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20個特效穴位圖解
拔罐治病一招靈
拔去病痛一身輕
感冒時可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背部,沿著大椎至腰陽關來迴走罐幾次,以皮膚潮紅為度,經過肺俞穴時,可把罐稍停留一會兒,最後把罐移到大椎穴上,待其皮膚齣現潮紅時即可取下。
失眠時可選擇三陰交、肝俞、心俞、脾俞、太溪、安眠等穴中的2~3個穴位,用玻璃罐以閃火法拔罐,留罐15分鍾。每日1次。
上肢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下肢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每個部位拔罐4~8個,留罐15~2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
內容簡介
《小火罐大功效:疏通經絡百病消》詳細介紹瞭感冒、頭痛、失眠、中風等46種常見病癥的拔罐療法,同時精選瞭120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有國傢標準的定位方法以及簡便的取穴技巧,並配有相關示意圖,便於讀者更加詳細、準確地查找、學習和記憶。《小火罐大功效:疏通經絡百病消》注重實用性、科普性和趣味性,是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
作者簡介
郭長青,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針刀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高教局優秀青年骨乾教師;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協會針刀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針灸現代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1988年至今一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工作,曾在西班牙、韓國、波蘭、新加坡講學。獲各種奬項3項,主編專著45本,發錶文章30篇。主持參加科研課題12項,現承擔科學技術部973《針刀鬆解法的基礎研究》課題。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認識火罐
小火罐大功效2
常見的拔罐器具2
常用的拔罐方法3
常用的治療罐法6
拔罐常用的體位8
拔罐反應及處理方法9
拔罐的10大注意事項9
明明白白拔火罐10
拔罐時常用的取穴方法11
小罐印大學問14
第二篇 常見病癥拔罐療法
感冒16
頭痛20
眩暈28
失眠32
急慢性氣管炎38
哮喘43
呃逆47
嘔吐51
泄瀉55
胃痛59
腹痛65
便秘69
高血壓病74
肥胖癥77
糖尿病81
麵神經麻痹85
三叉神經痛88
肋間神經痛91
中風94
癲癇105
落枕107
頸椎病111
肩周炎115
急性腰扭傷118
腰肌勞損120
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123
坐骨神經痛127
腰椎間盤突齣癥130
腰腿痛135
退行性膝關節炎140
風濕性關節炎144
踝關節扭傷149
急性乳腺炎152
痛經154
閉經157
月經不調161
功能失調性子宮齣血166
慢性盆腔炎170
帶下病176
圍絕經期綜閤徵179
痤瘡183
黃褐斑188
蕁麻疹191
濕疹195
帶狀皰疹199
神經性皮炎201
精彩書摘
第一篇 認識火罐
小火罐 大功效
拔罐療法是運用特殊的罐具,藉助熱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吸附在皮膚或穴位上,引起皮膚充血或淤血,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拔罐具有祛濕逐寒,泄熱除毒,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作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物理療法。由於其具有以下幾方麵的作用而被廣泛應用。
操作簡便:拔罐療法所需器具簡單,價格低廉,操作簡便易學,可以在傢中自行操作。
使用安全:拔罐療法是利用拔罐時産生的罐內負壓來改善人體局部微循環,排齣體內有害物質,並提高人體免疫力。其操作安全且無副作用。
方法獨特,療效顯著:拔罐療法是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來治療疾病,在取穴和操作方法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體現瞭異病同治的中醫治療特色,且治病療效確切,尤其在緩解急性疼痛方麵效果顯著。
操作多樣,治療範圍廣泛: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拔罐療法由簡單的操作逐漸多樣化,可以配閤藥物、針刺、艾灸以及頻譜、磁療、藥薰等多種方法進行治療,還可以進行留罐、閃罐、走罐等多種操作方法,擴大瞭其主治範圍,從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到急慢性損傷均可以采用拔罐療法來治療。
前言/序言
拔罐療法被譽為21世紀的“自然療法”,是一種廣泛流傳於民間的簡易可行的傳統療法。它主要是運用特殊的罐具,藉助熱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吸附在皮膚或穴位上,引起皮膚充血或淤血,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書詳細介紹瞭感冒、頭痛、失眠、中風等46種常見病癥的拔罐療法,同時精選瞭12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有國傢標準的定位方法以及簡便的取穴技巧,並配有相關示意圖,便於讀者更加詳細、準確地查找、學習和記憶。
本書注重實用性、科普性和趣味性,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是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對傢庭養生、保健以及各種疾病的傢庭防治均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由於時間倉促,在本書的成書過程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同時,也感謝我的學生馮濤、郭妍、鬍波、劉乃剛的參與和幫助。希望本書能為廣大傢庭帶來安康與幸福!
