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常卤酱熏菜精选
定价:20.00元
作者:吴杰, 吴昊天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829045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家常卤酱熏菜精选》是一本专门 为烹饪爱好者编写的食谱书,书中精选了290余款适 合初学者制作的简单而美味的各种卤酱熏菜。《家常 卤酱熏菜精选》以简洁的文字、精美的彩图对每款菜 肴的用料配比、制作方法、操作要领等均做了详细的 介绍和展示。《家常卤酱熏菜精选》不仅适合广大家 庭学习制作,而且是各级厨师培训班、烹饪学校难得 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大院 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食堂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设计,不得不说,确实有着一种浓厚的复古气息,厚重的纸张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仿佛真的捧着一本陈年的食谱。但这种“复古”似乎也带来了一些阅读上的不便。很多关键的配料用量,尤其是涉及到克数或毫升的精确数字,经常是以非常小的宋体字印刷在图注的角落里,或者干脆用的是一些不易辨认的符号来代替阿拉伯数字。我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勉强看清某些关键步骤的细节。此外,全书几乎看不到彩色照片的踪影,所有的卤制成品图都是黑白线条勾勒出来的,这对于直观感受食物的“色泽”和“光泽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我想知道“熏菜”的表皮应该是呈现出琥珀色还是深褐色时,这本书只能给我一个模糊的轮廓想象,完全无法提供视觉上的参考标准。对于一个注重卖相和颜色呈现的读者来说,这种视觉上的缺失,让我在尝试制作那些复杂菜式时,心里总是没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确切的参照物来对比自己的成品。
评分我特地选了评价里提到“精选”的这个版本,心想至少在食材的选择和搭配上,应该会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组合。然而,内容中对“精选”的诠释,似乎更倾向于对传统经典卤制品的追溯和还原。比如关于酱油的选择,洋洋洒洒写了十几种不同酿造工艺的酱油,详细分析了它们在色泽和咸度上的细微差别,看得我直犯迷糊,最后还是得用我常年在超市买的那瓶普通的“浓油赤酱”。更让我感到有些偏离预期的是,大量的章节被用于论述如何分辨“地道老卤水”的“活水”与“死水”,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草药组合来“净化”和“激活”老卤的效用。这套理论听起来非常玄乎,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祖传老店和陈年老卤的家庭厨房来说,根本无从下手。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果使用全新的基础卤汁,如何在三小时内调配出具有层次感的风味,而不是沉浸在对“百年老店的秘密配方”的理论探讨中。这对于提升我的日常烹饪效率和成功率帮助不大,更像是一部关于“武侠内功心法”的教材,而非“招式”的实战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浓郁的色彩搭配和食物的特写镜头,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资深“吃货”的眼球。我原本是冲着“家常”这两个字来的,期待能找到一些简单易学、适合周末在家里小试牛刀的卤味食谱。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却是大量的篇幅介绍香料的起源、不同产地的差异,甚至还有关于烟熏工艺在世界各地流变的历史考证。这感觉就像我本来想学做一道麻婆豆腐,结果拿到手的是一本《川菜香料植物学与全球贸易史》。我理解知识的深度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只想周末晚上能吃到一口入味酱牛肉的普通家庭烹饪爱好者来说,这些宏大的叙事和过于学术化的探讨显得有些“高屋建瓴”了。食谱部分似乎被放在了非常靠后的位置,而且步骤描述得极为精简,仿佛作者默认读者已经对从选材到火候的把控了如指掌。如果能多一些图文并茂的细节指导,比如不同大小的锅具对应所需的水量调整,或者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如何处理肉类的初步腌制,对我这种厨房新手来说会友好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面向专业厨师或美食研究者的“理论宝典”,而非我期待中的“厨房实操手册”。
评分这本书在“卤酱”的理论深度上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调味,更深入剖析了蛋白质在不同pH值和温度梯度下分子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最终的口感和风味持久性。我读到关于“胶原蛋白水解”和“肌纤维重组”那几段时,感觉自己像是在上大学的食品科学课。这对于那些热衷于探究“为什么”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饕餮盛宴。然而,这种极致的理论深度,却牺牲了实用性指导的广度和包容性。例如,对于“素食卤制”或“低盐低脂版本”的探讨几乎为零,所有的配方都建立在传统高油高盐的基础上。我的家庭成员中有需要控制盐分摄入的老人,我希望找到一些可以在保持风味的同时进行健康调整的方案,比如用海藻提取物替代部分盐分,或者用天然果酸来平衡酱香的厚重感。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你必须接受这种传统风味,否则你就得自己去重新进行所有的科学推导。这种“非此即彼”的倾向,使得它在面对现代健康饮食的需求时,显得有些固执和缺乏变通。
评分我原本以为“满28包邮”的定位意味着这是一本面向大众、性价比高的普及性读物,至少在工具和设备的要求上应该非常亲民。谁知,书中对于“熏制”环节的描述,几乎全部围绕着专业级的烟熏房和恒温控湿设备展开。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搭建一个具有独立排烟系统的熏房,如何精确控制木屑的燃烧温度以产生不同风味的烟雾,甚至还花了整整一章来讨论不同烘干房的通风角度对肉类表面干燥度的影响。这对于住在城市公寓里,连个像样的阳台都没有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更想知道的是,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比如用一口深锅,搭配锡纸和几片橙皮,能否在家里的抽油烟机下,勉强实现一个“微缩版”的烟熏效果?遗憾的是,这本书对这些“野路子”或“小技巧”完全不屑一顾,它坚持的是一种“要么专业,要么不做”的理念,这让我的“包邮”期待瞬间落空,感觉像是买了一份“米其林三星厨房设备采购指南”,而不是一本“家常菜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