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龙-来自巴黎的甜点-附赠马卡龙纸模22个

马卡龙-来自巴黎的甜点-附赠马卡龙纸模22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具圣姬,乔琳 著
图书标签:
  • 甜点
  • 马卡龙
  • 烘焙
  • 法式甜点
  • 巴黎
  • 食谱
  • DIY
  • 甜品制作
  • 赠品
  • 烘焙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百图书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3077
商品编码:301130668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马卡龙-来自巴黎的甜点-附赠马卡龙纸模22个

:45.00元

作者:(韩)具圣姬 , 乔琳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81930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与马卡龙成为好朋友吧!
自16世纪以来,在法国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的大力追捧下风靡法国的马卡龙一直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高贵的气息,让人感觉很难贸然接近。其实,马卡龙更像一个敏感的朋友,当你敞开心扉,充分地了解马卡龙的内在之后,就一定会和它成为挚友。这位朋友会用它的酥脆、香甜和柔软,默默地安慰着你。本书可以帮你了解马卡龙的世界,还会教你依据不同食材来享用马卡龙的多种方法。虽然要倾注很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够打动这位朋友,然而“为了将温暖和喜悦传达给某个人”而制作马卡龙的时光一定会成为*幸福的记忆!

内容提要


如果您想制作地道的巴黎马卡龙,但因为觉得很难和很复杂而犹豫的话,请阅读《马卡龙:来自巴黎的甜点》这本书吧,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外壳酥脆的口感,内部却湿润、柔软而略带黏性马卡龙的历史、种类、烘焙工具、材料、做法等内容,告诉您关于马卡龙制作的一切,按照说明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跟着做,您可以拥有专家的手艺。每个制作方法旁边都配有提示和理论说明,您可以更简单地掌握要领。只要体验一次烘焙马卡龙的过程,就会忍不住想再做出更多中马卡龙,实在乐趣无穷!

