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别人去思考吧,我只管吃
定价:39.80元
作者:金文君,竣子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21263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食评论家、作家、《一把盐》作者左壮倾情作序推荐
不时不食,取材有道。
一年有四季,饭桌跟着季节走。
一天一道菜,
领略四季不同的味道。
内容提要
今天吃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每天做菜的书。
做菜从逛菜场开始,逛着逛着就知道今天吃啥了。也有特别馋什么的时候。买回来的食材,我从择捡到上桌,都是慢悠悠的,别人说我有瘾,我管这叫乐趣这本书准备了一年多,本来奔三百六十五道家常菜去的,太厚,只选了九十六。涵盖了一年的日子。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竣子,原名刘竣。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至今主要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平面设计,作品被美国、香港、德国等艺术机构、画廊、私人收藏。期间曾担任《财经日报》、《上海壹周》、触动传媒(TouchMedia)等多家媒体的视觉总监。2014年,参与策划并全案设计出版的《一把盐》、《入味》等图书成为美食文化类的畅销书。2006年获央视“美味中国”厨艺大赛冠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称得上是“反学院派”的典范。它大胆地使用了大量网络俚语和生活化的表达,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议题变得鲜活有趣。初读时,我甚至怀疑这是否是一本随便写写的博客合集,但越往后读,越能体会到这种看似随意的背后,隐藏着对语言精准度的把握。作者善于用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来阐述一个抽象概念,比如他将信息过载比作一个永远装不满的、需要不断添置新碗的餐桌,这个形象立刻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而且,书中不同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仿佛是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灵独白,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又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全景图。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抛出一个怎样幽默的观察,或者一个多么意想不到的类比,这让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初次翻开它的时候,我心里就忍不住冒出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小窃喜的感觉。它不像那些动辄谈论宏大叙事、深奥哲理的著作,反而带着一股子接地气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躺平”的潇洒劲儿。这让我立刻对作者想要探讨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教人如何偷懒或者完全放弃努力的“反鸡汤”,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社会中那种被无尽的“应该”和“必须”裹挟着的精神状态。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轻松甚至带着戏谑的笔调,解构着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要求我们不断“自我优化”的社会压力。读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章节时,我常常会心一笑,因为那不正是我自己那些雄心勃勃却又总是半途而废的计划的真实写照吗?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流畅自然,没有那种刻意的雕琢感,仿佛就是作者在咖啡馆里跟你面对面聊天时随口吐露的真言。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暂时从那些要求我们“多想一点”的桎梏中抽离出来,感受一下纯粹的“存在感”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中蕴含的哲学思辨,虽然被包裹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但其内核却非常扎实。它没有直接引用康德或尼采,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本真性”的强烈追求。作者似乎在挑战“意义制造者”这个角色,即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你必须为你的存在找到一个高尚的理由”的隐形契约。通过对“吃”这个最原始、最纯粹的生理需求的聚焦,作者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象征体系。吃饭,它不需要辩解,不需要论证,它就是存在的证明。这种对基础本能的回归,反而提供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自由。我读到一些关于决策疲劳的部分时,深有感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要求对每一个选择都进行深思熟虑,而这本书却温和地建议:有时候,让身体的本能在你疲惫时接管一切,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种“反智”的智慧,非常具有颠覆性,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勤奋”和“思考”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逻辑严密到令人窒息的学术论述,而是更偏向于一种随笔和观察的集合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日常琐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敏锐的洞察力。比如书中描绘某次等待外卖的心路历程,寥寥数语就将那种从饥饿到期待,再到食物送达时那种近乎宗教般的满足感勾勒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认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极大的生命张力。作者似乎在鼓励我们关注那些“非生产性”的时刻,因为恰恰是在这些放松和不设防的状态下,我们最真实的需求和感受才得以浮现。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严肃的书籍,而是在参与一场智力上的“慢跑”,不追求速度,只享受沿途的风景和偶尔出现的奇特发现。这种阅读体验非常舒缓,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精神上的镇静剂。它提醒我,生活不只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存在,过程本身的质地同样重要。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释然”。在读完许多教人如何成功、如何奋斗的书籍之后,我的内心常常充斥着一种“未竟全功”的焦虑。然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也许,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不断地攀登,而在于懂得欣赏脚下的风景,更在于允许自己偶尔停下来,好好享受一顿饭的片刻宁静。作者并没有提倡完全放弃责任,而是倡导一种更健康的“能量配比”。他似乎在说:社会需要思考者,但首先,你需要一个能够有效运作的身体和心智。而要维持这个基础,高质量的休息和无负担的享受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这种务实又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观点,让我放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包袱。看完这本书,我反而觉得精神上更有力量去面对那些真正需要深思熟虑的挑战,因为我知道,我不再是一个被过度透支的机器,而是一个懂得自我关怀的“食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