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招牌家常菜
定价:32.80元
作者:甘智荣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47674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让招牌菜变成“妈妈”牌
家里就能做出的绝妙好味道
从选料到制作
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说明
并配有精美菜品图及详细步骤图
让你和家人吃得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将美味和营养结合,将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的家常菜分为4个类别:素菜、畜肉、禽蛋和水产。每个类别中分别精选了20道左右的精美家常菜,从选料到制作,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配有精美菜品图以及详细步骤图,一步一步教您变身大厨,轻松做出餐厅级的招牌菜。
目录
招牌菜烹调小窍门
如何妙用家常调味料/ 6
如何减少蔬菜营养的流失/ 7
正确烹饪水产品的方法/ 8
章
招牌素菜(20道)
蒜蓉炒小白菜/ 10
平菇油麦菜/ 12
红烧油豆腐/ 14
千张丝炒韭菜/ 16
韭黄炒胡萝卜丝/ 18
黄花菜炒木耳/ 20
黑椒口蘑西蓝花/ 22
滑子菇炒上海青/ 24
秘制白萝卜丝/ 26
酸辣土豆丝/ 28
……
第二章
招牌畜肉菜(19道)
第三章
招牌禽蛋菜(19道)
第四章
招牌水产菜(18道)
“大厨请到家”系列
◎拉花咖啡1
◎拉花咖啡2
◎ 119 种蛋糕
◎ 107 种西式点心
◎ 114 种中式点心
◎ 111 种面包
◎家常小炒
◎养生家常菜
◎下饭的美味川菜
◎绝味家常湘菜
◎经典家常粤菜
●招牌家常菜
◎家常菜2688 例
◎ 怀孕40 周营养餐
作者介绍
甘智荣,中国烹饪大师,精通粤、川、湘等菜系,擅长冷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工艺,对新派菜品的研发天赋,能将当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调味工艺及烹饪技法组合。长年开设家常菜、食品雕刻、厨师进修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及远程教学课程,受到众多厨艺爱好者的喜爱。从事烹饪工作二十多年来,曾荣获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大厨奖、环球厨神国际挑战赛银奖等荣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基于封面和书名建立的初步认知。它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对人性、社会结构,乃至时间流逝等宏大命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X光眼”,能够穿透日常生活的表象,直抵核心的困境与挣扎。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他从不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每个人物行为背后的复杂动因和内在逻辑。即便是反面角色,你也能从他们的遭遇中看到一丝人性的挣扎和可悲之处。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过往的某些认知和判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考框架被轻轻地撼动了一下,这不是那种说教式的灌输,而是通过故事体验带来的、更深刻的自我认知重塑。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成熟和克制,它没有过度使用华丽辞藻堆砌的辞藻,但每一个用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准而富有张力。作者似乎对语言的颗粒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能够用最经济的文字,传达出最复杂的情感和意境。尤其是一些对话场景,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人物的性格、当时的处境,甚至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张力,都通过看似平淡的几句你来我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根本不需要旁白去刻意解释。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光影和声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艺术电影,所有的冲突和情感都在“留白”中得以升华。这种文字的“质感”,是很多浮躁的当代作品所不具备的,它要求读者也带上一种沉静的心态去阅读,去体会字里行间未曾言明的深意。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默默回味某一个句子,感叹作者是如何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复古的色调,光是摆在书架上,就好像自带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拿在手里,指尖触及的触感非常舒服,完全没有廉价塑料印刷品的生硬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虽然不是那种极端亮白的纸张,但恰到好处的米黄色调,让长时间阅读时眼睛的疲劳感减轻了不少,这对于喜欢窝在沙发里一头扎进书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别提那种油墨的味道,不是刺鼻的化学味,而是一种淡淡的、混合着纸张纤维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深呼吸一下,仿佛提前进入了书中所描绘的世界。装订线处理得也很平整,书页可以完全摊开,无论你习惯左手托着还是右手拿着,都不会有那种“书本跟我作对”的感觉,翻页时也极为顺滑,让人体验感直线上升。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而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堆砌起来了事。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恰到好处,既能保证足够的阅读视野,又方便携带,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周末咖啡馆小憩,都能轻松地揣进包里,随时随地开启阅读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巧妙,它不是那种一开篇就抛出所有悬念、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快节奏小说,而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讲书人,娓娓道来,张弛有度。你会被那种缓缓渗透进来的氛围感深深吸引,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用几笔看似闲笔的白描,勾勒出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例如,描绘某个场景时,他会花费大段笔墨去刻画光影的变化和空气的湿度,但你丝毫不会觉得拖沓,反而觉得正是这些细节,让那个场景鲜活得仿佛触手可及。我常常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阅读速度,不是因为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文字的美感让我想要细细品味。那种韵味,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高潮部分的布局也处理得极为精妙,它不会采用突兀的、让人措手不及的转折,而是像一条河流,水流在平静中积蓄力量,等到关键时刻,那种情感的爆发是水到渠成的,充满了力量感和必然性,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复,需要合上书本,静坐片刻才能整理好思绪。
评分从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它采用了一种极为高明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传递这些信息。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背景设定、文化细节或者某种专业领域的知识点处理上,下足了功夫进行了扎实的考据和研究。然而,这些知识点并非僵硬地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而是完全融入了人物的行动、环境的描写和情节的推进之中。举个例子,当你读到某个历史事件或某种传统技艺的描述时,它不是突然跳出来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插条,而是自然而然地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环,既满足了情节的需要,又潜移默化地普及了知识。这种将“知识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的技巧,使得阅读体验不仅是愉悦的消遣,更是一种高效且愉快的学习过程。对于我这种既追求文学享受又渴望获得新知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大的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