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美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定价:25.40元
作者:王其华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107169717
字数:285000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产生,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大学美术》是大学本科小教专业美术课教材。本书针对未来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由几所高校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集体编写。本书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通俗难懂,图文并茂。本书在基础理论、基础技法方面力求说通俗说透,给学生打下一个较好的美术基础,即能够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本书还可作为一般的美术入门书籍来阅读。
本教材主要供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高等院校使用,也可供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院校使用,还可供广大在职小学教师进修或自学使用。
目录
章 美术鉴赏(8课时)
绪论
一、学习美术鉴赏的目的和意义
二、美术作品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
节 中国美术鉴赏(4课时)
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一)陶俑
(二)陵墓雕刻
(三)佛教造像
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一)人物画
(二)山水画
(三)花鸟画
三、中国现代绘画艺术
第二节 外国美术鉴赏(4课时)
一、古希腊和罗马美术
(一)古希腊美术
(二)古代罗马美术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一)人的觉醒
(二)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
三、19世纪法国美术
(一)新古典主义
(二)浪漫主义
(三)现实主义
(四)印象主义
四、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
(一)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
(二)野兽派
(三)表现主义
(四)抽象主义
(五)达达主义
(六)超现实主义
第二章 素描(8课时)
一、素描的概念
二、素描的分类
三、素描的基本原理
(一)线条
(二)黑白调子
四、几何形体写生
(一)立方体
(二)圆球体
五、其他几何形体
六、石膏橡写生
(一)怎样画好石膏像
七、人物头像写生
(一)人物头像写生
(二)透视
(三)人物头像写生作画步骤
(四)人物头像写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八、速写(选学)
(一)画人物速写的目的
(二)画人物速写的方法
九、简笔画(2课时)
(一)什么是简笔画
(二)简笔画的特点
(三)简笔画的表现方法
(四)简笔画的画法及步骤
(五)简笔画图例
第三章 色彩(8时课)
节 色彩静物写生(4时课)
一、色彩原理
二、颜色
三、水粉画的材料与工具
四、水粉画静物写生
(一)构图
(二)起稿
(三)着色
……
第四章 中国画(10课时)
第五章 实用美术(12课时)
第六章 雕塑与陶艺(4课时)
第七章 摄影(4课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人士,我非常关注教材在整合跨学科知识方面的能力。现代的美育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画画涂色”,它强调的是与科学、历史、人文素养的融合。因此,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处理“美术与科学”或“美术与文化遗产”这些交叉领域时,采用了何种切入点。比如,它是否会探讨透视原理背后的数学逻辑,或者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如果教材能清晰地展现艺术活动如何成为理解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技能训练,那么它就真正实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案例,展示如何将美术课程与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和创造美,而不是将美术学习局限在四面白墙的教室里。这种宏大的视野和整合能力,是判断一本优秀师范教材的关键指标。
评分初翻阅此书的目录和章节标题时,我立刻捕捉到一种强烈的实践导向性,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很多美术基础理论书籍往往陷于晦涩的术语和过度的理论探讨,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教材似乎刻意避免了这种倾向。从标题来看,它似乎更关注如何将抽象的美术原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操作的具体教学方法。例如,我对那些涉及“低龄儿童视觉感知发展规律”或者“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章节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一定会包含大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设计方案,而不是仅仅罗列枯燥的绘画技巧。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在日常课堂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教授临摹,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无可估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脚手架,帮助未来的老师们搭建起从“我懂得”到“我能教好”的桥梁,这种侧重应用和情境化的处理方式,是专业教材亟需突破的壁垒。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述节奏,似乎有一种平易近人的力量,这从我快速翻阅的印象中可以体会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富有耐心的资深教师,正在向新入行的同行娓娓道来。这种亲切感在专业教材中尤为宝贵,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动力。我推测,书中在解释复杂的艺术史脉络或美学概念时,一定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避免了纯粹的理论灌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设计哲学,是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标志。我希望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作品的评价”那一块内容能够特别详尽,因为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公正、鼓励性的反馈往往是最难把握的环节。如果能提供成熟的评价框架和多种反馈模式,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是一本实用的教学心法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不错,封面色彩明快,选用了一种柔和的莫兰迪色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非常适合作为师范类专业的教材。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值得称赞,印刷清晰,文字排版错落有致,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的刻板和沉闷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不少插图和范例作品,这些图像的选取非常用心,既有经典的西方艺术史作品作为基础参照,也穿插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艺术实践案例,这对于未来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好的视觉启蒙。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的章节内容,但仅从版式和视觉效果来看,它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打磨的,能让人感受到编者在“美观”和“实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至少在阅读体验上,它已经超越了许多我过去接触过的同类专业书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编写者对于“美育”本身的重视程度,这对于一本旨在培养未来美术教育者的教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评分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似乎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框架。我预感到它可能遵循了从基础认知到高级实践的逻辑推进路线,可能先从造型基础、色彩理论入手,然后过渡到不同艺术媒介(如版画、雕塑、数字媒体等)的初步介绍,最后聚焦于小学阶段的课程组织与实施。这种层层递进的设计,确保了即便是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师范生,也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系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一本好的教材应当具备前瞻性。我期望书中能对新兴的艺术教育技术和理念有所涉猎,比如如何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初步的数字绘画教学,或者如何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式艺术。如果它能将传统美育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未来的小学美术课堂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蓝图,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未来小学教育工作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