意再去做什么对治了。”
  两人一番对谈之后,道信禅师便将受自僧璨大师的顿教法门,传付予法融禅师。
  【养心法语】
  修禅,若没有善知识来引导,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智慧不足而盲修瞎练。光只是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也没有办法突破现有的困境。境界的突破,还是得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轮回不已。
  虽然理可顿知,但是事仍须渐修,所以还是得老实修行。当修行到相当程度时,心就不会再随外境而攀缘盲转,此时随心自在,佛心自然会现起。
  ——《随心自在》
  谁是佛?
  朗州(今湖南常德)大龙山的大龙智洪禅师,又号“弘济”,得法于宋代白兆山安州(湖北安陆)的白兆志圆禅师。
  有一天,一名叫承德的学僧来到大龙山向大龙智洪禅师请法。当他远远走来时,大龙智洪禅师对旁边的侍者说:“佛来也!”侍者茫然,不能明白禅师的意思。
  承德向大龙智洪禅师礼拜问讯,问道:“请问老师,谁是佛?”
  大龙智洪禅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你就是!”
  承德一听赶快屈躬合掌:“学人不敢!”说完之后,又直起身来,说:“请老师告知,学生不知佛在哪里?”
  大龙智洪禅师直捷地说:“因为你叫‘承德’,所以就不是佛了。”承德听了似懂非懂,怀疑地问:“假如学人不叫承德,谁又是佛呢?”大龙智洪禅师看承德还是未能领会,忽然大喝一声,说:“你是!”承德被大龙智洪禅师这突如其来的一喝,终于有悟,当下欢喜礼拜而去。大龙智洪禅师点点头,转头对侍者说:“佛去也!”大龙智洪禅师的侍者终于了解到:如如而来,如如而去,原来,来去都是佛也!
  【养心法语】
  千经万论都指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知道。就等于室中宝藏、衣里明珠,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假如大地众生都能回光返照,识得自己都具有跟如来一样的真如佛性,那么,这个娑婆世界还不能成为净土吗?
  ——《活的快乐》
  生命平等
  石巩慧藏禅师出家前是猎人,某天为了追逐鹿群,经过马祖道一禅师庵前,被马祖拦下来。石巩问:“和尚有看见鹿群经过吗?”马祖反问:“你是什么人?”“猎人。”“你懂得射箭之术吗?”“当然会呀,而且技术高超!”“一箭可以射中几只?”石巩得意地说:“我一出箭就射中一只,可说百发百中。”马祖挥手摇头说:“我看你根本不会射箭。”石巩不服气,便问:“我是猎人,怎么会不懂射箭!难道和尚懂得?”马祖自信地说:“当然懂!”
  “你一箭射几只?”
  “一群!”
  “你这出家人太不慈悲了,人与动物同样都是生命,何必射它一群?”马祖说:“噢?你也知道慈悲啊!既然如此,你刚刚怎么不拿弓箭射自己?”石巩一听,惭愧得跪下来忏悔:“若要射自己,我实在下不了手!”马祖点点头,说:“你累劫以来的无明烦恼,到今天终于烟消雾散,豁然开朗!”石巩受到马祖的感化,立刻折断弓箭,在他座下披剃出家。
  【养心法语】
  古德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不惜残杀水族鸟兽,才会导致许多冤冤相报的因缘果报。佛教认为众生平等,是平等一如的,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除了不杀生以外,还提倡慈悲护生,维护一切众生的生存权。
  对禅者而言,平等是禅,尊重是禅,没有分别对待才能参禅,懂得尊重包容才能悟禅。
  ——《一切现成》
  超度何人?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老禅师,只要村民家里有喜庆婚丧,一定会邀请他去诵经祈福。有一天,一个大财主的妻子往生了,便请了老禅师来为他的妻子诵经超度。佛事结束后,大财主问:“老禅师,今天非常感谢您特地到家里来,请问内子能得到利益吗?”老禅师回答:“不仅你的妻子能得到,一切众生也能得到。”
  大财主听了,一脸紧张地问:“那怎么行?这是我为内人祈福超度的佛事,怎么能让别人得到她的利益呢?”
  老禅师说:“老先生,你有见过太阳吗?”大财主说:“见过啊!”老禅师再问:“那么,太阳升起来之后,这个人会得到温暖,另外那个人也会得到温暖吗?”大财主说:“当然会啊!”老禅师继续说:“这就对了!好比太阳升起来,不只照射到一人而已,太阳的光明也可以照射到别人,所以你的妻子也没有少什么啊?何必只有让你的妻子晒到太阳,而别人不能得到温暖呢?”
