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大庆编著的这本《院前急救调度专业培训教材 》的宗旨是要让别人认识我,先要自己做得好。全书 分六个章节,基本涵盖了从调度员入门的基础培训到 调度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所需 的专业内容,包含许多实际调度案例、操作规范、信 息标准和具体要求,引导读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 广度去认识调度专业。著者细细梳理了调度工作流程 、制定了近乎“教条”的调度工作规范、尝试了院前 医疗急救信息的标准化、提倡了人性化的培训管理、 精细化了调度的现场管理、提出了苛刻的质量指标、 完善了调度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标准化要求等,许多内 容可以拿来就用。
    
**章 调度岗位认知的急迫性
 **节 认识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岗位
 一、公众需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二、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要急救体系
 三、急救体系的正常运行依靠调度的组织
 四、调度的行为属性
 五、调度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与发达**院前医疗急救调度的现状
 一、我国的“一分钟响应”模式
 二、美国的“零分钟响应”模式
 三、法国的“医师响应”模式
 第三节 我国与发达**院前医疗急救调度的差距
 一、我国与发达**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差距的表现
 二、我国与发达**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存在差距的原因
 第四节 探寻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发展捷径
 一、调度职业化是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医学响应”调度模式是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调度职业化的重要举措
 三、创建“医学响应”调度模式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二章 清晰化的调度职责
 **节 院前医疗急救事件与院前医疗急救任务
 一、院前医疗急救事件
 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
 第二节 调度科(120指挥中心)职能
 一、职能的概念
 二、急救中心的职能
 三、急救中心的运行模式
 四、调度科(120指挥中心)职能
 第三节 调度岗位职责
 一、调度岗位职责的概念
 二、调度岗位工作流程
 三、调度岗位职责
第三章 规范化的调度行为
 **节 规范时间信息
 一、调度响应呼救过程中的时间信息
 二、急救人员响应呼救过程中的时间信息
 三、院前医疗急救事件的时间信息
 第二节 调度的基本行为规范
 一、调度工作规范概念
 二、基本行为规范
 第三节 常态调度工作规范
 一、受理呼救信息的规范
 二、调派急救资源的规范
 三、调度后电话指导的规范
 四、到达前指导的规范
 五、协助救治响应的规范
 第四节 应急调度工作规范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调度阶段
 二、首调应急处置规范
 三、调度长应急处置规范
 四、现场指挥应急处置规范
 五、救援小结
 第五节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时的调度规范
 一、准备工作规范化
 二、日常急救与活动保障齐抓
 第六节 调度专业沟通规范
 一、调度专业沟通概念
 二、调度专业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调度专业沟通规范
第四章 标准化的调度信息
 **节 标准化的调度信息相关概念
 一、信息
 二、信息化
 三、信息标准化
 第二节 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现状
 一、急救中心信息是卫生界的重要资源
 二、急救中心信息化的作用
 三、急救中心信息化的现状
 四、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作用
 五、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六、急救中心信息化及信息标准化现状分析
 第三节 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重点与步骤
 一、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重点
 二、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步骤
 第四节 初步尝试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
 一、研究信息标准化的规范
 二、理清急救中心信息资源
 三、尝试信息标准化
 第五节 急救中心电子病历
 一、急救中心电子病历概述
 二、EMR基本内容、信息来源和基本架构
 三、EMR的数据标准
 四、EMR的文档格式
第五章 精细化的调度管理
 **节 调度管理概念
 一、管理
 二、急救中心管理的概念
 三、调度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精细化的人员管理
 一、调度人员管理概述
 二、调度科的组织架构
 三、调度科人员选聘
 四、调度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
 五、员工培训
 六、员工满意度(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 精细化的现场管理
 一、现场管理概述
 二、现场管理者的重要性
 三、现场管理管什么
 四、现场管理怎么管
 第四节 精细化质量管理
 一、调度质量精细化管理概述
 二、调度质量精细化管理实施
 三、调度质量精细化管理指标
 四、整体服务质量指标
第六章 现代化的调度系统
 **节 调度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一、急救中心信息系统概念
 二、EMCIS发展历程
 三、EMCIS现状
 第二节 EMCIS功能需求
 一、EMCIS目标定位
 二、EMCIS功能需求
 三、对信息标准化的要求
