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视唱练耳教程 |
| 丛书名: | 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系列教材 |
| 作者/主编: | 王高飞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56710 |
| 出版年份: | 2012年7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30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9元 |
| 实际重量: | 0.78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视唱篇
单声部视唱
章无升降号的视唱
节基本节奏节拍(第1~17条)
第二节低音谱表(第18~21条)
第三节3/4拍与3/8拍(第22~29条)
第四节不均分的附点类节奏(第30~38条)
第五节2/4、4/4拍中的十六分音符(第39~46条)
第六节带节奏型的视唱(第47~52条)
第七节切分节奏(第53—62条)
第八节弱起、弱起节奏及三连音节奏(第63~76条)
第九节a小调(第77~89条)
第二章一个升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G大调(第90~119条)
第二节e小调(第120~133条)
第三章一个降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F大调(第134~162条)
第二节d小调(第163~173条)
第四章6/8拍的视唱(第174~186条)
第五章两个升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D大调(第187~220条)
第二节b小调(第221~230条)
第六章两个降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B大调(第231~263条)
第二节g小调(第264~270条)
第七章三个升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A大调(第271~298条)
第二节#f小调(第299~307条)
第八章三个降号的视唱
节民歌及bE大调(第308~329条)
第二节c小调(第330~340条)
第九章不常用的各种拍子和简单的变拍子
节不常用的各种拍子(第341—358条)
第二节简单的变拍子(第359~373条)
第十章简单的带变化音的视唱
节变化辅助音(第374~386条)
第二节变化经过音(第387—393条)
多声部视唱
章无升降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l~13条)
第二章一个升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14~26条)
第三章一个降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27~43条)
第四章两个升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44~55条)
第五章两个降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56~66条)
第六章三个升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67~77条)
第七章三个降号的和声性与复调性视唱(第78~88条)
听觉分析与听写篇
听觉分析
章音程的构唱与听辨
节大二度和小二度
第二节小三度和大三度
第三节纯四度和纯五度
第四节小六度和大六度
第五节增四度和减五度、小七度和大七度、纯八度
第六节和声音程、自然单音程的复习
第二章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节三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第二节六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第三节四六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第四节大小七和小小七和弦
第五节大小七和小小七的转位
第六节大小七和小小七的第二转位
第七节大小七和小小七的第三转位
第八节减小七和弦和减减七和弦
第九节减小七和弦的转位
第十节大属九和弦和小属九和弦
第十一节和弦的非密集排列
第三章和弦连接
序:调式中的和弦
节正三和弦
第二节正三和弦的转位、终止式
第三节副三和弦及其转位
第四节属七和弦及其转位
第五节下属七和弦
第六节导七和弦
第七节属九和弦
第八节重属和弦
第九节重属导和弦
第十节副属和弦
听写
章旋律音程听写
节c宫五声(第1~35条)
第二节c大调式(第36~67条)
第三节a小调式(第68—93条)
第四节G大调式(第94~119条)
第五节F大调式(第120一145条)
第六节e小调式(第146~180条)
第七节d小调式(第181—215条)
第二章基础旋律听写
节2/4拍中带有二、四、八分音符的听写(第216~249条)
第二节3/4、3/8拍中带有1+2和2+1结构的听写(第250—291条)
第三节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听写(第292~322条)
第四节带有四分附点音符的听写(第323~345条)
第五节带有八分附点音符的听写(第346~384条)
第六节带有切分节奏的听写(第385~431条)
第七节带有三连音节奏的听写(第432~442条)
第八节带有弱起、休止符节奏的听写(第443~466条)
第九节综合听写练习(第467~492条)
第三章调式、调性听写
节a和声、旋律小调听写(第493~506条)
第二节一个升号各调式听写(第507~539条)
第三节一个降号各调式听写(第540~~568条)
第四节两个升号各调式听写(第569~606条)
第五节两个降号各调式听写(第607—636条)
第六节三个升号各调式听写(第637~668条)
第七节三个降号各调式听写(第669~700条)
第八节四到六、七个升号各调式听写(第701—721条)
第四章难度较大的听写
节带有各类变化音的听写(第722—755条)
第二节带有转调、离调的听写(第756~770条)
第三节带有混合拍的听写(第771~785条)
第四节带有变拍子的听写(第786~795条)
第五章二声部听写
节高音谱表单行谱听写(第796~837条)
第二节高、低音大谱表听写(第838~876条)
从教学的实用性出发,在调性安排上,《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系列教材:视唱练耳教程》把C大调作为视唱中的基本调,并以调号递增与交叉的方式来安排视唱练习。在内容上加入了多声部训练章节,如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写、和声连接听写等,从而发展学生们以纵向听觉为主的多声部思维能力,这也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目的之一。 本书在视唱部分的某些章节以及听写、听觉分析中加入了教学法提示,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之有法,研究教学法和探索科学的方法论。实践证明,在视唱练耳课中接受过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在进入真正的教学实践后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教学法训练的学生要表现得更出色。 本教程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以满足多层次与多学程的音乐教学和自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作为中等院校音乐视唱练耳课的必修教材。