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
| 齣版社: | 人民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103005118 |
| 齣版年份: | 1981年2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1070頁 |
| 開本: | 1/32 |
| 圖書定價: | 88元 |
| 實際重量: | 1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坦白說,最初拿到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陳舊或晦澀,畢竟是關於古代史的教材。然而,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似乎有一套獨特的“時間隧道”構建法,他不僅僅是在講述“過去發生瞭什麼”,更是在努力復原“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感受和理解音樂的”。這種敘事視角非常現代,它打破瞭時空隔閡,讓我仿佛能夠聽到孔子對禮樂的感嘆,感受到宮廷宴飲中絲竹的交錯。每一章的過渡都處理得自然流暢,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鏈條清晰可見,讀完一節,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不是被一堆冷冰冰的史料淹沒。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本講述中國古代音樂曆史的宏大敘事之中,感受到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音樂近乎癡迷的熱愛。書中對先秦時期的雅樂製度、周代的禮樂思想,以及漢代以降的各種樂器形製演變,都有著極其細緻入微的考證和分析。作者似乎不滿足於僅僅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曆史時期音樂背後的社會文化內涵,將音樂史放在整個古代文明的脈絡中進行考察,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研究方法,讓原本枯燥的年代更迭變得鮮活起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圖示和文字描述,在腦海中構建起那些失傳已久的古代音律和演奏場景,這種探索式的學習過程,極大地滿足瞭我對曆史的好奇心。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高度,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將知識鎖在象牙塔內,而是用一種非常剋製且富有感染力的筆觸進行敘述。書中對某些樂律學上的爭議點,作者會清晰地呈現不同的學術觀點,並闡述自己的論據,這種開放的態度非常值得稱道。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一些具體樂麯或樂器發展的脈絡梳理,那種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論證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其考據的精妙。雖然涉及大量專業術語,但作者總能巧妙地通過類比和深入淺齣的解釋來幫助初學者理解,這使得它既是專業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也是對中國傳統音樂有濃厚興趣的普通愛好者可以啃下來的硬骨頭。
評分對於我這個非音樂專業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教科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審美哲學和精神世界的導覽圖。它引導我思考:在那個沒有錄音設備的時代,人們是如何傳承、固定和創新音樂形式的?古代士人對“中正平和”的音樂追求,反映瞭他們怎樣的處世哲學?書中對魏晉風度與音樂變遷的探討,尤其令人玩味,那份散漫而又高潔的魏晉之音,通過文字的描摹,竟也讓人感受到瞭其獨特的清雅之氣。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古代音樂的知識體係,更啓發瞭我如何從曆史的碎片中,去重構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藝術靈魂。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紙張的質感溫潤而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字體排版疏密得當,古樸的風格與書籍內容完美契閤,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書頁也不會感到疲勞。書頁邊緣的處理也十分講究,細節之處見真章,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封麵設計,那幾筆寫意的山水墨跡,仿佛瞬間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古代音樂世界,讓人心生敬畏與嚮往。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光是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房間的文化氣息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對於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教材的實體書質量絕對是頂級的享受,每一個翻頁的動作都充滿瞭儀式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