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菜知时节:我和95道时令菜肴的美丽约定 9787501991761

好菜知时节:我和95道时令菜肴的美丽约定 978750199176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蜜思 著
图书标签:
  • 美食
  • 菜谱
  • 时令菜
  • 家常菜
  • 烹饪
  • 健康饮食
  • 饮食文化
  • 生活方式
  • 95后
  • 美食日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1761
商品编码:3008079180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好菜知时节:我和95道时令菜肴的美丽约定

定价:28.00元

售价:16.8元,便宜11.2元,折扣60

作者:蜜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19917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四季顺时餐,美丽逆生长

48种应季食材,95道时令菜肴,200余幅手绘插画
带你品尝大自然中*应季的食材,一起珍惜生命中的每个二十四分之一

接地气的24节气食材生活手札

内容提要


雨水,惊蛰,春分,谷雨……寒来暑往,秋雨春风,在大棚菜越来越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今天,顺应节气过生活,吃时令新鲜蔬果渐渐成为了每个人的需求。其实,“应时而食”本就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古风中见时尚,改变中看坚持,时令蔬菜在今天也有了更多摄取营养的做法。本书以24节气为纲,介绍了人们饮食的四季变化和新鲜蔬菜的创意吃法,更用美好的手绘插图与散文配合主题,让你感受顺其自然的生活与创意带来的趣味和幸福。


目录


二月立春 雨水
香葱:星星点点的绿,是春意
葱花鸡蛋羹 葱油拌面
白萝卜: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酸甜脆爽腌萝卜 木耳炒白萝卜
虾皮萝卜丝汤
腊肉:是人间烟火味
胡萝卜炒腊肉 腊肉煲仔饭

三月惊蛰 春分
春笋:好的春日料理
腌笃鲜 油焖春笋
春笋蒸咸肉
韭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韭菜炒田螺 韭菜盒子
荠菜:三月三,荠菜赛牡丹
荠菜煮鸡蛋 荠菜豆腐羹
凉拌荠菜
鳜鱼:桃花流水鳜鱼肥
清蒸鳜鱼 松鼠鳜鱼

四月清明 谷雨
香椿:抓住春天的尾巴
香椿炒鸡蛋
莴笋:平常生活也是诗
清炒莴笋叶 莴笋炒肉丝
豌豆苗:自己种出春天滋味
豌豆苗拌香干 豆苗蘑菇汤
艾叶:好草知时节
艾叶粑粑

五月立夏 小满
苋菜:那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饭
蒜蓉苋菜 上汤苋菜
蚕豆: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
香肠炒蚕豆 蚕豆饭
芦笋:五月的清香
白灼芦笋 培根芦笋卷

六月芒种 夏至
空心菜:蔬中君子
肉末空心菜梗 腐乳空心菜
茼蒿: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炒茼蒿
豌豆:快乐的绿精灵
豌豆炒虾仁 青豆泥
西葫芦:百搭的夏日食材
西葫芦烩番茄 糊塌子

七月小暑 大暑
茭白:冰清玉洁水八仙
茭白肉丝 油焖茭白
毛豆:仲夏夜之梦
毛豆鸡丁 茶香毛豆
南瓜:只甜蜜,有时候也嫌太寡
小炒南瓜 咸蛋黄焗南瓜
苦瓜:青春时未必懂欣赏这细致淡雅
苦瓜炒鸡蛋 苦瓜酿肉

八月立秋 处暑
茄子:落苏节里落苏灯
少油地三鲜 蒜香茄条
鱼香茄子
冬瓜:心有百味,一身素淡
冬瓜绿豆老鸭汤 冬瓜茶
丝瓜: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荔枝爆丝瓜 蒜蓉粉丝蒸丝瓜

九月白露 秋分
芋头:源自泥土的爱意
梅干菜烧芋头 芋儿烧鸡
红豆芋圆甜汤
木瓜:枕畔香,清兴长
木瓜猪蹄汤 牛奶炖木瓜
木瓜烧带鱼
山药:叶连黄独瘦,蔓引绿萝长
黑木耳炒山药 蓝莓山药
凉薯:脆生生的地瓜
芦笋炒凉薯 凉薯鸡丁玉米粒

十月寒露 霜降
莲藕:千丝万缕总关情
香炸藕盒 3莲藕排骨汤
荸荠:江南人参,地下雪梨
荸荠银耳木瓜糖水 荸荠馄饨
紫薯:紫衣俏佳人
紫薯银耳汤 紫薯蛋挞
板栗:炒深黄,请君尝
香肠栗子饭 板栗烧鸡4
海鲜:吃之前,请先充满感情地亲吻它
香辣虾 清蒸螃蟹

十一月立冬 小雪
菜花:不浮夸的爱
西红柿炒双花 干锅菜花
芹菜:爱应像芹菜,健康又自然
西芹百合 香芹金针培根卷
油菜:这个冬天有点甜
香菇油菜 砂锅米线
柿子:冻干千颗蜜,尚带一林霜
柿子饼 柿子椰丝羹

