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心灵睿语 9787518033430

叔本华的心灵睿语 97875180334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苑琳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叔本华
  • 人生智慧
  • 西方哲学
  • 思想
  • 人生
  • 悲观主义
  • 经典
  • 治愈
  • 格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430
商品编码:2973356268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叔本华的心灵睿语 作者 徐苑琳
定价 32.80元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 9787518033430 出版日期 2017-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生活没有目的,缺意义,人生便显得空虚、无聊乃至痛苦。如何走出心灵的阴霾,需要向叔本华取 经。
叔本华的心灵睿语以叔本华哲学思想为主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重新阐述叔本华哲学思想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给那些在生活中迷茫的人们送上一盏引路灯。

   作者简介
徐苑琳,女,成都行政学院副教授,曾在高校执教多年,担任多个刊物专栏编辑,已出版著作《童年的秘密》《圣埃克索佩里的心灵世界》《说服心理学》等,发表各类论文数十篇。

   目录
部分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往往无法脱离“自我”的烙印 002砥砺德行,修炼品性 007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勇往直前 01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017与其苛责对方,不如做好自己 023不必太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 028第03章 人生归根结底都一样 034生活中,压力总是有的 037健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042平淡是人生的常态,从容是心态 048在独处中静享自由 051孤独于世,超凡脱俗 056忍受寂寞,饮尽孤独 061第05章 因为是你,所以痛苦 068外在压力大,内心很痛苦 07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076对他人不奢求感恩 082快乐是常态,痛苦是小插曲 086别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091简单的幸福无处不在 096第07章 痛苦源于期望过高101欲望是幸福大的敌人 104名誉在外,良心在内 110幸福,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11自杀是一种逃避的生存方式 119死亡,以另外一种状态存在 124活着,努力奋斗是人生需要 131第3部分 灵魂的声音知识能改变一个人 136学习,让你精神更富足 142大自然的美令人愉快 1470章 人生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当下 153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 155烦恼时多想快乐的时光 160心境平静,别为过去和未来烦忧 165意志是战胜一切挫折的利器 168意志,助你冲破黑暗的悲剧 173苦尽甘来,意志力是成功的砝码 179追寻真理是高的快慰 183独立思考,才具有真理和生命 189坚持真理,与其为友 194参考文献 200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哲思之窗: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思想的光辉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无数智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哲思之窗: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正是这样一部汇集了古今中外思想巨匠的精华之作。它并非某一位哲人的个人独白,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智慧殿堂,引领读者在思想的迷宫中探索,在智慧的光芒下启迪。 本书的编纂,旨在打破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壁垒,将那些曾经在各自领域闪耀的智慧火花,以一种全新的、互融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我们精心挑选了那些跨越时代、影响深远的哲学命题,从存在的本质到伦理的边界,从认识的奥秘到生命的意义,力求展现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书中涉及的思想家,涵盖了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奥古斯丁、阿奎那,再到近代欧洲的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以及现代的尼采、萨特、福柯等。同时,我们也并未忽略东方智慧的光芒,将庄子、老子、孔子、佛陀等先贤的思想融入其中,力图展现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思想图景。 《哲思之窗》并非一次简单的思想家罗列,也不是对某一本经典著作的简单摘录。相反,它更侧重于提炼每一位思想家核心的、最具代表性的观念,并将其置于 broader context 中进行审视。我们不会仅仅呈现“是什么”,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和“如何”。例如,在谈及“自由意志”时,我们不仅会呈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所蕴含的主体性,也会解析康德关于“自由”的先验哲学,乃至萨特的存在主义对自由的彻底强调。在不同的思想家之间,我们也会尝试勾勒出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甚至是激烈的辩驳,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观念是如何相互启发、相互挑战的。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科学而富有逻辑性。我们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于一个核心的哲学议题。例如,“存在与虚无”、“理性与情感”、“自由与责任”、“真理与幻象”、“美学与艺术”、“政治与社会”、“伦理与道德”等等。在每个板块之下,我们再依据不同的思想家及其核心观点,进行细致的展开。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零散的哲学观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阅读某个板块,也可以从头至尾,进行一次系统的思想之旅。 我们深知,哲学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哲思之窗》在呈现抽象的哲学理论时,也格外注重其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书中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历史典故,甚至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那些复杂的哲学概念。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哲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周围,甚至是我们内心深处。例如,当我们探讨“同情”的意义时,我们可能会引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的观点,并将其与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变化联系起来。 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力求做到既严谨学术,又不失可读性。我们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或者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清晰的解释。同时,我们也避免过度简化,以免损害哲学思想的本来面目。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无论其哲学背景如何,都能在《哲思之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乐趣。书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每一次翻页,都可能是一次与伟大的灵魂的对话。 《哲思之窗: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它更是一次对人类思想的致敬,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希望能够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勇气,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在问题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这本书中,你将有机会与那些最伟大的头脑对话。你将听到关于“善”与“恶”的永恒争论,你将审视“存在”的根本困境,你将思考“知识”的边界与可能。你将看到,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理论,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和个人信仰。 