小火罐大功效:疏通經絡百病消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講述“小火罐”就能“疏通經絡、百病皆消”的速成秘籍。我們深知,人體是一個精密而復雜的生命係統,疾病的産生往往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因此,本書更側重於從根源上,以一種科學、嚴謹、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人體經絡的奧秘,認識其在維持生命活動中的核心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通過多種養生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適度的罐療,來輔助身體達到更佳的健康狀態。 第一章:經絡——生命運行的內在脈絡 在深入探討任何乾預手段之前,瞭解經絡本身是至關重要的。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中醫經絡學說的世界,剝離那些神秘的色彩,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和易於理解的方式,闡釋經絡的實質。 經絡的定義與構成: 我們將從解剖學的角度審視,經絡是否僅僅是虛無縹緲的概念?還是其背後存在著生理學上的對應?本章將探討經絡與人體筋、脈、絡、郤等物質結構的關聯,以及其在氣血運行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引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比如神經傳導、淋巴循環、皮下血管網絡等,來嘗試理解經絡現象可能存在的生理基礎。 經絡與髒腑的聯係: 詳細闡述“經絡循行,髒腑受職”的原理。每一條經絡都與特定的髒腑有著密切的聯係,這種聯係是如何實現的?它在調節髒腑功能、傳遞信息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本章將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案例,展示經絡與心、肝、脾、肺、腎等重要髒腑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這種互動如何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氣血津液與經絡的關係: 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動力。經絡作為氣血津液運行的通道,其暢通與否直接關係到全身的營養供應和代謝廢物排齣。本章將深入分析氣、血、津液在經絡中運行的規律,以及它們如何濡養全身,維持生命活動的和諧。我們將探討失衡的“氣”或“血”是如何導緻經絡阻滯,進而引發各種不適。 經絡的生理功能: 經絡不僅僅是通道,它更承擔著傳遞信息、調控體溫、防禦外邪、傳導興奮等多種復雜功能。本章將逐一解析這些功能,並結閤現代生理學知識,尋找其科學依據。例如,神經係統的信號傳導與經絡的傳導功能有何異同?免疫係統對外邪的防禦與經絡在“衛氣”運行中的作用是否有關聯? 第二章:審視“病”——為何會“百病”叢生? 在瞭解瞭經絡係統的基本運行機製後,我們纔能更清晰地理解,當經絡齣現問題時,身體會齣現怎樣的反饋。本章將從多個維度剖析疾病的成因,而非簡單歸咎於某一個原因。 內外因素對經絡的影響: 外部環境的變化,如寒熱暑濕、風邪等,如何侵襲人體,阻礙經絡運行?內在的情誌波動,如喜怒憂思悲恐驚,如何擾亂氣血,導緻經絡不通?本章將詳細闡述“六淫”和“七情”對經絡係統的影響,並提供相應的預防和調適方法。 生活習慣與經絡健康: 不規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過度疲勞等不良生活習慣,對經絡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長期影響。本章將深入分析這些習慣如何導緻經絡堵塞、氣血瘀滯,並呼籲讀者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將強調“病從口入”、“久坐傷筋”等中醫經典理論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 年齡增長與生理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髒腑功能逐漸衰退,氣血也可能齣現不足或瘀滯。經絡的通行能力也可能受到影響。本章將探討衰老過程中經絡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延緩這一過程,保持經絡的活力。 “堵”的連鎖反應: 經絡的堵塞並非孤立現象,它往往是身體多係統失衡的信號。本章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經絡不通如何引發連鎖反應,波及髒腑功能,導緻免疫力下降,進而齣現各種看似不相關的“百病”。我們將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經絡在人體整體調節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養生之道——重塑經絡的活力 本書的核心並非推廣某種單一的療法,而是倡導一種整體觀的養生理念。經絡的養護需要多管齊下,綜閤施治。 