十二月大雪 冬至
蘑菇:幸福的味道
椒盐蘑菇 奶油蘑菇汤
菠菜:铁甲铮铮小鹦鹉
菠菜炒鸡蛋 三色拌菠菜
冬笋:金衣白玉,蔬中一绝
烧二冬 酸辣汤
生姜:依旧是越老越有味
姜母鸭 姜汁可乐

一月小寒 大寒
大白菜:平平淡淡才是真
猪肉白菜炖粉条 辣白菜
胡萝卜:冬天里的一把火
胡萝卜汁 清炒胡萝卜丝
羊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萝卜炖羊肉 干锅蒜薹羊肉
大葱:调味“和事草”
葱爆羊肉 宫保鸡丁

作者介绍


蜜思=miss。
蜜思是我们,也是你们。蜜思是所有女孩们。
蜜思工作室是六个女孩的小小乌托邦,致力于通过图书为所有女孩提供实现美好生活以及追逐梦想的各种支持。
甜蜜生活,我们一起创造

蜜思小组:.douban./group/374157/
蜜思微博:weibo./u/2619139421
蜜思邮箱:imissyoumissmiss@163.(欢迎来稿)

文摘







序言



《味觉的史诗:穿越千年的人间烟火》 (一本关于食物、历史、文化与生活哲学的深度探索之作) 第一章:风土的馈赠——食物与地理的对话 本书并非仅仅记录食材的烹饪方法,而是深入挖掘每一道佳肴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脉络。我们将展开一场跨越广袤国土的味觉之旅,从北纬的凛冽到南方的湿热,探讨不同气候带如何塑造了独特的食材禀赋与饮食习惯。 一、南方的潮湿与丰饶:稻作文明的鲜美法则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雨量充沛,物产丰盛,孕育了以“鲜”为核心的烹饪哲学。本章将聚焦于水产的精细处理与河鲜的季节更替。例如,江浙一带的“时令”概念,如何与太湖的银鱼、长江的刀鱼紧密相连。我们将探究腌制、糟卤等技艺,如何巧妙地保存和提升食材的自然风味,而非用浓重的调味去掩盖。探讨“清淡”背后蕴含的对食材本味的极致尊重。书中详细分析了江南地区对于“嫩”与“时”的偏执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影响了园林式饮食的审美构建。 二、北方的刚毅与储存的智慧:谷物与肉类的厚重交响 对比南方,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食物的哲学转向了能量的储备与醇厚的口感。本章将着墨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饮食传统。小麦、黍米等主食的演变,如何催生出面食艺术的千变万化——从发酵的酸香到筋道的口感。深入解析北方腌制、风干、熏烤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是食物保鲜的手段,更是抵御严寒、延续生命力的文化符号。我们将剖析北方大块吃肉的豪迈背后,对于肉类精细分割与慢炖火候的深刻理解,例如对牛羊肉的处理,如何通过不同的香料组合(如茴香、豆蔻)来平衡其膻味,达到滋补与美味的统一。 三、西域的交融与碰撞:丝绸之路上的香料传奇 本书将目光投向广袤的西部地区,探究丝绸之路对中国饮食文化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香料,这一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元素,是如何一步步融入中原腹地的餐桌?本章将详细梳理如胡椒、孜然、红花等香料的引入路径、本土化适应,以及它们如何在新疆、甘肃等地的风味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重点解析“馕”这一古老食物的制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烤制技艺中蕴含的火候哲学。 第二章:火候的艺术——从铁锅到柴薪的物理学 烹饪的本质,是对热能的精准控制。本章将避开食谱的罗列,转而探讨“火候”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过程。 一、锅具的演变与热传导效率 从陶鼎到铁锅,再到现代的不锈钢锅具,材料科学的进步如何直接改变了食物的口感?我们将分析不同材质的锅壁厚度、导热系数、蓄热能力,如何影响了爆炒的“镬气”的产生与保持。例如,传统中式炒锅的弧形设计,如何通过受热面和侧壁的不同温度,实现食材在同一时间段内经历的“煎”、“炒”、“翻”等多个烹饪阶段。 二、时间的哲学:慢炖与闪灼的辩证法 本书将深度剖析慢炖(如老火靓汤、红烧)与快速翻炒(如小炒)在热力学上的差异。慢炖追求的是组织结构的缓慢分解与风味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温度稳定性的极致把控;而爆炒则要求温度瞬间达到食材的烟点之上,实现美拉德反应的极致爆发。我们将用科学的视角解读“恰到好处”的火候,它并非经验的累积,而是对物理规律的实践应用。 第三章:味道的结构——味觉的层次与平衡 食物的味道并非单一的叠加,而是多维度的平衡体系。本章致力于解构中餐味道的复杂结构。 一、五味调和的现代解读 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基本味觉是如何在中餐的体系中相互制约、相互成就的?我们将以经典的菜肴为例,分析其酸度的来源(醋、山楂、柠檬的差异),甜度的作用(平衡咸味、突出鲜味),以及“麻辣”这一复合味觉的神经学基础。重点分析“鲜味”的来源——谷氨酸钠与其他呈味物质的协同效应。 二、调料的身份:从药用到升华 姜、葱、蒜,这“三剑客”在中餐中扮演的角色远超调味。它们是去腥的介质,是芳香的基石,也是食物药理属性的载体。本章将追溯这些基础调料在古代医药典籍中的地位,理解古人如何将养生与调味融为一体。探讨酱油、醋、豆瓣酱等发酵产物的“时间价值”,它们是经过微生物转化而成的复杂风味系统。 第四章:餐桌的礼仪与精神——食物与社会结构 食物不仅是生存所需,更是构建社会秩序和情感连接的载体。 一、宴饮中的等级与秩序 中国的餐桌,是一部无声的社会学教科书。本章将分析传统宴席中座次安排、菜品上桌顺序、乃至敬酒文化中蕴含的等级制度与人际关系哲学。从“主陪”、“副宾”的设置,到公筷公勺的使用,都体现了对群体和谐的重视。 二、节令的仪式:食物与时间的绑定 每逢重要的节气或节日,特定的食物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仪式符号。这并非迷信,而是人类通过重复性的食物行为,来确认时间流逝、强化集体记忆的方式。本书将剖析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食物,如何超越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升华为一种文化密码。 三、家庭的“味觉基因” 味道的记忆是人类最持久的记忆之一。