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着茶经来学茶
定价:38.00元
作者:李洪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141049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跟着茶经来学茶:学茶全面通》用通俗语言来解读茶经,让学茶更加专业、全面、易懂。
《跟着茶经来学茶:学茶全面通》一共分为十个部分,如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事、茶之泡、茶之饮、茶之出等,将茶经里所涉及到的内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叙述出来,使学茶更加简单和轻松。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洪,茶艺培训师;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已出版《轻松泡茶成高手》《轻松认识茶和茶具》《轻松品饮绿茶》等多本茶书。?
文摘
序言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这本书的行文非常考究,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读起来有一种古典韵味,但绝非故作高深。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城市里的人来说,学茶往往被简化成一种“仪式”或者“社交工具”,但这本书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茶的本质——它关乎自然、关乎人文、关乎一种生活态度。书中对《茶经》中那些看似玄奥的哲学思想,比如“精行俭德”,进行了非常接地气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人对一片小小的茶叶如此看重。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的茶具介绍或冲泡技巧的“说明书”,它更像是一部深度的人文地理考察报告,融入了对中国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每次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放下书本,静静地品一杯手边的茶,仿佛能从中体会到作者试图传达的那份“天人合一”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学识渊博、耐心细致的茶学大家,坐在你的身边,为你娓娓道来。它的语言风格充满了画面感和画面感,叙事流畅自然,几乎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茶的“色、香、味”时所使用的词汇,那种丰富的、多层次的感官描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品鉴能力。在此之前,我品茶往往只能说“好喝”或“味道浓”,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注意到茶汤的“毫色”、回甘的“持久度”以及香气中的“木质调”或“花香层次”。作者在讲解制茶工艺时,那种对匠人精神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明白,每一泡茶的背后,都凝结着季节的更迭和人力的专注。这本书是那种你买来之后,会爱不释手,时不时会翻开某个章节重温,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意的宝藏之作。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泡茶,更教会我如何去“品味”生活。
评分这本《跟着茶经来学茶》简直是茶道新手的福音,我作为一名刚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小白”,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门读物。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非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紧密围绕陆羽的《茶经》展开,将这部古代圣典的内容,用现代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了解构和阐释。比如,书中对“采、制、器、煮、饮”这几个关键环节的讲解,就结合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和现代制茶工艺的对比,让人在跟随古人脚步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当下茶业的发展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茶类起源和地域特色的描述,那些鲜活的文字仿佛带着我亲身走访了武夷山、西湖龙井的原产地,闻到了那里的泥土芬芳和茶叶的清香。阅读的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想要立刻动手尝试书中提及的几种古代煎茶法,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泡茶”的书,更像是一张通往中国茶文化深层精神世界的地图,让人在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体验,那就是“沉浸式体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大地尊重了知识的传承和演进过程。它并非生硬地将《茶经》的文本搬出来,而是巧妙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穿梭,讲述了《茶经》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的饮茶风尚,以及它如何在不同王朝的文化土壤中扎根发芽。我最欣赏它在讨论“茶礼”的部分,那种对社会伦理和饮茶场合的细致区分,让我对茶不仅仅是将其视为饮品,更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古代典故和文人雅士斗茶的逸闻趣事,这些小故事使得严肃的学术探讨变得轻松愉快,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来理解和学习中国茶文化,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茶道精髓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的茶书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偏向某一派系的私房绝学,让人眼花缭乱。《跟着茶经来学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导览”性质。作者的笔触非常清晰,他没有试图取代《茶经》的权威,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路人,带着读者一步步走过《茶经》的九卷。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我发现,很多我过去在别处看得很费劲的名词和概念,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溯源。例如,关于“水”的选择,作者不仅提到了古人对不同水源的偏爱,还结合了现代水质分析的知识进行补充,使得信息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科学的严谨性。此外,书中对古代茶器(如风炉、鍑)的图文详解,配以现代器具的类比,使得那些陌生的历史名词变得可触摸、可想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聚焦的知识框架,让学习不再是碎片化的搜集,而是系统的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