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定价:49.00元
作者:白杨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4425616
字数: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典型个案分析法,以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构建为研究的主题。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乒乓球队中的文化力为研究线索,通过对组织文化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构建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旨在从管理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文化的内涵
2.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研究
2.3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内涵
2.4 关于组织文化的内涵
2.5 体育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组织文化与体育组织文化的渊源
4.2 人性假设理论
4.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4 文化结构层次理论
4.5 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组织文化中的价值
5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发展嬗变
5.1 由群体而个体——凸现人文关怀
5.2 由一元而多元——主体意识回归
5.3 文化力——中国乒乓球队永续发展的动力
6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
6.1 器物层(物质层)
6.2 行为层
6.3 精神层(心理层)
7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实施体系
7.1 实施原则
7.2 实施途径——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塑造
8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传播
8.1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部传播
8.2 组织外部传播
9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构建可推广价值
10 结论
作者介绍
白杨(1979-),男,副教授,博士,安徽人,常州工学院教师。1999年9月一2003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9月一2006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9月一2009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曾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课题和省部级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文摘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6.1.2中国乒乓球队队服
一个运动队的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多棱镜,通过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折射出运动队的文化内涵。
20世纪50-70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同时在体育领域,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宣传的影响,他们也敌视中国,封锁我们。在当时我国体育项目基本被世界体坛封锁,仅有乒乓球、排球两个项目没被封锁。中国乒乓球队首当其冲就成为当时向世界展现我国人民精神面貌的旗帜。我们的国旗是鲜红的五星红旗,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队服上衣也全是鲜红色,中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乒乓大赛上,穿着国旗色的队服奋力拼搏,反映出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除万难、不屈不挠的气魄。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服装从清一色的“非蓝即灰”,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服装。我们的乒乓球队队服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国旗红”,发展成多种颜色为主体的队服。更凸显出国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我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积极融人世界经济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乒乓球队顺应时代发展,乒乓球队服又有了很大变革,队服更加美观舒适、更加时尚。队服的颜色也有了很多种,蓝色、红色、黑色等等。队服上有了很多赞助商的标志,如中国联通的“中国结”标志、李宁公司的标志,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中国乒乓球队在队服的设计上也加入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健儿的衣服胸前都绣着一条中国龙,非常具有中国风格。看上去生机勃勃、很有活力。
6.1.3业余文化活动
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中国体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们不光刻苦训练严格管理,也十分重视运动队的业余文化活动的安排。他们善于利用业余文化活动来更好的调节训练、促进训练。可以说,中国乒乓球队在安排平时的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他们通过业余活动来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队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除了日常训练与比赛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经常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紧张训练之余作为辅助手段的积极调整。为了备战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基本上每年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在训练基地与队友和教练共度春节,而为了体现对长年在外奔波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怀,也为了增强全队的凝聚力,创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保留节目,也形成了吃年夜饭之后队员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传统,这些业余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内部团结,促进强大的团体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乒队的教练们深谙御兵之道,在抓紧平时日常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大赛来临之前的放松。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队进行封闭训练时,也不忘组织队员开赴九华山进行积极性调整,以放松队员紧张的身心。
……
序言
我已经大致浏览了开篇的导论部分,那段文字的文字张力实在惊人,充满了洞察力和紧迫感。作者没有采取过于平铺直叙的开场白,而是迅速切入到问题的核心困境,用一系列犀利的提问,直击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痛点与空白。那种对现有研究范式的批判性审视,展现出一种毫不妥协的学术精神。行文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陈述,也有对具体实践案例的简要勾勒,使得论述既有高度又有厚度。这种开篇的力度,让人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带着批判性的思维进入阅读状态,准备好迎接一场智力上的挑战与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活力的配色,配合上字体排版的精妙考量,让人在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一种专业与严谨的气息。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到位,触感温润,墨色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的实体书时,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特别是封面封底的设计元素,似乎蕴含着某种与主题相关的视觉暗示,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内容,但这种精心打磨的物理形态,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高品质的基调。我非常期待这样的高品质呈现,能够承载起内部那些深邃的思考与洞察,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愉悦的感官体验。
评分从章节标题的用词来看,这本书似乎非常注重对“系统性”和“构建”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深挖。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一种宏大叙事的气魄,试图去描摹一个复杂组织如何在特定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全景图。这种雄心壮志的选题本身就引人入胜,它不像很多研究那样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或孤立的案例分析,而是着力于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我猜测作者在行文中一定大量运用了跨学科的理论工具,将组织行为学、文化人类学乃至战略管理的视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试图为中国特定情境下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这对于那些期望从书本中找到实际操作指导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引用和注释部分做得非常扎实,这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文献回顾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如此专业和前沿的领域,学术的严谨性首先体现在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和精准引用上。从零星瞥见的注释符号来看,其引用的范围想必是非常广博的,涵盖了国内外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的期刊成果。一个严谨的学术成果,其价值往往在于它能够清晰地界定自己的知识边界,并准确地放置于现有的知识谱系之中。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意味着读者不仅能获得作者本人的观点,还能通过脚注和尾注,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构建起更为坚实的知识网络,这是任何严肃读者都极其看重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布局,乍一看就显露出作者深厚的逻辑梳理能力。章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流畅,仿佛一条精心铺设的轨道,将读者从宏观的背景引入到微观的细节分析中。每一部分的标题都措辞精准,既能概括本章的核心议题,又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人一探究竟的欲望。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理论框架被拆分和重组的方式,显示出作者在构建体系架构上的独到匠心,绝非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有明确的脉络和递进关系的。这种条分缕 দেখলাম的结构,对于需要系统性理解复杂概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吸收的门槛,让人能够清晰地把握作者的论证路径,不会在繁杂的论述中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