本章将探讨童年记忆中的某一道菜,其独特的味道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味觉基准线的。这种“家的味道”不仅是个人的偏好,更是家庭情感的无形纽带。 结语:寻味者与未尽的旅程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审视食物的全新视角,引导读者在品尝每一口食物时,不仅感受到其美味,更能联想到其背后的风土人情、历史沉淀与烹饪者的智慧。食物的探索永无止境,每一次的开火,都是与这片土地和时间的一次美丽约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质感,仿佛能透过纸面闻到新鲜蔬菜的清香。我不是那种厨房里的行家,顶多算个热衷于尝试新事物的“厨房小白”,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让我这个平时对下厨有些畏惧的人,竟然产生了强烈的跃跃欲试的冲动。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充斥着专业术语的烹饪指南,更像是邻家那位心灵手巧的大姐,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着她的秘密。我喜欢它叙事的方式,每一道菜肴的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关于时光流转、关于季节更迭的小故事,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与美食的深度对话。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内页,看看那些所谓的“时令”究竟是如何在平凡的食材中,被赋予了不平凡的生命力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教人如何去感知和珍惜自然给予的馈赠。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美食家,懂得的不仅仅是火候和调味,更是对“时令”二字的敬畏之心。市面上很多食谱都追求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任何食材,但这往往牺牲了食材本身最巅峰的味道。这本书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回归本源的朴实和真诚。我最欣赏它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比如对不同月份光照、温度变化如何影响某一种特定蔬菜口感的描绘,这种知识的深度,远超出了普通菜谱的范畴。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平时逛菜市场的习惯,不再只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推着走,而是带着目的性去寻找那些当季的“宠儿”。这是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消费和烹饪体验,让每一餐都变成了一次对大自然的致敬。我感觉我即将获得的,不只是几道菜的做法,而是一套全新的生活节奏和审美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浪漫的诗意,它将“好菜”与“时节”紧密联系,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时不食”的养生智慧。我倾向于相信,那些顺应自然规律的饮食,对身体的滋养也是最深层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食材新鲜度的敏感度,学会分辨不同时令食材的最佳赏味期。这不单是关于吃饱,更是关于“吃好”的学问。我设想中的阅读体验是,每当我翻开一章,就会被带入那个特定的季节场景,脑海里浮现出阳光下成熟的果实、清晨雾气中采摘的叶菜。这本书似乎在邀请我,用味蕾去记录和铭记时间的流逝,让厨房成为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自然的媒介。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评分

作为一个追求实用性的读者,我最关心的自然是菜谱的易操作性。虽然这本书的意境很高,但我最害怕的就是那种“看起来美,做起来难”的食谱。我希望它能在保持其诗意表达的同时,也能提供清晰、可复制的步骤。我猜想,作者一定非常懂得普通人厨房的局限性,所以她一定会在文字中巧妙地平衡那种理想化的描述与现实操作之间的落差。我期待看到那些针对特定季节食材的巧妙搭配,比如如何在初春时节,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最大化地激发荠菜或春笋的本味。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既有情怀,又不失硬核的指导性,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份可以陪伴我度过一年四季的厨房伙伴。这种平衡感,是衡量一本优秀食谱的关键指标。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装帧和整体气质吸引的。它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不同于那些色彩斑斓、主打快手菜的现代烹饪书。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慢生活的推崇。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厨房里耐心等待食材苏醒的那种心境。这种“慢”不是效率低下,而是一种精心的雕琢,是对每一个环节的尊重。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食材处理的细节描述,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决定一道菜成败的,恰恰是那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准备工作。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那种不动声色、却能将家常味道提升到艺术层面的烹饪哲学。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用心对待每一餐,生活中的美自然会涌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