  这个大财主还是不懂,仍然坚持说:“禅师,总之,我做的功德,我只要给我的妻子,我不希望把她的功德分给别人,拜托您了。”
  老禅师说:“那你把太阳带回到你家好了!”
  【养心法语】
  人世间,大家都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假如没有农夫种田,我哪里有饭吃?假如没有工人织布,我哪里有衣服穿?没有百货各业,我哪里能得到日用所需呢?
  没有别人,我们就不能生存,何必怕别人得到利益呢?别人得到利益,与我也有关系啊!所以,见到人有,感同身受,才能同登彼岸喔!
  ——《真心不变》
  百味具足
  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惟俨禅师时,惟俨禅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从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百丈怀海禅师有何言句开示?”惟俨禅师问。“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具足’。”
  惟俨:“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你讲的百味具足是什么?”云岩禅师无言以对。惟俨禅师接着说:“我亦有一句,怎奈目前生死何?”云岩昙晟答:“目前无生死。”惟俨禅师再问:“你在百丈禅师处有多久?”云岩禅师答:“二十年。”惟俨禅师回答道:“二十年在百丈处,俗气仍未去除。”
  有一天,惟俨禅师又问云岩昙晟:“百丈禅师除一句百味外,还说些什么佛法?”
  云岩昙晟回答:“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
  惟俨禅师喜形于色地说:“三千里外,且喜无交涉。”接着再问:“除了这些以外,还说些什么法?”
  云岩昙晟就说:“百丈怀海禅师有时上堂待大众立定之后,用拄杖将大众赶走,然后又召大众回来。大众回来之后,自己不说为什么,反而问大众:‘是什么?’”
  惟俨禅师听了就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跟我说呢?从你的口里,我到现在才见到我们的怀海师兄。”云岩禅师也因此于言下省悟。
  【养心法语】
  禅是说或不说?百丈怀海禅师在大家集合立定后,叫大家去去去,意思是禅不好说;又叫大家来来来,是因为禅也不得不说。所谓的禅在说与不说之间,就看你怎样去体会。我们认识一个人,有时必须经过许多年月,费些周折。二十年不长,三千里不远,直到说无可说,才认识百丈怀海,这就是所谓“一句百味”了。
  ——《百味具足》
  养深积厚
  五祖弘忍大师曾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做为传法的依据。他看到惠能的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里明白惠能是个堪传大法之人,因担心他招人嫉妒,被人加害,只是说“此偈犹未见性”。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磨坊问惠能:“米熟了吗?”惠能回答:“早就熟了,只是欠人筛过。”五祖听了,用锡杖在捣米的舂碓上敲了三下,随即离去。
  惠能会意,便在半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丈室。
  五祖告诉惠能:“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即是为随顺众生的根器,教示不同的佛法,因此有不同的法门。不论何种法门,都是无上微妙的佛法。佛陀将正法付嘱大迦叶尊者,之后辗转传授了二十八代,到达摩祖师时传来东土,授予二祖慧可,二祖传僧璨,三祖僧璨传道信,四祖道信传至于我,今我将传法予你。”
  然后,五祖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将法门衣钵交付惠能,授其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并嘱其尽速远离,先行韬光养晦,养深积厚,以待机缘。直至十五年后,惠能大师才出世弘法,展开日后曹溪一花开五叶的璀璨禅宗史。
