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特的葡萄酒快速入门
定价:39.90元
作者: 马特·斯金纳,贺紫荃,阮清钰,王琤译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28
ISBN:9787549110759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对葡萄酒不太了解但又感兴趣的年轻人。
马特给初遇葡萄酒的你的建议:
建立渠道,获得新品酒资讯
调控温度,品尝风味美的酒
不拘一格,找出私家餐酒搭配
小心陈放,营造合适贮存环境
内容提要
《马特的葡萄酒快速入门》写给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深感热爱,却更感茫然的你。去哪儿才能挑合适的葡萄酒,如何搭配美食,在现代都市中怎么贮存爱酒,以至如何认识葡萄酒酒标、了解酿制年份的特点、怎么在餐厅点选葡萄酒等,作者无不一一娓娓道来,涵盖了所有你渴望了解的葡萄酒知识。
马特,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畅销书作家,曾为英国多家报纸葡萄酒专栏作家。他的视野横跨新、旧葡萄酒世界,写作风格轻松明快,笔墨充满了热情,不但教你迅速掌握新颖的葡萄酒品鉴知识,还教会你怎样享用葡萄酒,让这美妙的酒浆注入生活,从此在朋友面前大放异彩,充满自信地迈向葡萄酒专柜。
目录
作者介绍
马特·斯金纳(Matt Skinner),1974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当过侍酒师、葡萄酒咨询师。2001年,应名厨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之邀,赴伦敦共同创立“十五”主题餐厅(FifteeRestaurant),并担任葡萄酒团队经理,开始长期为葡萄酒专栏撰写文章,出席相关电视节目。2008年返回墨尔本定居。
曾出版《渴望的事业(Thirsty Work)》、《酒浆》、《马特·斯金纳的葡萄酒指南》等数本畅销书,其中《酒浆》译成10种语言,发行于19个国家、地区,并于2007年获《世界美食烹饪书》“年度英国佳葡萄酒指南”的好评。
文摘
(正文P29-31)
软木塞都去哪里了?
你上次打开一瓶用软木塞封着的葡萄酒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说的可不是那些塑料复制品,是实实在在的正品,真正的软木塞。
没准儿不久之前你还找得到这样一瓶葡萄酒。如今我们有橡皮塞、玻璃塞、铝制螺纹盖、锡制瓶盖,还有那些可怕的塑料复制品。但是,所有真正的软木塞都去了哪里?
从酿酒商到消费者,软木塞还是的封装方式,其他封装方式仍然被认为不上档次。软木塞有天然弹力,密度很高相当结实,具半透气性却又不易渗透。在过去1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软木塞都是葡萄酒产业的批量封装选择。当然这么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一瓶葡萄酒的陈化过程中,氧气可透过软木塞缓慢而又持续地进入酒瓶,对某些(但并非)葡萄酒而言,这会产生令人惊艳的效果。这些由可持续资源制造并且可以回收利用的软木塞几近,只不过意外总会发生。
让人害怕的是,你买了一瓶软木塞封装的葡萄酒,拔出瓶塞倒出酒,有相当轻微的木塞味,但你没留意就喝了下去,结果发现自己不太喜欢这味道,于是决定以后都不会再买这个牌子的酒了。这是酿酒商真正担心的事情。所以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很多酿酒商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封装选择。让我们来看看种类繁多的封装材料吧。可以这么说,葡萄酒行业并未完全放弃软木塞,但同时也在不停寻找好的替代品,做点功课看自己偏爱哪种封装,但不管你选择什么,请答应我千万别让审美、成见或是过时的传统牵着走。
2006年,源自英国的国际葡萄酒挑战赛宣布,在参赛的13,477种葡萄酒中,有7.2%,或者说是每14瓶中有1瓶有异味。这些有异味的葡萄酒中,差不多有一半的问题是出在封装上:大约28%是软木塞污染,将近17%是由于封装失误导致的氧化,还有5%是因为有问题的螺纹瓶盖。
(正文P68-69)
玻璃酒杯
忘了那些锡制高脚杯吧,要是你打算把钱和时间拿去投资品质更好的葡萄酒,不济也得买几个像样的玻璃酒杯用来喝酒。
这就好像是从一台便携式黑白电视机进化到了一台42寸宽屏背投式数字彩电,玻璃酒杯和玻璃杯的差异肯定让你吓一跳。跟开瓶器一样,玻璃酒杯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跟大小;有些价廉物美,有些则贵得离谱。不论何种类型、国家、地区和风格,只要说得出来,差不多就肯定能到相对应的酒杯。每喝一种酒就要用到配衬的酒杯,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会告诉你方便易行的办法。
我在家里会用到三种不同的玻璃酒杯:笛型香槟杯,通用葡萄酒杯,还有一只比它稍微大一点的杯子,用来喝更醇厚一些的红酒。我可以告诉你,三种酒杯就很多了。你不必在葡萄酒杯上花大钱,但去买酒杯的时候有些注意事项得知道。对初学者来说,你需要的只是一只干净的酒杯,没有花俏的图案、颜色或材质,就是那种透明到你一眼就能看到里面装的是什么的。然后,你的酒杯要有杯颈。虽然这可能不符合当下无颈葡萄酒杯的潮流,但有颈酒杯意味着你的手不会接触到杯身,也就是说不会改变葡萄酒的温度。
酒杯的形状也很重要。虽然酒杯的大小有很大差别,但几乎所有玻璃酒杯的杯身都是底部较宽,越接近杯口越窄的梯形,这种形状有助于留住酒的香气。后要记住的是,酒杯的制作材料(钠钙玻璃还是铅晶质玻璃)和制作工艺(手工制作、机器生产,或两者兼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酒杯终的价格。
后,一旦你买到了合适的酒杯,请要善待它们。用洗普通碗盘的方式清洗没问题;不然就用热肥皂水手洗;千万别用外面卖的碗盘清洗液,因为常常会留有一股很重的味道。如果手洗的话,那就直接放到冷水下冲洗,这样可以避免杯壁出现条纹痕迹。把酒杯倒放晾干,再用厚棉布或亚麻酒杯罩布擦亮。崭新的茶巾也可以,只要它够干净。存放时保持酒杯直立,好放进碗橱里,尽量不要让它们沾上厨房的味道或蒙上灰尘。
……
序言
选购P1
起初1
做个聪明自信的买家 2
买酒去! 5
超市:价格有竞争力 6
连锁店:享受专业服务 8
独立酒铺:踏上美好的品酒之路 10
网购:偶遇珍品 12
饭店:咨询侍酒师 13
游览葡萄园 16
从酒瓶开始研究 23
看懂葡萄酒酒标 24
为什么有些酒瓶要比其他大? 28
软木塞都去哪里了? 29
其他的瓶塞 31
为什么要换成金属旋盖? 36
葡萄酒的知识:事实,还是流言? 39
为什么这瓶比那瓶贵? 40
好年份是怎样炼成的 42
葡萄酒的新世界和旧世界 45
生产绿色葡萄酒 47
葡萄酒和健康 51
品酒P61
爱上你的杯中酒 62
上酒 65
弄个趁手的开瓶器 66