 四、《调度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五、《医生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六、《救护车工作站分系统》基本功能
 第三节 EMCIS技术构成
 一、EMCIS技术构成
 二、EMCIS基础环境体系
 三、EMCIS应用环境体系
 四、EMCIS标准规范体系
 五、EMCIS安全保障体系
 六、EMCIS运行维护体系
 第四节 EMCIS项目管理环节的应对
 一、为什么要了解项目管理
 二、项目管理基础概念
 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四、EMCIS项目管理现状
 五、EMCIS项目建设环节的应对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抓人眼球,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醒目的白色字体,立刻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注意到它在排版上花了心思,页边距的处理得当,文字的行距也比较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太累。内容方面,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深入进去,但从目录的结构来看,它的体系搭建得相当完整。章节的划分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操作流程,再到应急管理和法律法规,层次分明。尤其是它似乎对不同场景下的突发事件都有细致的分类和解析,这对于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上所展现出的严谨性,每一个术语的定义似乎都经过了仔细的考量和推敲,力求精确无误,这对于培训教材来说至关重要。总体感觉,这是一本准备充分、旨在提供坚实知识基础的读物,它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让人印象深刻,沉甸甸的手感和装帧质量都表明了它不是那种应付了事的出版物。我翻阅了一些章节,发现它在知识点的阐述上非常注重实操性。很多理论知识点后面都紧跟着“案例分析”或者“现场处置要点”之类的模块,这明显是为实战服务的。比如,关于心肺复苏(CPR)的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标准上,还深入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比如狭窄空间、高噪音干扰下)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虑,非常贴合一线工作的复杂性。此外,书中对新技术的引入也保持了敏感度,我看到一些关于高级生命支持设备操作规范的介绍,这确保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对于一个旨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教材来说,这种将学术严谨性与现场实用性完美结合的模式,是极其可取的。它不是空谈理论的“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教科书的权威感,又不失一种清晰、直接的叙述风格,读起来不枯燥。我尤其喜欢它在引入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例如,在解释“伤情评估的优先级排序”时,它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流程图,而是用了一种类似“决策树”的结构来引导读者,每一步选择都有明确的后果预示。这种引导式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此外,书中的术语解释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很多专业名词旁边都有脚注或小框补充说明其来源或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的同义词,这对于那些可能接触到不同操作标准的学员来说,是避免混淆的良方。整体来看,作者团队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下了大功夫,力求让知识的吸收过程高效且顺畅,而非仅仅是信息的堆砌。
评分作为一名对急救领域有长期关注的人士,我一直觉得很多培训资料在“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这块处理得比较单薄。但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投入了相当的篇幅。我随手翻到有关“信息传递与家属安抚”的章节,发现它不仅强调了与急救中心调度员之间的信息准确性,还着重分析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富有同理心的沟通。文字的表达方式非常细腻,提供了许多可以立即使用的“脚本”和应对策略,比如如何清晰、简洁地传达病情,如何在不引起恐慌的前提下引导家属配合。这种对“软技能”的重视,恰恰体现了培训的全面性。急救调度绝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希望的构建过程。这本书显然深谙此道,用丰富的笔墨去描绘了“人”在整个急救链条中的关键作用,这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我关注到这本书在结构上似乎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流程标准化与个性化应对的平衡”。在很多应急响应的教材中,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会过度强调标准化的SOP(标准操作程序),这在理论上无懈可击,但在千变万化的真实现场往往会遇到障碍。而这本书似乎在每一个标准流程介绍后,都会立刻跟进一个“变量应对策略”的部分。例如,如果天气条件严重影响了调度信号传输怎么办?如果现场发现的病患数量远超初始报告怎么办?这些都是调度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灰色地带”。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反而将其视为重要学习点进行探讨。这种务实至极的态度,让我确信它是一部真正服务于临床和现场需求的专业参考书,它培养的不是只会按本宣科的“机器人”,而是懂得在既定框架内灵活应变的专业调度人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