飲食調養與經絡: “藥食同源”,食物的屬性如何影響經絡的通暢?本章將介紹不同性味食物的功效,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體質和季節變化,通過閤理的飲食來疏通經絡、調補氣血。我們將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食譜和搭配建議。 運動療法與經絡: 適度的運動是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的良方。本章將介紹幾種有助於疏通經絡的傳統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並分析它們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增強髒腑功能方麵的作用。我們也將強調運動的適度性,避免過度勞纍對經絡造成損傷。 情誌疏導與經絡: “七情緻病”,不良情緒是經絡不通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冥想、正念、心理調適等方式,管理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從而促進經絡的暢通。我們將強調情緒對身體健康的深遠影響,以及積極心態在養生中的重要性。 起居有常與經絡: 規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和經絡疏通的重要保障。本章將強調“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養生智慧,並提供一些改善睡眠質量、調整生物鍾的實用建議。 適度調理——罐療的補充角色 在本章的最後,我們將審慎地探討“罐療”在整個養生體係中的位置。我們不將其神化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可以輔助疏通經絡、緩解局部不適的傳統療法。 罐療的原理與作用機製: 詳細介紹罐療(包括但不限於拔火罐、走罐、閃罐等)是如何通過負壓和溫熱效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幫助身體排齣代謝廢物。我們將引用相關研究,分析其在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等方麵的潛在益處。 罐療的適用範圍與禁忌: 明確指齣罐療並非適閤所有人。本章將詳細列齣罐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包括但不限於特定疾病、皮膚狀況、體質虛弱者等,以確保讀者安全有效地使用此方法。 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 提供清晰、詳細的罐療操作指南,包括選擇閤適的罐具、掌握吸力、操作手法、時間長短等。同時,重點強調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以及操作後可能齣現的正常反應和如何處理。 罐療的局限性: 坦誠地指齣罐療的局限性。它主要針對局部癥狀,對於復雜、深層的全身性疾病,其作用是有限的。本書強調,罐療應作為整體養生方案的補充,而非替代。 第四章:辯證施治——因人而異的養生智慧 人體的個體差異巨大,經絡的狀況也因人而異。本章將強調“辨證論治”在中醫養生中的重要性。 體質辨識與經絡: 介紹中醫的體質分類,如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等,並分析不同體質對經絡運行的影響。例如,血瘀體質的人更容易齣現經絡堵塞。 常見不適與經絡疏通: 結閤實際生活中的常見不適,如頭痛、頸肩痛、腰腿痛、失眠、消化不良等,分析其與經絡不通的關聯,並提供針對性的養生方法。我們將強調,這些不適往往是身體發齣的信號,需要引起重視。 個性化養生方案的製定: 引導讀者學會結閤自身體質、生活習慣、季節變化,以及身體齣現的信號,製定屬於自己的個性化養生方案。本書並非提供萬能的“一刀切”方案,而是教授讀者如何“量體裁衣”。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養生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章將鼓勵讀者保持耐心,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將養生融入日常生活,方能取得長遠的健康效益。 結語 《小火罐大功效:疏通經絡百病消》並非一本宣揚“小火罐”萬能的書籍,而是希望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幫助讀者建立對人體經絡係統的正確認識,理解健康與疾病的內在聯係。我們倡導的是一種科學、理性、綜閤的養生觀,鼓勵讀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運用多種養生方法,來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達到身心和諧的健康狀態。罐療作為一種傳統療法,其價值在於作為輔助手段,在正確認識其原理和局限性的前提下,閤理運用,方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真正的“百病消”,源於對身體的深刻理解和持之以恒的悉心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