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真的没得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基础乐理知识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即便是像我这样自学了很久但总觉得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乐手,也能迅速找到知识的脉络。尤其是在讲解音程和三和弦的构建时,作者似乎特别注意到了初学者容易混淆的那些点,用了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图示来辅助理解,这比单纯背诵规则要有效得多。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一个复杂的转位和弦愣了半天,翻到书里相关的章节后,作者用一个关于“建筑结构”的类比,瞬间就打通了我的思路。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长时间学习后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惫。对于视唱部分,它的练习曲目选择也非常丰富,从最简单的级进、跳进开始,逐步过渡到包含大量装饰音和不协和音程的复杂旋律,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让我感觉每完成一个阶段的练习,自己的耳朵和眼睛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这绝对是一本可以陪伴你从入门到进阶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教材。
评分对于任何想要提升音乐表现力和理解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个人非常注重音乐的“画面感”,希望我的听觉训练不仅仅停留在音高和节奏的机械识别上,而是能构建出完整的音乐场景。这本书在讲解如何听辨调式色彩时,采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它没有简单地将大调描述为“明亮”,小调描述为“忧伤”,而是深入到调式音阶的特定音程关系如何影响整体听感,并提供了大量涉及不同调式和调式交替的听辨练习。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弱起”和“不完全小节”节奏训练时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拍子数,更强调了这种“断点”在音乐呼吸感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理解和演奏那些节奏处理非常自由的室内乐作品至关重要。通过这本书的训练,我感觉自己对音乐的“呼吸”和“停顿”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生硬地跟着节拍器走,而是能更自然地把握乐句的起伏和张力变化。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虽然我这里只有纸质版,但从内容设计上能明显感觉到它是面向多媒体时代的学习者的。它的练习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科学,我尝试着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月提升计划”,严格按照书中的章节顺序和建议练习时长来走,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那些关于和声听辨的练习,它对一些不协和音程的引入处理得非常巧妙,首先是让你听清“什么声音不对劲”,然后引导你去分辨“这个不对劲的声音具体是哪个音程在作怪”。这种“定位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过去花了很多时间去纠结那些听起来“怪怪的”和弦,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拆解这种“怪”。对于需要考级或者准备进入更高阶音乐学习的同仁们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坚实的基础的,它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失对学习者体验的关怀,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去精研。
评分这本书的听觉训练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耳力贫乏者”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节奏感和对非三和弦音响的辨识能力是短板,很多时候听到一段复杂的节奏型总是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复合拍子或不规则切分,而是先通过大量的单音模唱和节奏模打练习,让你把最基本的“时间感”牢牢抓住。它对复合节奏的分解练习做得极其细致,比如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十六分音符组分解成两组清晰的八分音符组进行内化,书里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听觉路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听辨非功能性和声的训练也并未避而不谈,而是用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先让你“听懂”它的结构关系,而不是强迫你去命名它的功能。这种以“结构感知”为导向的听觉训练,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让我觉得原来那些晦涩的和声进行并非遥不可及。我甚至开始尝试用它教的方法去“默写”一些古典乐派的奏鸣曲的引子部分,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评分我是一个在校音乐系学生,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教材都存在一个通病:理论知识堆砌得很多,但实操性不强,或者说,编排的练习与实际的音乐会曲目相隔太远。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平衡。它的视唱练习曲,很多旋律线和节奏型都明显借鉴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作品特点。比如,在练习到某些包含大量快速音阶和琶音的段落时,我能立刻联想到巴洛克时期的一些赋格对位练习的影子;而在一些需要处理大量属七和弦转位听辨的环节,其音响色彩又很贴近浪漫主义时期的织体。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让我在准备独奏曲的视奏和背谱时,能更快速地将听觉、视觉和手指动作进行有效连接。它仿佛一座桥梁,将枯燥的视唱练耳训练与我们未来真正要面对的音乐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而且,它的习题的重复度和变化性掌握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重复劳动带来的厌烦,每一次看似相同的练习,都会在细微之处设置新的挑战点,迫使你保持高度专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