目录


作者介绍


具圣姬
咖啡馆店主,深谙制作糕点的乐趣。
在蓝带国际学院修完西点制作课程后,目前经营着一家名为“白色圣诞节”的烘焙作坊,产品深受欢迎并拥有众多的忠实粉丝,在烘焙美味的马卡龙和蛋糕中度过甜蜜的每一天。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不包含您提到的《马卡龙-来自巴黎的甜点-附赠马卡龙纸模22个》中的任何内容。 --- 《探寻失落文明的足迹: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与考古发现》 作者: 艾尔莎·凡尔纳(Elsa Verne) 出版社: 寰宇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页数: 588页 装帧: 精装,附赠高清地图集与文物复刻图版 ISBN: 978-987-6543-21-0 --- 内容提要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边界总被未解之谜所环绕。在无数传说中,一个闪耀着黄金光芒、拥有惊人科技与哲学智慧的岛屿文明——亚特兰蒂斯,始终占据着最引人入胜的一席之地。柏拉图的寥寥数语,在两千多年间激起了无数探险家、历史学家和神秘学爱好者的想象与追寻。 《探寻失落文明的足迹: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并非一本停留在浪漫臆想的奇幻读物,而是一部融合了严谨历史考证、地质学分析、海洋考古新发现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度力作。作者艾尔莎·凡尔纳,一位享誉国际的考古语言学家,耗费近二十年时间,走访了地中海、大西洋沿岸乃至加勒比海的多个关键区域,试图从传说与现实的夹缝中,为这个“比雅典更古老,比埃及更伟大”的失落帝国寻找可能的物理证据。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迷雾,进行一场跨越数千年的知识远征。 第一部分:神话的起源与文本的解读 本部分将从亚特兰蒂斯概念的源头——柏拉图的《提买欧篇》与《克里提亚斯篇》——入手,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 1.1 柏拉图的蓝本:历史的真实与哲学的隐喻 凡尔纳教授首先探讨了柏拉图写作此故事的真实意图。他是否仅仅是为了构建一个理想国的反面教材,还是确有其事,只是经过了口耳相传的夸张与失真?本章深入比较了古希腊文献中对“海神之子”的记载,以及与同时期埃及、腓尼基文明的对比,揭示了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地理坐标和时间锚点。 1.2 全球范围内的“大洪水”叙事 亚特兰蒂斯的沉没常与全球性灾难联系在一起。本章广泛搜集了美洲印加、玛雅文明,以及亚洲印度教经典中关于“世界毁灭与重建”的洪水传说,尝试构建一个跨越地域的早期人类共同记忆模型,探究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否是这一宏大叙事中的一个具体案例。 1.3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亚特兰蒂斯热” 在探寻古代证据之前,本书回顾了近代早期对亚特兰蒂斯的重新热衷。从弗朗西斯·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到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解析了人们如何在社会动荡和科学萌芽的时代,将对理想社会的寄托投射到这个失落之岛上。 第二部分:地质学的追问与海洋深处的探索 真正的挑战在于将口述历史转化为地质学上的可能性。本部分聚焦于科学勘探的成果。 2.1 大西洋洋中脊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审视 传统的观点倾向于将亚特兰蒂斯置于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本书详细阐述了近五十年来的深海测绘数据,特别是针对亚速尔群岛(Azores)附近海底山脉的声呐成像结果。作者提出了一种“半沉没平台假说”,即亚特兰蒂斯并非瞬间沉入万米深渊,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被海水淹没。 2.2 火山爆发与特拉(Thera)的启示 对于许多学者而言,米诺斯文明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圣托里尼岛火山爆发)是亚特兰蒂斯故事最可能的现实原型。本书并未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而是深入分析了特拉岛火山喷发对爱琴海沿岸文明的连锁反应,并对比了特拉岛的文化特征与柏拉图描述中的“同心圆城市结构”的差异,指出两者可能共享一个更早期的、共同的文化源头。 2.3 深海考古的“禁区”与新发现 作者详细记录了她参与的数次深潜考察。其中,对于巴哈马群岛比米尼路(Bimini Road)的人工结构争议进行了最前沿的分析。通过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海床下沉积物的分析,本书提供了新的证据,以判断这些看似规整的石块是自然形成的砂岩,还是古老建筑的遗骸。 第三部分:技术与文明的猜想——亚特兰蒂斯科技树的重构 如果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他们的技术水平必然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文明。本部分尝试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推测其可能的科技成就。 3.1 能源与冶金的谜团:奥里哈尔肯(Orichalcum)的追踪 柏拉图提到亚特兰蒂斯使用一种比黄金更珍贵的金属——奥里哈尔肯。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古代文献中对这种“会发光”金属的描述,并结合现代冶金学的知识,探讨了它是否是一种天然的铜锌合金(如黄铜),或者是一种具有电学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作者还追溯了地中海东岸(如塞浦路斯和黎凡特地区)古代采矿遗址的痕迹,试图寻找其工业基础。 3.2 城市规划与水利工程的智慧 亚特兰蒂斯城市的同心圆设计不仅是美学体现,更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水利与防御系统。本书通过三维建模技术,重建了假想中的亚特兰蒂斯中心城区,分析了其运河系统、潮汐利用以及巨型港口的设计,论证了这种结构在古代工程学上的超前性。 3.3 哲学、法律与社会结构 超越物质层面,本书深入探讨了亚特兰蒂斯人的社会组织。在“神圣血统”的统治下,他们的法律体系如何维系一个资源丰富但权力集中的社会?本书将柏拉图的描述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其海上霸权与相对和平的社会结构)进行对比,推测亚特兰蒂斯内部的阶层矛盾可能是其最终覆灭的内在原因。 结语:我们为什么仍在寻找? 《探寻失落文明的足迹》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板上钉钉地“找到”亚特兰蒂斯,而是展示人类对完美文明、对未知起源永不磨灭的探求精神。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这个永恒的谜团提供了一份最新、最全面的智力地图,引导读者从神话的浪漫想象中抽离,转而从历史的碎片、地质的证据和人类文明的共性中,重新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文明的脆弱性。它提醒我们:每一次对过去的深入探究,都是对未来的预警与启迪。 ---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 超过百幅高清卫星图、地质剖面图和文物复原图。 专家访谈: 收录了多位海洋地质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独家访谈记录。 数据驱动: 详尽的年代测定数据和考古报告引用,确保科学严谨性。 地图集: 附赠一本专门的《古代地中海与大西洋遗址勘探地图集》,标记了所有关键考察点的位置与深度数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工具”和“精确度”要求极高的人,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专业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烘焙书会一带而过,但这本书花了好大的篇幅来讨论工具的选择——从面粉筛的目数选择到硅胶刮刀的硬度,甚至连烤盘的材质对马卡龙裙边形成的影响都有涉及。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精准度的烘焙爱好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深挖是极其宝贵的。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电子秤”的精确度在制作小批量马卡龙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换算表,将克数转换成了常用的勺、茶匙单位,方便了那些没有专业高精度电子秤的读者。此外,书中关于“烤箱校准”的建议也十分到位,提醒读者很多家用烤箱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存在偏差,并教我们如何用简单的水浴法来粗略测试烤箱的真实温度区间。这种严谨和科学的态度,让这本书摆脱了许多家庭烘焙书的随意性,更像是一本入门级的实验室指南。有了这些基础的严谨铺垫,后续的成功率自然就有了保障。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本来是有点冲动的,因为我之前尝试过好几个网上的教程,不是配方不全就是步骤含糊不清,搞得我厨房一团糟,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心灰意冷。但这一本的排版和结构设计,立刻就吸引了我。它不是那种只罗列食谱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带有“故障排除指南”的专业手册。特别是书中关于“为什么会失败”的章节,简直是救星!它没有敷衍地让你重做,而是详细分析了环境湿度、糖粉的细腻程度、搅拌手法(折叠的次数和力度)对最终成品的影响。比如,它提到了在梅雨季节制作时需要额外增加烘烤时间和降低烤箱温度的微调建议,这种贴近实际操作的细节,只有真正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作者才能总结出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内馅的创意部分,不只是停留在经典的甘纳许,还引入了柠檬凝乳、咸焦糖坚果酱等多种搭配,让原本单一的马卡龙体验瞬间丰富了起来。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会做马卡龙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配料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味的甜点艺术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教会了我们“思考”和“调整”,而不是机械地模仿。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觉呈现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必须给它打一个满分。现在的甜点书,如果图片不够吸引人,光靠文字是很难留住读者的。这本书的摄影风格非常大气且高级,它捕捉到了马卡龙在不同光线下反射出的那种微妙的釉光,色彩的饱和度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仅仅是看着图片就已经能感受到那份酥脆和甜美。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步骤图并非那种草草了事的成品展示,而是对关键步骤进行了特写放大,比如蛋清打发到出现细密气泡的瞬间,或者巧克力甘纳许混合时乳化的过程,这些只有通过高清特写才能捕捉到的细节,对于判断操作是否到位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时候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识别出“对的状态”,而这本书通过精准的视觉引导,极大地弥补了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无价之宝,它让我对手持刮刀的那种“感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每次制作前,我都会先翻到对应的图片,确保自己的状态与之吻合。