  【养心法语】
  六祖惠能大师虽然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印可,然而为了避开争夺衣钵的人,他隐迹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吃肉边菜,并随缘说法,直至因缘成熟方才出世弘扬大法。反观今人不耐于养深积厚,厚植弘法的福德因缘,一味急求速成,唯恐他人不知,令人慨叹!
  ——《养深积厚》
  放下什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座前,两手拿着两个花瓶,想献给佛陀,并请佛陀开示佛法。
  佛陀见到黑指婆罗门就说:“放下!”黑指婆罗门一听,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所以立刻将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来。佛陀又说:“放下!”黑指婆罗门于是将右手的花瓶也放下来。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非常疑惑地问:“我已经把两手的花瓶都放下来了,我现在两手空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请问佛陀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就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将根尘识都放下时,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分别,甚至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这时才了解佛陀叫他放下的道理。
  【养心法语】
  说到“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无论有了什么,我们就对什么放不下。我们在世间生活得很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
  我们需要放下的,岂止是手上的花瓶?肩上的重担,心上的压力,是非、人我、荣辱、有无、得失,都将我们紧紧地缠绕住。假如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像佛陀指示的“放下”,那么,走向幸福解脱之道,是有希望达成的。禅的宗旨,也就是要我们对一切都能提得起放得下。
  ——《即心即佛》
  艰难一忘
  某天,赵州从谂禅师问沩山灵祐禅师:“什么是历代禅宗祖师的意图?”沩山禅师不答,却叫侍者把自己的椅子拿来。
  赵州禅师就说:“自从我成为一寺之主以来,还没有见过一位真正的禅者。”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学僧问道:“假如你碰见真正的禅者,你会怎么样?”赵州禅师答:“一把有千钧之力的弓箭,是不会为打一只水沟里的老鼠而拉弓的。”学僧又问:“什么人是诸佛的师父呢?”赵州禅师回答:“南无阿弥陀佛。”学僧问:“南无阿弥陀佛是谁?”赵州禅师答:“是我的徒弟。”学僧拿这话去问长庆慧棱禅师:“赵州禅师说阿弥
  陀佛是他的弟子,我们是肯定他呢,还是放弃他呢?”长庆禅师说:“假如向两头去探索,就不明白赵州的真义。”
  “赵州的真义究竟是什么?”学僧问。长庆禅师弹出一指,可是学僧不明其意,因此继续随赵州参学。一天,赵王请赵州禅师说法,赵州登上说法的宝座后,却开始诵经。
  学僧就在一旁提醒:“人家是请老师说法,不是请老师来诵经的。”赵州禅师反问:“难道佛门弟子不可以诵经吗?”又有一次,大家都在诵经,赵州禅师却端坐不动,也不诵经。学僧问禅师:“为什么不诵经?”赵州禅师回答:“幸亏你对我说诵经,否则我几乎都忘记了。”
  【养心法语】
  在禅门古德中,赵州是一位非常风趣的人物。他敢说自己是阿弥陀佛的老师;你请他说法,他诵经;你在诵经,他却沉默禅思。他不是行事随便,爱唱反调,禅者要超越对待,超越形象,做到一个“忘”字,忘你、忘我、忘情、忘境、忘是、忘非、忘有、忘无,自古艰难在一“忘”。禅,忘了一切,就拥有了一切。
  ——《禅即生活》
  ……