玻璃酒杯 68
醒酒器 71
调控酒的温度 72
怎样开气泡酒 75
怎样开葡萄酒 77
品尝 81
观色 82
闻香 84
品味 85
感受味道的位置 87
怎样发现味道不对 89
怎样描述气味和滋味 91
配餐P97
多试几个搭配方案 98
餐酒搭配法则 101
重量 102
风味 104
酸度 106
单宁 107
甜度 108
温度 110
美食美酒的搭配方案 113
看菜下酒 114
各国风情 123
四季花样 125
找出自己爱的家常搭配 130
棒的餐酒搭配 132
贮存P143
小心空气! 144
已开瓶的葡萄酒 147
开瓶酒保鲜 148
没开瓶的葡萄酒 152
葡萄酒陈化后都会变好吗? 155
时间会怎么改变葡萄酒? 156
好尽快品尝的浅龄葡萄酒 159
适合放一两年再品尝的葡萄酒 162
需要“沉睡”的葡萄酒 164
建个属于你的简易酒窖 167
一个藏酒的传奇故事 168
在哪儿建酒窖? 169
窖存方式 172
投资葡萄酒 175
你为什么要投资葡萄酒? 177
投资葡萄酒的注意事项 178
附录:葡萄酒术语表 182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介于严谨的学术论述和轻松的散文之间,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带着一种享受艺术品的愉悦感。作者似乎对葡萄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穿插了许多关于酿酒历史和地域风情的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他描述某个特定山谷的土壤如何影响了当年收成的葡萄风味时,那种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葡萄园之中。我之前看其他资料时,总是记不住那些复杂的年份和产区信息,但在这本书里,这些信息被巧妙地融入到故事背景中,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喝”的书,更像是一本“带你进入葡萄酒世界”的邀请函,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封面设计得简洁大气,用色考究,一看就知道是内涵丰富的专业书籍。我本来对葡萄酒知识了解得非常有限,顶多知道红酒白酒,对产地、年份、配餐这些更是云里雾里。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很合理,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学习的部分。尤其是那些术语的解释,用词非常精准,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概念用日常的语言进行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葡萄品种的介绍部分,图文并茂,每一种酒的特性描述得栩栩如生,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品尝过那些美酒一般。翻阅起来非常流畅,让我对阅读这件事重新燃起了极大的热情,期待接下来的深入学习。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超乎想象的。作者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在餐厅点酒时如何不动声色地询问侍酒师,以及如何根据预算在超市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这些“临门一脚”的技巧,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所缺失的。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餐酒搭配的章节,它没有给出僵硬的“牛排配红酒”的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酸度、单宁与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的相互作用原理。这使得读者在面对不熟悉的菜肴时,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搭配尝试。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笔投资物超所值,它正在切实地提升我的日常社交体验和生活情趣。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消费者,我一直想系统地学习一下如何挑选和品鉴葡萄酒,但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页的专业教材实在让人望而却步,总觉得门槛太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它没有一开始就灌输那些拗口的侍酒规则,而是从最基础的“闻香”和“观色”开始讲起,循序渐进。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鼓励探索的精神,他反复强调品酒是一个主观的、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一场死板的考试。这种亲切的态度大大缓解了我初学者的焦虑感。读完前几章,我回家尝试着对着家里的几瓶酒进行“练习”,竟然真的能分辨出一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微差别了。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让人充满了成就感,也让我对未来的品鉴之旅充满了信心。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担心它会是那种充斥着过度商业化推荐的“速成指南”。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对作者的客观和深度表示由衷的敬佩。书中对各种主流和非主流酒款的分析,都保持了一种公正的态度,没有明显的偏向性。它强调的是理解背后的原理,比如发酵过程对最终风味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推销某个品牌的“爆款”。特别是关于酒窖储存和醒酒技巧的介绍,讲解得非常细致到位,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支撑,而非空泛的经验之谈。这对于希望建立长期、扎实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本厚实的作品,绝对称得上是入门必备的“真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