评分

坦白讲,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在“文化背景”和“仪式感”上的铺陈。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封来自法国甜点文化的邀请函。作者在介绍基础知识时,穿插了许多关于马卡龙历史的有趣轶事,比如它如何从修道院走向皇室,再到如今成为全球流行的“法式微笑”。这种背景知识的补充,让我在制作过程中多了一层对这份甜点的敬意和理解,不再觉得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夹心饼干。在“如何享用与搭配”的章节里,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用不同的茶饮,比如伯爵茶或清新的绿茶来平衡马卡龙的甜腻感,甚至还给出了用马卡龙装饰下午茶塔的建议。这使得整个烘焙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厨房劳作,而变成了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的实践。当我把亲手制作的马卡龙摆在朋友面前时,我不仅是在分享美味,更是在分享这份从书中汲取的优雅与情调。这本书成功地将“制作”与“品味”这两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了整体的体验层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烘焙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法式甜点那种精致与美味心生向往,特别是马卡龙,那种色彩斑斓的外观和复杂多变的口感,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那种“高冷”的印象瞬间就被打破了。作者的文字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大姐在手把手教你。她没有用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每一步操作的关键所在,比如蛋白打发的不同阶段“硬挺如山峰”和“湿润有光泽”的区别,用非常直观的比喻让人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基础马卡龙壳的配方做了非常细致的拆解,不仅仅是材料克数上的精确,更是对“风干”时间这种“玄学”环节的科学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糖心”或者“不开裙边”。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尝试了基础的香草味和覆盆子味,结果成功率高得惊人,外壳酥脆,内部湿润而有嚼劲,成功“封边”的裙边像小小的蕾丝花边一样漂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法式烘焙平民化,让我在家也能做出媲美专业甜品店水准的马卡龙。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手作甜点抱有热情却又有点胆怯的新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