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香辣家常菜
定价:15.80元
作者:《天天饮食》栏目组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43662131
字数:
页码:157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栏目。节目播出十年来,本着服务大众的原则,栏目组为了适应观众的需求不断摸索,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不断尝试和创新。
《天天饮食》栏目组丛书编委会主编的《香辣家常菜》是“天天饮食十年典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36道素菜、41道肉菜、29道水产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天天饮食》栏目组丛书编委会主编的《香辣家常菜》,内容包括:香辣菜的烹调技巧、36道香辣爽口的素菜、41道香辣下饭的肉菜、29道香辣开胃的水产。
《香辣家常菜》内容丰富而全面,除提供菜品的原料、调料和详细做法外,还附上清晰的步骤图,并为您细细分析每道菜的特点、营养功效、操作要点,提供更多提升厨艺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的链接。部分菜品提供一至数个扩展的菜品,或从原料扩展,或从烹饪方法扩展,帮助您举一反三,迅速提升厨艺。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美食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手艺超群、为人热情的阿姨在灶台边手把手教你做菜。作者的文字极其接地气,夹杂着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口头禅和经验之谈,比如“油温要到冒青烟再下葱姜蒜,不然香味出不来!”或者“这个步骤千万别心急,火候到位了,色泽自然就对了。”这种亲切感拉近了读者与菜谱之间的距离。很多食谱书会用非常专业的术语来描述火力和时间,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里,全是用我们日常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中小火,慢炖到汤汁变浓稠,大概需要一集电视剧的时间。”这种参照物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烹饪的心理门槛。此外,作者在介绍食材选择和预处理的环节也特别细致,比如如何挑选最新鲜的豆腐,不同部位的肉应该如何清洗和改刀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口感的嫩滑,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决定一道家常菜成败的关键。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在听一个美食故事,而不是简单地抄写一份指令,让人在学习技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烹饪的乐趣和温度。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烹饪技巧深度上所展现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完美平衡。它不像那种只停留在表面的“新手入门”指南,而是深入到了家常菜背后的烹饪原理。比如,在处理像红烧肉这类需要长时间炖煮的菜肴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时间表,还解释了糖色炒制的不同阶段对最终色泽的影响,以及何时加入料酒或醋可以最大程度地锁住肉类的水分和风味。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自己的烹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步骤。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火候”把控的菜式,比如爆炒,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锅具(铁锅、不粘锅)对受热均匀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火力调整建议。书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味道平衡”的探讨,比如咸、甜、酸、鲜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通过微调某一种调料来修正一盘菜的整体味道。这种对烹饪科学的浅层探讨,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它教你的不仅仅是一道菜的做法,而是一套通用的烹饪思维。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本书在便利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所做的细致考量。很多食谱书往往只列出调料的克数或毫升数,但对于没有厨房秤的普通家庭来说,精确称量非常困难。这本书则巧妙地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化度量单位”,比如“一汤匙酱油”、“小半碗水”、“一个鸡蛋大小的姜块”等等,这些参照物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得即便是临时起意下厨,也能快速上手,而不用被复杂的数字束缚。另外,它在每个菜谱的开头或结尾,都设置了一个“常见问题与对策”的栏目,比如“为什么炒青菜容易变黄?”或者“肉质发柴怎么办?”这些预设的“雷区”提醒,极大地减少了初学者失败的几率,让人在尝试新菜时充满了信心。此外,本书对食材替代的建议也非常人性化,考虑到不同地区食材的可获得性差异,它会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冬笋,可以用其他脆嫩的菌类代替,风味略有不同,但口感相似。”这种灵活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变得无限大,真正做到了将“美食”从书本搬到我们自己的厨房里,并确保成功率。
评分这本书的菜品广度着实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家常菜”的范畴会比较有限,可能集中在几道经典菜式上,但翻开目录后发现,它的覆盖面极其广泛,简直就像一本中式地方菜系的微缩版。从北方的炖菜、汆丸子,到南方的清淡蒸菜、小炒,再到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腌制和酱料制作方法,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用餐场景。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时令性”的强调,不同章节会根据季节变化来推荐食材和菜式,比如夏季的清热解暑汤水,冬季的滋补大菜。这种与自然节律相结合的编排方式,非常符合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而且,书中并没有盲目追求高难度的“大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那些看似普通,但却是餐桌C位的日常菜品上,比如如何把一道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做到极致的嫩滑和入味,或者如何将“清炒时蔬”炒出“镬气”。这种对日常美味的深挖,让这本书的利用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解决我未来几个月每天的晚餐规划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上的运用,那种深沉的墨绿配上跳跃的朱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很有食欲感,但又不是那种俗气的鲜艳。内页的排版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字体选择清晰易读,行距和字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很合理,不管是放在厨房操作台边,还是随手翻阅,都显得很方便,不会像有些大部头食谱那样笨重。我注意到,作者在图片的选取上也非常讲究,每一道菜的照片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光线柔和自然,食材的纹理和油亮的色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道菜的口感会是怎样的。很多食谱书的图片看起来就像是工业制成品,但这本书里的成品图,总感觉是我家厨房里做出来的那个味道,非常真实可信,这一点对普通家庭烹饪爱好者来说太重要了。装订也很牢固,即便是经常被油烟和水渍“光顾”的厨房环境,我想它也能经受住考验,不会轻易散页。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食谱内容,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