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谁是美食家
定价:24.00元
作者:徐城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010927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的文人圈美食掌故读本,文化名家徐城北先生为您娓娓道来——
1、赫赫有名的谭府菜,谁是掌勺人,谁是菜品设计师?
2、老北京吃席有何规矩?
3、老北京看戏时桌上通常摆放什么点心?
4、张恨水和小饭馆有什么关系?
5、汪曾祺有何票友菜?
6、王世襄为何自备炊具与朋友聚餐?
7、美食家陆文夫*爱的菜品是什么?
8、台湾美食唐鲁孙去台前是何职业,这一职业为何成为他书写美食的重要积累?
9、香港美食家蔡澜的美食旅行团有什么故事?
10、丰泽园老堂头王元吉为白崇禧设计了一道什么菜品?
11、爆肚冯曾是哪一行的青年发明家?
等等……
内容提要
《谁是美食家》可视为文人美食的典范之作,汪曾祺、王世襄、陆文夫、张恨水、唐鲁孙、蔡澜等文化名人对待美食的态度和热情在本书中一一再现。徐城北书写美食中的文化情趣和韵味,兴致盎然,而不时穿插着的文人圈和梨园圈的美食掌故也为本书增添了不少鲜活的色彩。
目录
自 序
章 做人就做苏东坡
第二章 百年一遇袁子才
第三章 朱伯闲说谭家菜
第四章 张恨水·“吃小馆”·长篇小说群
第五章 住在珠宝市深处的爆肚冯
第六章 灿烂双星汪与陆
第七章 饮食文化三写家
第八章 西医直言费考量
第九章 意外收获丹麦行
第十章 病房缅想“人之初”
第十一章 美食未必可成家
第十二章 思索重读唐鲁孙
第十三章 参与再造全聚德
第十四章 名菜、饭馆与菜系
第十五章 持续攻坚楼上楼
后记
作者介绍
徐城北,戏曲研究学者,著有《京剧一百题》、《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京剧架子与中国文化》、《品戏斋夜话》、《品戏斋札记》、《梅兰芳与中国文化》、《一鸡三吃》、《品戏斋神游录》、《梅兰芳百年祭》等。退休后转行中华研究,对传统美食有独特的见解。
文摘
序言
老实讲,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学识深度远超我的想象。我能感觉到,在看似轻松的叙述之下,蕴藏着大量的案头工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典故的引用和背景的铺陈都恰到好处,既能让那些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会心一笑,也不会让初学者感到晦涩难懂。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平衡艺术。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思想和知识点融化在故事的肌理之中。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大家之作,往往是能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宏大叙事融入个体体验的。这本书无疑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它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如何更有效地去学习和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知识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光影流转,仿佛带着一股历史的尘埃和墨香,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它不像那些新潮的读物,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虚无的繁荣,而是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被时间磨砺得光滑圆润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生硬的教条,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思考着那些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深刻议题。读完之后,那种余韵久久不散,像是一盏在夜色中被点燃的油灯,光芒虽然微弱,却足够照亮你前行的迷茫。它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可以安放灵魂的净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些疑虑,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籍太多了,很难找到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但拿起这本书,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清香,立刻让我感觉有些不同。它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反而带着一种匠心独运的精致。阅读过程是酣畅淋漓的,文字的节奏把控得极妙,时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时而又像涓涓细流般温柔缱绻。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简直令人惊叹,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场景。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亲眼见证着那些事件的发生,那种强烈的代入感,是我在其他许多作品中难以寻觅的。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更激发了我对更深层次思考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是一种情绪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慰藉。在那些描绘人生起伏、世事变迁的篇章里,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未曾言说的迷惘和坚持,似乎都被作者精准地捕捉并描绘了出来。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阅读过程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性的温度,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无比的亲近和温暖。更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标准答案”,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探寻和定义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思考。这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它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生命体验的投射,是能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媒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可以用“浑然天成”来形容。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为了凑字数而强行拉扯情节,导致逻辑上的断裂和内容的空泛。恰恰相反,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都像是精密仪器中的一个齿轮,紧密咬合,推动着整体叙事的运转。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处理复杂关系和多线叙事时的技巧,处理得干净利落,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又避免了读者的阅读疲劳。对我这种比较注重逻辑和条理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架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就像搭建精美建筑的蓝图,每一个支撑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稳固而美观的整体。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性上,它更像是一次关于结构美学的展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