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小學生品行障礙-識彆、評估和治療(萬韆心理)
定價:25.00元
作者:(美)休斯(Hughes, T. L.)等,彭維 ,傅宏 審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43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學校常見心理問題譯叢由加州大學“谘詢、臨床和學校心理學項目”副教授S. R.Jimerson等諸位業內專傢聯閤撰寫。
北師大心理係林崇德教授、同濟大學趙旭東教授傾情推薦。
此套譯叢特彆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撰寫。基於學校教師的工作需要,提供瞭有關多動癥、自閉癥、創傷後應激障礙、品行障礙、自傷問題和早發性精神分裂癥等多種常見兒童期發展性精神疾病的豐富資訊。為一綫教師識彆、評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瞭**、*全的實用信息,並詳細介紹瞭在學校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乾預的豐富建議。
內容提要
此套譯叢特彆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撰寫。基於學校教師的工作需要,提供瞭有關多動癥、自閉癥、創傷後應激障礙、品行障礙、自傷問題和早發性精神分裂癥等多種常見兒童期發展性精神疾病的豐富資訊。為一綫教師識彆、評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瞭*、全的實用信息,並詳細介紹瞭在學校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乾預的豐富建議
目錄
章 導 論
為什麼學校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應該閱讀本書
品行障礙的定義
品行障礙與教育支持服務
本書的目標和計劃
第二章 病 因
潛在的神經學病因
潛在的遺傳因素
潛在的環境因素
神經學、基因以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理解風險因素的影響
總 結
第三章 流行病學相關情況
發病率
相關疾病
雙重診斷的問題
目前和將來的適應不良
總 結
第四章 病例發現、篩查和轉介
來自學校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關鍵信息
發展的環境
品行障礙的形成過程
篩 查
行為觀察
何時轉介
總 結
第五章 診斷性評估
診斷標準
佳評估程序
寬帶行為等級量錶
窄帶行為等級量錶
行為觀察
訪 談
以實驗室和臨床為基礎的各類量錶
人格問捲
畫圖測驗
評估中的性彆差異問題
總 結
第六章 心理教育評估
校園品行障礙
關於分類的爭議
品行障礙的評估
評估框架
教育評價的具體實踐
闡釋品行障礙本質的具體領域
發展性水平
測量的評估參數和組織策略
評估報告的注意事項
總 結
第七章 治 療
基於學校設置的乾預策略
發展性問題的注意事項
提升親社會能力的乾預措施
多維乾預
循證乾預概要
總 結
附 錄 品行障礙的相關資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審校者介紹
傅宏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江蘇省心理學會理事長、民進江蘇省直工委主任等職。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及馬來西亞兒童教育研究中心從事訪問、閤作研究和講學。目前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寬恕及其文化差異比較,兒童認知行為治療策略等方麵。曾先後齣版《認同社會》《兒童心理谘詢與治療》等多部個人學術專著,並在《國際心理學雜誌》(InternationalJournal ofPsychology)等外學術期刊上發錶瞭一批頗具影響的學術論文。主講課程《兒童心理谘詢與治療》為國傢精品課程。
文摘
序言
工具書>百科全書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強烈的“被賦權”的感覺。在麵對孩子挑戰性的行為時,很多傢長會感到無助和挫敗,仿佛自己是這場拉鋸戰中的弱者。然而,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和方法,使得我們有能力去理解規則背後的邏輯,從而從被動的反應者轉變為主動的引導者。它詳盡地闡述瞭不同乾預手段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和調整,而不是盲目套用模闆。這種強調“適應性”和“靈活應用”的寫作風格,使得書中的內容極具操作性。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每一種乾預措施後,都會附帶一個“風險提示”或“常見誤區”,這使得我們在實踐中能夠更加審慎,避免好心辦壞事,真正做到瞭科學育兒和心理健康維護的結閤。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它對復雜行為模式的拆解,簡直是撥雲見日。我過去總覺得孩子那些難以捉摸的“小脾氣”或者突然爆發的情緒是無跡可尋,讀完後纔明白,很多看似隨機的事件背後,其實都有著深層次的心理機製在驅動。作者非常細膩地分析瞭不同年齡段孩子在社交互動中可能遇到的睏境,以及這些睏境如何逐漸演變成我們日常所說的“問題行為”。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建立有效、非對抗性的溝通橋梁給齣瞭許多實用的建議。我嘗試運用其中提到的一種“鏡像反饋”技巧,發現孩子對我的理解程度明顯提高瞭,原本僵持的局麵很快就緩和下來。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觀察、去傾聽,去真正看到孩子在行為背後想要錶達的需求。對於任何一個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感到力不從心的傢長或老師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實踐的指南。它讓我從一個“解決問題”的急躁心態,轉變為一個“理解和陪伴”的耐心模式,這種轉變本身就是巨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以為它會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行為問題上,但實際上,它構建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行為管理生態係統。它不僅關注瞭行為本身,還深入探討瞭傢庭環境、學校教育乃至同伴關係對孩子品行發展的影響。特彆是關於“環境支持係統”的構建部分,提供瞭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如何與學校的輔導老師進行有效協作,如何設定清晰且可執行的傢庭規則。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意識到解決問題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努力。此外,書中對“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強調得非常充分,它提供瞭一係列在問題尚未形成時就可以介入的策略,這對於未雨綢繆的傢長來說,價值巨大。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構建一個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安全港灣”,而不僅僅是學會如何應對危機。
評分讀完這本心理學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令人安心的係統性和邏輯性。在處理孩子情緒波動或不當行為時,我們大人往往容易陷入情緒化的應對,要麼是嚴厲指責,要麼是過度溺愛,缺乏一個可循的框架。這本書提供的評估工具和方法論,提供瞭一種科學的視角。它不是簡單地貼標簽,而是引導我們像偵探一樣去收集信息:行為發生的頻率、強度、誘因以及環境的關聯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功能性分析”的闡述,這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某些行為會持續存在——因為它們總能帶來某種“迴報”,哪怕是負麵的關注。這種分析方法論的引入,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孩子行為的洞察力,使得後續的乾預措施不再是盲目的“堵截”,而是有針對性的“疏導”。整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緊湊,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操作,環環相扣,讓人感到每一步的推理都是站得住腳的,極大地增強瞭讀者實踐這些復雜概念的信心。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這對於一本專業的心理學書籍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它沒有過度使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即使是初次接觸相關理論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思路。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非常注重情境的真實性。書中穿插瞭大量不同場景下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的細節處理得極為到位,讓我很容易就能在自己的經驗中找到對應的影子。例如,關於“尋求關注型”和“逃避責任型”行為的區分,書中的描述細緻到連孩子微小的肢體語言和眼神變化都考慮進去瞭,這對於日常觀察至關重要。它沒有提供那種一勞永逸的“神奇藥方”,而是強調治療是一個持續調整和反饋優化的過程,這非常符閤現實生活的復雜性。通過閱讀,我學會瞭如何更有條理地記錄和分析,將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感覺”,轉化為可以被量化和討論的“數據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