例如,在关于“认识论”的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回顾怀疑论的强大力量,从古希腊的皮浪主义,到笛卡尔对一切的怀疑,再到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挑战。我们会探讨感官经验与理性思维的较量,分析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以及我们所认识到的“真实”究竟有多可靠。我们会审视那些关于“真理”的多元论证,理解何为客观真理,何为主观真理,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在“伦理与道德”的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究不同文化和时代的道德准则。我们会剖析功利主义的计算,义务论的坚守,德性伦理的内在品质。我们会思考,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这本书将鼓励你反思自身的道德观念,并与书中的思想家一同,对“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追问。 关于“政治与社会”的探讨,我们将回溯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现代的自由民主。我们会审视不同政体的优劣,分析权力运作的逻辑,理解社会契约的内涵。我们会探讨个体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平衡,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和谐的共同体。 在“美学与艺术”的章节,我们将一同探索美的本质,艺术的意义。我们会聆听古希腊人对和谐与比例的追求,也会感受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张扬。我们会思考,艺术作品是如何触动我们的心灵,又如何反映时代的精神。我们将从不同的哲学视角,理解艺术的多元价值。 “生命的意义”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的英雄主义,到东方哲学的顺应自然,再到现代存在的虚无与自由,我们将看到,人类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试图为生命赋予意义的。本书不会提供单一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 《哲思之窗》也同样关注人类的“情感”与“欲望”。我们会审视那些驱动我们行动的内心力量,理解情绪的复杂性,并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们。我们会看到,一些哲学家如何强调理性对情感的控制,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情感是生命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部作品还涉及“教育”与“成长”的议题。我们将借鉴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思考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会看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塑造和智慧的启迪。 总而言之,《哲思之窗: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是一次对人类思想史的宏大梳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它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智慧的窗户,让古今中外的思想之光,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一场邀约,邀请每一位渴望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追求真理的读者,共同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思想之旅。翻开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在智慧的海洋中,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以及一个更深刻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简直是一场与古老智慧的深度对话。我向来对那些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事物本质的文字抱有极大的敬意,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似乎就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克制,没有过多煽情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洞察力却令人震撼。它不像许多哲学普及读物那样试图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而是鼓励读者去直面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那种坦诚和勇气,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放下书本,走到窗边,消化刚刚读到的那些深刻的见解。这种强迫我去思考、去反省自身处境的阅读过程,是极其难得的。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自己去探索黑暗中的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极强,脉络清晰得像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初读时,我还在担心这些看似零散的论述是否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论点,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齿轮,紧密地咬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思想体系向前发展。作者在构建理论体系时,那种严谨的推导过程,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逻辑。特别是一些关于人类本性与欲望的探讨,分析得鞭辟入里,简直像是给人类心灵做了一次彻底的CT扫描。我喜欢它那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读完一章,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视野被拓宽了一个维度。这种流畅且有力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说服力。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这个挑战,让我从中获得了最大的乐趣。它不是那种轻快的散文体,而是充满了古典的庄重和思辨的力度。有些句子需要我反复揣摩,甚至需要借助工具书去理解其中蕴含的特定哲学含义。这种阅读的“阻力”,反而促使我更深入地沉浸其中,去体会作者是如何斟酌每一个词语的重量的。它迫使我暂时放下现代信息爆炸带来的碎片化思维习惯,回归到那种需要慢下来、聚精会神的深度阅读状态。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比那些轻松读物能带来的满足感要持久得多。它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虽然过程艰辛,但抵达终点时的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静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古典而深邃的气息。我是在书店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被那种低调的奢华感吸引了。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厚实而细腻,翻页时发出的沙沙声,都仿佛在预示着即将进入一个充满哲思的殿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行距和字号的搭配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人觉得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象征。每一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慢下来,细细品味。我期待着内容能与之封面和装帧一样,带来惊喜。

评分

关于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我能感受到它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尽管它可能成书已久,但其中揭示的普遍性真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它没有试图提供廉价的安慰或肤浅的解决方案,而是直面世界的残酷与个体的渺小。这种不加掩饰的真实感,反而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平静。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重新校准了自己对幸福和痛苦的定义。阅读它,就像是接受了一次严肃的洗礼,它要求你放下那些虚妄的执念,去构建一个更坚实、更基于现实的内在支撑体系。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不会让你变得更快乐,但却能让你变得更清醒,更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必然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