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针灸秘验与绝招
原价:25元
作者:彭静山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538155389
字数:180000
页码:2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9787538155389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针灸要旨,介绍了针灸六要、选穴准则、配穴纲要、针刺手技、灸法要诀和针具妙用,对针灸所能应用到的基本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为针灸秘验,介绍了病位分部、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针灸疗法,对60余种常见病症的针灸、取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附有病例。第三章为针灸绝招,介绍了穴位妙用、独特疗法和疾病快速疗法,对某些穴位的非常规应用以及某种疾病的快速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于书中介绍了很多特效绝招和方法,如首尾循经取穴、两端循经取穴、远端循经取穴等,涉及到了很多不常用穴位。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对每种疾病都配有穴位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示仅标出了穴位在体表上的位置,至于取穴的深度和行针角度,还需参照书中介绍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针灸要旨
第一节针灸六要
 一、辨证精
 二、取穴准
三、手法明
四、善妙用
五、病适应
六、贵于恒
第二节选穴准则
 一、触诊选穴
 二、病因选穴
三、病机、病位选穴
四、随证取穴
第三节配穴纲要
 一、七方十二剂
二、常用配穴方法
第四节针刺手技
 一、手技训练
二、进针手技
三、起针手技
四、补泻手技
五、无痛扎针法
六、指力是基础
七、针灸应注意的穴位
第五节灸法要诀
 一、灸疗工具
二、艾绒制法
三、灸法适应证
四、灸的种类
五、灸法治疗心得
第六节针具妙用
 一、毫针
二、圆利针
三、三棱针
四、梅花针
五、皮内针
六、揿针
七、芒针
八、角针
九、陶针
十、火针
十一、锭针
十二、小儿针
十三、挑刺法
第二章针灸秘验
第一节病位分部针灸疗法
 一、头部
二、面部及五官
三、颈部
四、胸背部
五、腹部
 六、腰臀部
七、上肢
 八、下肢
 九、针灸保健与养生
第二节内科疾病针灸疗法
 一、疼痛
二、偏瘫
三、痿证
四、顽固性面瘫
五、热证
六、痫证
七、癫狂
八、厥证
九、惊厥
十、感冒
十一、肝炎后期
十二、喘息
十三、胃脘痛
十四、腹痛
 十五、癔病
十六、高血压
十七、低血压
十八、心律失常
十九、眩晕
二十、泄泻
二十一、呃逆
二十二、神经衰弱
二十三、痹证
二十四、震颤
二十五、遗尿
二十六、癃闭(小便不通) 
二十七、阳痿
二十八、遗精
二十九、疝气
第三节外科疾病针灸疗法
 一、阑尾炎
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三、胰腺炎
 四、痤疮
五、神经性皮炎
六、湿疹
七、扭挫伤
八、截瘫
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十、外科临证点滴
第四节妇科疾病针灸疗法
 一、痛经
 二、经闭
三、崩漏
四、带下
 五、子宫脱垂
六、妊娠呕吐
七、胎位不正
八、不孕症
九、脏躁
第五节儿科疾病针灸疗法
 一、急慢惊风
二、小儿腹泻
三、疳疾
四、杂证验方
第三章针灸绝招
第一节穴位妙用
 一、身柱穴可强壮身体
 二、失眠特效穴
三、治脑三穴
四、翳风治牙痛
五、四缝穴治小儿疳疾
六、肝肾四穴治疝气
第二节独特疗法
 一、截根疗法
二、皮内针十法
三、甩针挂钩疗法
第三节疾病快速疗法
 一、针刺后遗痛
二、大接经调肝肾
三、腰痛针术
四、痛点止痛法
五、快速降压
六、首尾循经治疔毒
七、便秘
八、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九、慢性喉炎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尤其是在阅读那些描述特殊针刺手法的部分。我尝试去复现书中所提及的某些被称作“绝招”的操作,比如某种特定的捻转手法,用于加强对深层肌肉的刺激。这种手法要求操作者对得气感的捕捉异常敏锐,书中通过对比描述了“似有若无”与“牢固把持”之间的区别,用词精准到位。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手法固定”,实际上是忽略了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的微小反应,而这本书恰恰强调了这些细节。我个人对疼痛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书中对某些顽固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的早期干预,给出的方案独具匠心,涉及了对特定“奇经八脉”的调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十二经。这让我的临床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取穴规则,学会了更加灵活变通地运用针刺的威力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去芜存菁”。它仿佛是一本历经数代人实践检验后沉淀下来的精华合集,剔除了那些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复现或效果平平的技巧。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速效针法”的论述,这些方法往往要求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作者在讲解时,特别强调了环境的营造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心理暗示和放松状态对于这些速效法的成功至关重要。这让我意识到,针灸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它更是一门关于人与人之间能量传递的艺术。书中对不同经络系统在应对突发情绪波动时的反应分析,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这些内容在日常诊疗中非常受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患者在焦虑或恐惧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并据此调整我的干预策略。这本书的内容,让人感觉是在与一位真正洞悉人体奥秘的大师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对古代医籍的解读一直抱有敬畏又谨慎的态度。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古今之间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古代经典方剂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复述上,而是结合了现代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认识,对某些看似“玄妙”的理论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比如,书中对于“气至病所”的描述,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得气感、针刺深度与脏腑经络循行的具体关联来讲解的,非常具有说服力。我曾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听过关于此书的介绍,重点提到了其中关于特定急症的处理原则,那部分内容简洁有力,几乎是“急救手册”式的指导。对于我这种更侧重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它教会你如何用更宏观、更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不是仅仅盯着局部症状。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注重实战性,它没有花太多篇幅在漫长而重复的理论铺陈上,而是直接切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时间宝贵的基层医疗人员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针刺禁忌的强调,毫不含糊,甚至比很多标准教材更加细致入微。例如,在描述某些特定穴位(如某些深层或靠近大血管的穴位)的操作时,会同步列出在何种患者状态下(如极度紧张、血压不稳等)必须立即降低刺激强度,甚至更换体位。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我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对一组小儿推拿+针刺结合的方案,特别是在剂量控制上更加谨慎,结果病家反馈的舒适度明显提升,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绝招”不仅仅是高效,更重要的是安全与平衡。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觉得很踏实,封面设计得也很有格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的论述。坦白说,很多传统医书的文字都比较晦涩难懂,读起来需要反复推敲,但这本在讲解穴位定位和操作手法时,加入了很多图解和案例分析,这一点非常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慢性病案例,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从辨证到选穴,再到毫针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都有细致的描述。我试着用书里的某些特定手法处理了几个顽固性的肩周炎患者,效果比以往用的一些常规针法要快一些,这让我对这本书的“秘验”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不同体质患者施针的差异化处理,也让我意识到传统针灸的精髓在于“因人而异”,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整体感觉,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总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对于临床一线的工作者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