前言/序言


《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是一套引人入胜的丛书,它将佛教禅宗的智慧精髓与引人深思的故事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之旅。本套装共包含十册,每一册都独立成篇,却又彼此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禅意世界。 第一册:《明镜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古老的偈语,正是《明镜台》的核心思想。本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从禅师与弟子的对话,到普通人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无不展现出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才能照见万物的真实面貌。书中讲述了禅师如何引导弟子放下执念,勘破虚妄,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故事中的人物,或为求法心切的学僧,或为生活所困的凡夫,他们在禅师的点化下,逐渐拨开迷雾,见到了本自具足的智慧。其中,一个关于“失落的宝珠”的故事尤为发人深省,它用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寓言,揭示了我们常因执着于外在的得失,而忽略了内在的珍宝。另一则故事则描绘了一个在喧嚣都市中,一位老僧如何凭借一颗“不动心”,安然度过人生起伏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拂拭”心中的尘埃,更指引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光明。 第二册:《无门关》 “参禅不是容易事,若无‘无门’,怎入得去?”《无门关》是禅宗修行史上的一部重要公案集,而本册则以更加生活化的语言和情节,重新演绎了这些经典的公案。它并非简单地复述公案,而是将公案背后的机锋与禅意,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读者将跟随书中主人公的脚步,经历一场场“破关”的修行。书中描绘了许多禅师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点醒弟子,破除他们僵化的思维模式。例如,一个关于“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在本册中被改编成一个关于一个年轻修行者如何通过对一个看似荒诞问题的反复思考,最终体悟到“无”的境界的故事。另一个公案则通过一位老禅师与一位以聪明自诩的年轻人的辩论,展现了智慧与狡黠的区别,以及真正的大智若愚。这些故事,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悚然,但最终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门”,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无门而入”,抵达智慧的彼岸? 第三册:《祖师语录》 “一花开五叶,三十二应缘。”《祖师语录》这一册,聚焦于那些开宗立派的祖师们的教诲与事迹。它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公案,而是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出发,展现了禅宗历代祖师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弘扬佛法,点化众生。本册精心挑选了数十位重要祖师的经典语录,并配以他们的人生故事和修行经历。读者将了解到,从达摩祖师的“立雪断臂”,到六祖慧能的“何处惹尘埃”,再到临济宗、曹洞宗等各宗派的开创者,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留下深刻的足迹。书中也描绘了这些祖师们在弘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他们如何以无畏的精神,克服困难,将禅宗的思想发扬光大。其中,关于赵州从谡禅师“庭前柏树子”的故事,在本册中被赋予了新的解读,展现了禅师如何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另一则故事则讲述了云门文偃禅师如何以其犀利的机锋,震动四方,令无数修行者受益。这册书,让读者得以窥见禅宗浩瀚的智慧宝库,感受历代祖师的慈悲与力量。 第四册:《顿悟与渐修》 “顿悟如烈火,渐修似流水。”《顿悟与渐修》这一册,深入探讨了禅宗修行中“顿悟”与“渐修”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修行方式。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向读者展现了“顿悟”并非空中楼阁,也非一蹴而就,它往往建立在长期“渐修”的基础之上。书中描绘了那些在看似平凡生活中,突然获得灵感,获得开悟的修行者。例如,一个关于一位农夫,在辛勤耕作的过程中,突然领悟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顿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同时,本册也着重强调了“渐修”的重要性。通过讲述一些修行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修行,最终在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刻,获得豁然开朗的故事。一个关于老僧如何通过抄写经文,磨炼心性,最终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找到心安之处的故事,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本册并非简单地宣扬某种修行方式,而是引导读者理解,无论顿渐,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内心的觉醒与自在。 第五册:《心经的秘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是佛教中最简短却又最深刻的经典之一。本册《心经的秘密》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一层层揭开《心经》的智慧帷幕。书中将《心经》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赋予了生命,用故事化的语言,将其背后蕴含的深邃哲理展现出来。读者将跟随书中人物,一同探索“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等概念的真实含义。其中,一个关于一位艺术家如何通过对“空”的理解,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色不异空”的生动诠释。另一则故事则讲述了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如何通过对“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体悟,获得内心的解脱。本书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心经》的智慧,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能够指导我们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 第六册:《生活禅》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生活禅》这一册,将禅宗的智慧,从寺庙的清修之地,带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本书强调,禅并非需要遁入空门才能修行,而是在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中,都能体悟到禅的意境。书中通过描绘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禅的智慧。例如,一位辛勤工作的上班族,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一位家庭主妇,如何在琐碎的家务中,体悟到“无我”的真谛;一位创业者,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这些故事,真实而感人,它们告诉我们,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将学会如何在每一个当下,找到内心的宁静,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本色。 第七册:《禅画的意境》 “一画之成,所须者,道也。”《禅画的意境》这一册,将禅宗的哲学,融入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本书并非对艺术史的介绍,而是通过解读那些意境深远的禅画,来阐释禅宗的无上妙义。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欣赏那些简朴的山水,寥寥数笔的飞鸟,或是孤寂的僧人,去感受画面背后的空灵与静谧。书中挑选了多幅经典的禅画作品,并对每一幅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揭示其所蕴含的禅意。例如,一幅描绘“远山淡墨”的画,被解读为对“无常”的深刻体悟;一幅描绘“孤舟远影”的画,则被看作是“放下”的象征。本书通过视觉的魅力,让读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体验禅的博大与精深。它告诉我们,禅不仅在言语,更在无言的意境之中。 第八册:《禅诗的韵味》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千声。”《禅诗的韵味》这一册,聚焦于那些以禅为主题的诗歌。本书通过精选历代禅师与文人雅士的禅诗,带领读者领略文字中蕴含的禅机与诗意。每一首诗,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修行者心灵的写照。书中会对每一首诗进行细致的解读,挖掘其背后的人生哲理和修行体悟。例如,一首描绘“竹林听风”的诗,被解读为对“寂静”的向往;一首描绘“落花流水”的诗,则展现了对“缘起性空”的深刻理解。