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定价:49.00元
作者: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7749984
字数:
页码:2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5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民主党派专题调研问题研究、北京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研究、新时期北京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探索、北京高校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北京高校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研报告等。
目录
参政党领导干部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研究
高校民主党派专题调研问题研究
北京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研究
新时期北京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探索
北京高校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北京高校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北京市顺义区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打造京津冀商会联盟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形势下促进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研究
城市基层民族工作创新研究
首都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积极作用研究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互联网宗教活动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大陆互联网宗教活动的现状研究
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对台宣传工作研究
后记
作者介绍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北京社院)是北京市委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前身是北京社会主义学校,创建于1957年,不久停办。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的指示精神,1984年复办。1995年迁入新址,开始步入规范化办院的发展阶段。建院后,北京社院属北京市政协领导。2000年底,根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北京市委决定,北京社院由北京市政协直属事业单位改为北京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市委统战部。
文摘
《2015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作为与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站在事关执政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三个事关”的全局高度,深刻审视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扮演好“鼓”与“呼”的角色,展现好“真”与“挚”的本色,突出好“诤”与“谏”的特色,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与执政党同心合力,在大范围、大程度上凝聚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能量”。
为此,就要求参政党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所谓意识形态能力,就是充分认识大力宣传“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教育党派领导干部的紧迫性,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参政党自身建设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和破解现实难题等,经常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防范和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矛盾问题,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灌输力度,始终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感召、激励、作用,团结、动员、指引广大党派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反对外敌对势力或者对立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而奋斗的能力。
应该看到,政治把握能力是参政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对参政党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要求。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5号)的精神:“民主党派成员应当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这四个能力建设中,将政治把握能力放在四项能力之首。政治把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科学判断形势、适应历史趋势和准确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政治把握能力主要包括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坚定性。政治鉴别能力,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变化莫测的形势中,能够明辨正误是非,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政治敏锐性,就是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洞察趋势、掌握主动,对不符合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观念和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政治坚定性,就是在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政治方向和原则的问题上,特别是在遇到重大变故、重要历史关头之时,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多党合作的历史表明,政治把握能力是参政党及其领导干部的灵魂。
……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依然保持了一种面向现实的关怀和前瞻性。它没有将理论束之高阁,成为纯粹的象牙塔内的游戏,而是清晰地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关照意识。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常常能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巧妙地映射到当前社会运行的一些复杂肌理之中,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理论分析,立刻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经世致用”的导向,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获得了审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历史上的思想,更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思想来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复杂环境,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收获,让人读后有一种豁然开朗、深受启迪之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导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的论证手法所吸引。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概念阐述,而是毫不犹豫地深入到历史脉络的深处去追溯核心思想的源头,这使得整个论述显得根基牢固,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尤其是他对于一些关键术语的界定,处理得极为审慎和精妙,没有那种生硬的、为了迎合当前话语体系而进行的简单套用,而是力求还原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原初意涵。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在跟进作者的思路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批判性思维,不会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这种行文风格,让人感觉作者是一位深谙学术规范,并且对所研究领域怀有敬畏之心的学者,阅读过程如同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复杂的理论迷宫中稳步前行。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的精妙布局,简直可以用“庖丁解牛”来形容。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堆砌材料的著作,而是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读起来非常顺畅,即便是面对一些较为晦涩的理论模型,作者也擅长使用类比和分层解析的方式进行拆解,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我发现,作者在构建每一个章节的过渡时,都非常讲究承上启下,使得读者的思维可以自然地从前一个议题平滑地滑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这种行文的节奏感掌握得极佳,既有理论深潜的慢板,也有观点提炼的快板,读起来毫无拖沓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这使得阅读体验从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跟随作者思想火花跳跃的探索过程,令人大呼过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庄重的气质,从书脊的字体选择和纸张的触感上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初次翻开时,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特有的书卷气,简直是阅读体验的极大加分项。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行距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使得大段文字看起来不至于拥挤不堪,这对于需要深入研读的理论著作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细节。封面上的色调选择了低饱和度的深色系,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的思考深度,绝对是那种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精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探讨每一个章节的具体论述,但仅从这本书的“外衣”来看,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的用心程度,已经足以让人产生高度的阅读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常常是判断一本严肃学术著作水准的隐性标准之一,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资料运用上的广度和深度,这才是它真正能够站住脚跟的地方。作者似乎动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一手资料,并非仅仅依赖于二手研究的综述和引用,这一点从那些详尽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就能窥见一斑。在某些关键的论断旁,常常能看到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细致比对,这种“多方求证”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感觉作者在对待每一条史实或每一个理论观点时,都保持着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没有丝毫的含糊或敷衍。对于任何一个想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文献索引和研究参照系本身,就已经是宝贵的财富,远超出了阅读本身所能获得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