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名菜营养配餐 北京篇
定价:26.00元
作者:张天生,陈茂春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32382514
字数:246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北京名菜谱和三菜优化配餐实例两部分。北京名菜谱介绍了188种名菜的特点、原料组成、营养评估、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制作方法等,其中营养评估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是本书的特色,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除了要注重菜的色、香、味外,还应注意其营养供给,以便确保膳食营养平衡。三菜优化配餐实例共列举了1000种三菜组合,其营养组成较为合理,基本上能够满足营养平衡的要求,本书对广大家庭主妇和餐馆厨师合理配餐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中国名菜营养配餐 北京篇》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甚至有些让人提不起兴趣。我原本是冲着“中国名菜”这几个字去的,希望能寻觅到一些京城老字号的独门秘籍,比如那几家赫赫有名的烤鸭店的酥皮诀窍,或是清真菜馆里对羊肉处理的精到火候。然而,当我翻开内页,看到的却是大量关于食材热量、蛋白质、脂肪含量的表格,配图也多是那种略显呆板的营养学示意图,而不是让人垂涎欲滴的菜肴特写。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一本工具书或教材,而非一本美食探索之旅的向导。我期待的是那种深入街巷,讲述某道菜肴背后历史典故和传承故事的笔触,但这本书似乎将重点完全放在了“营养配餐”这一块,让“北京篇”的地域特色显得相当单薄,几乎没有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饮食文化气息,更像是把北京的家常菜和一些常见菜式,用营养学的标准硬生生地套进去分析了一遍,读起来枯燥乏味,完全没有达到我期望中的那种“阅读美食”的愉悦感。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对“营养配餐”的过度强调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在“北京篇”这个特定的地域背景下。北京菜系有着自己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风味哲学,比如对“火候”的执着追求,对“调味层次”的精妙把握,这些才是构成“名菜”的灵魂所在。然而,这本书似乎将所有这些都简化成了宏量营养素的比例。比如,提到涮羊肉时,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分析了铜锅炭火加热对维生素的损耗,以及麻酱中脂肪的构成,却几乎没有提及优质羊肉的选择标准,或是如何调制一碗地道的麻酱蘸料才能完美衬托羊肉的鲜美。这让我感觉,这本书压根就没真正理解“美食”的意义,它把烹饪艺术降格为了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完全抹杀了地域饮食文化中那种“意境”和“人情味”,读起来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如同看一篇没有灵魂的学术报告。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策略——“满28包邮”——反而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购买它,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在家复刻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宫廷菜或官府菜的精髓。结果,书中介绍的很多“名菜”制作步骤极其简化,仿佛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指南,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极其保守和程式化,生怕读者稍有偏差就会触犯了什么“营养红线”。例如,讲到制作传统的京酱肉丝时,它花了大篇幅去讨论酱油中钠含量的控制,建议用低钠酱油,并且精确到克数的用量,但对如何炒出那种浓郁的酱香、如何掌握甜咸平衡的火候却一带而过。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更像是营养师而非厨师,他们对“如何做出一道美味的北京菜”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如何吃得更健康”的考量。对于一个追求口味极致的食客来说,这种取舍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评分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透露出一种明显的“效率至上”的风格,完全没有为阅读体验做任何优化。字体选择上,大量使用了一种较为纤细的宋体,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会感到非常疲劳,尤其是那些密集的数字和专业术语,根本没有通过加粗或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强调关键信息。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菜肴的名称与后面的营养成分表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解释。比如,当你看到“爆肚仁的维生素B群含量分析”这样一段话时,你很难将它与自己记忆中那份脆嫩、麻辣的口感联系起来。这本书似乎是把所有零散的资料硬塞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里,缺乏内容之间的逻辑梳理和情感连接。如果它的目的是进行学术研究,那或许勉强合格,但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名菜”读物,它在叙事性和可读性上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毫无滋味的干粮。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学习如何在家中复刻一些平日里因价格或制作复杂性而难以企及的北京特色菜肴,比如某些需要特殊处理的内脏类菜品,或是需要长时间炖煮的传统名汤。我期待的是那种带有温度和经验传授的细节描述,比如老一辈厨师在处理食材时会注意的那些“小窍门”,那些被口耳相传却未被文字记载的诀窍。然而,这本书里提供的方子,要么是过于基础,简单到直接参考任何一本基础家常菜谱都能得到;要么就是将复杂步骤完全省略,直接跳到成品分析。对于进阶的家庭厨师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增量几乎为零。它既没有达到科普营养学的深度,也没有提供美食制作的实操性指导,成了一本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的尴尬读物,让人在合上书本时,除了记住一些无用的热量数据外,对真正的北京名菜一无所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