本书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让读者在优美的文字中,感受禅的宁静、超脱与智慧。它告诉我们,诗歌是心灵的语言,而禅诗,更是将心灵的觉醒,融入到了文字的芬芳之中。 第九册:《参学问答》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参学问答》这一册,以问答的形式,更加直接地呈现了禅宗“学”与“参”的过程。本书收录了大量禅师与学僧之间,以及学僧之间关于修行疑难的问答。这些问答,有的直指人心,有的机锋犀利,有的温和引导,无不展现出禅宗教学的独特方式。通过这些真实生动的问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修行者是如何通过提问、辩驳、思考,一步步地解开内心的困惑,提升自己的觉悟。书中也穿插了许多小故事,讲述了这些问答发生的背景,以及它们对相关人物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一个关于一位学僧,如何通过反复追问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终获得了巨大的启示的故事。另一个则描绘了一位老禅师,如何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化解了一位年轻学僧的执念。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禅宗修行过程的窗口,让大家了解,智慧的获取,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与求证。 第十册:《禅的觉醒》 “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的觉醒》这一册,是整个套装的升华与总结。它将前面九册所讲述的各种禅宗智慧,汇聚在一起,最终指向“觉醒”这一禅宗修行的终极目标。本书通过描绘不同人物,在经历了种种磨难、思考与体悟后,最终实现内心觉醒的过程。这些人物,或是在红尘中历练,或是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最终都在禅的指引下,获得了心灵的解放与升华。书中讲述了一个中年创业者,在事业跌入低谷时,如何通过学习禅宗的“无常”观,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并最终东山再起的故事。另一个则描绘了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通过体悟“空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详与自在。本书不仅是对禅宗智慧的梳理,更是对读者的一次心灵的洗礼。它鼓励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开启属于自己的“禅的觉醒”,达到内心的圆满与自在。 《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禅宗智慧的万千光芒。它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将深邃的佛法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引导读者在日常的点滴中,体悟禅的真谛,最终实现内心的觉醒与升华。这套书,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哲学和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心灵、引发思考的作品。《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采用艰涩的语言或晦涩的逻辑来阐述禅宗的奥义,而是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每一册都像一个小小的启示录,在不同的角度,探讨着同一个核心主题: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间,寻得一份恒常的宁静与智慧。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探讨,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并非来自于外在的成就或物质的占有,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和对生命本质的觉醒。这是一种温柔的引导,没有强迫,只有邀请,邀请你去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去发现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深深地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所打动。它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哲理的阐释,将深刻的禅宗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内心疲惫不堪。《星云禅话》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焦躁的心灵。它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理解烦恼的根源,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书中关于“放下”、“无我”、“慈悲”等概念的解读,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真正体会到其内在的含义和实践的可能。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如何在不如意时调整心态,如何去爱自己和他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经意间,我感到自己变得更加豁达和从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惊喜!我一直对带有文化底蕴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采用了素雅的色彩搭配,没有过度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打开书本,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富有弹性,翻阅起来手感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字体的大小和排版也十分合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雅的气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装订也很牢固,每一册都经过精心制作,即便反复翻阅,也不担心会出现散页的情况。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外在呈现,就如同其名字所传达的那般,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美,让人在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期待和喜爱。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静静地回味其中的话语,感受那种宁静的力量。作者的文字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而非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书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关于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书中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式,让我不再畏惧挑战,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也更加坚韧,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必须说,《星云禅话(套装全10册)》是一套我非常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书。它的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每一册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窗口,带领我窥探到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禅宗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久久留在你的脑海中,不断地引发你的思考,甚至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包容、更慈悲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何理解他人的苦难,如何化解矛盾。这套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我失落时给予慰藉,在我懈怠时激励前行。

评分

还没有看,别人推荐,星云大师

评分

还没看,希望对迷茫的我有点作用。

评分

慈悲伟达的佛陀,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是破除无明烦恼,证得智慧的觉悟者。多看佛书,可以让我们修善断恶,启迪心灵。让我们明事理,人生圆满。

评分

很不错的书,最近正在看,希望对自己有帮助。

评分

正版书,包装完整,经常在京东购物,总体满意

评分

很不错的购物体验,下回还来。

评分

物流超快,然后我看这本书,还是希望能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吧,觉得这本书写的东西还是非常不错很受用的

评分

很好的商品,为什么需要6个字,6个字,很好的商品,为什么需要6个字,6个字,很好的商品,为什么需要6个字,6个字,很好的商品,为什么需要6个字,6个字

评分

同事期待很久,送给他,多看书好,惭愧自己不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