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武道精粹
定价:35.00元
作者:崔建功,曹运华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4426156
字数:
页码:1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武道精粹》主要从泰拳、空手道、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柔术、摔跤及中国武术的特点、散打、武道精粹的手型、实战姿势与实战步法,武道精粹拳法、掌法技术,武道精粹腿法、膝法技术武道精粹摔法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崔建功,男,北京人,生于1964年1月。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硕士,副教授。先就职首都体育学院,担任搏击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从事武术套路、散打以及擒拿格斗的教学训练工作。多次带领学校武林散打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散打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现为北京市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2005年被教育部派往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任教2年。
文摘
序言
章 世界各国格斗项目的风格特点
节 泰拳概述
第二节 空手道概述
第三节 拳击
第四节 自由搏击
第五节 跆拳道
第六节 柔术
第七节 摔跤
第二章 中国武术
节 武术综述
第二节 武术特点
第三节 武术散打
第三章 武道精粹格斗技术
节 武道精粹的手形、实战姿势与实战步法
第二节 武道精粹拳法、掌法技术
第三节 武道精粹腿法、膝法技术
第四节 武道精粹摔法技术
第五节 擒拿与综合格斗技术
参考文献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武术史”的认知,那种如抽丝剥茧般对疑点的厘清,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峨眉枪法”源流的考证部分,市面上流传的版本五花八门,真假难辨,但作者居然能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地方戏曲剧本和地方志中关于兵器演练的记载,准确勾勒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甚至推测出其在某一特定朝代的流传中心地带。这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绝非一般爱好者能够企及,更像是经验极其丰富的历史学家和武术家共同完成的心血结晶。很多段落的论证过程,我不得不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反复琢磨,因为作者的论据链条太过精妙,环环相扣,不容一丝喘息。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武术普及”的范畴,它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传统技艺文化史”的缩影,让人不禁为前辈们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绝不适合那些追求速成或者只想看“打斗场面”的读者。我发现,作者在行文的布局上极为考究,他并不急于展示宏大的叙事,而是耐心地为你铺陈背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谈论到“太极推手”时,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先从古代的导引术、气功理论谈起,穿插介绍当时关于人体经络的理解,最后才落到具体的技法上,这个过程就像是修建一座宏伟的殿堂,地基打得越牢固,上层结构才越显得气势磅礴。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点不是孤立地被灌输,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读者的思考框架中。坦白说,我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在读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像是沉浸在一位老先生的私塾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往事和智慧,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和深沉的热爱,读起来非常“过瘾”。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混迹于武侠论坛、热衷于考据古代武术流派的“老饕”量身定做的饕餮盛宴!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勉强啃完第一遍,那种感觉就像是深入一座被历史尘封的武学秘境,每翻开一页,都能闻到古籍特有的墨香和久远的气息。作者的笔力极其深厚,他没有像许多武侠小说那样热衷于渲染天马行空的“内力波动”或“隔空碎物”,而是扎扎实实地从古代典籍、地方志乃至一些民间传说中去挖掘、去辨析,把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得几近湮灭的拳法、兵器使用技巧,甚至是古代的武者修行观,用一种极其严谨又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欣赏他对“劲力转换”和“人体结构力学”的剖析,那种清晰的逻辑推导,让那些原本玄之又玄的武术招式,瞬间变得可以理解、可以触摸,仿佛我真的能感受到古代武师练功时的每一次吐纳和发力,读完后,对传统武术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花架子,而是触及到了其内在的哲学和科学内核。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精装本时,我还有些疑虑,担心内容过于学术化会让人望而却步,但阅读体验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稳中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学识气场,绝不使用花哨的辞藻来哗众取宠,所有的表达都精准而有力。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其中对于几种失传兵器——比如“九节鞭”和“朴刀”的形制与使用场景的还原。他不仅展示了这些兵器的图谱,更结合当时的军事编制和民间需求,分析了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立体化的视角,让我对这些冷兵器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总觉得这些兵器是小说里用来烘托气氛的道具,现在才明白,它们每一个弧度、每一处配重,都凝聚着实战经验的智慧结晶。这本书就像是一部大型纪录片的文字版脚本,内容翔实,论证严密,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张力。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重塑”的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对历史的“再构建”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许多关键的转折点上,都提出了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独到见解,并且提供了详实的旁证来支持自己的论断,这种挑战权威、追求真相的治学态度,令人十分钦佩。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拿出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疑问和联想,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它就像一块上好的磨刀石,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锋利,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而是渴望探究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根源。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更像是一份需要投入精力去“攻克”的知识宝库,每当你攻克一个难点,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武术技艺抱有严肃探究态度的同道中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