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若石,郑英吉 著
图书标签:
  • 足部健康
  • 按摩
  • 养生
  • 中医
  • 穴位
  • 健康
  • 吴若石
  • 足疗
  • 保健
  • 新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14404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02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足底按摩之父”教你自助健康疗法:为自己做足疗。
  
    台湾畅销书,畅销70万册。
  
    吴若石新足疗易懂、易学、易用。
  
    本书为新足部健康法的修订版,有按摩时不痛、舒服,并能更准确、更有效、快速帮助需要者恢复健康等优点。
  
    一家一人会,省下医疗费(不打针、不吃药、少花钱)。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足部健康法的新修订版,有按摩时不痛、舒服,并能更准确、更有效、快速帮助需要者恢复健康等优点。
  
    新足部健康法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为千千万万的人解除病痛,不断试验、反复思索,不断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切磋、“竞技”,并追求更高层次的医理研究的结晶。新足部健康法终于打破国外长久以来对“脚底反射区”理论的争议及国内令人生畏的“痛得要命”的迷思,以中国阴阳五行的医理为本,兼顾“治标”和“治本”。
  
    新足部健康法易懂、易学、易用,从医理、观念、手法、脚骨定位的新反射区,到器官组织与疾病相对应等,已将全世界的足疗,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吴若石,瑞士人。1940年生,1978年在台湾自学脚底按摩治愈关节炎后,1980年回国进修脚底按摩专业,尔后在台湾热心服务大众。由于媒体竞相报道其神奇疗效,故而他在台湾有相当的知名度。随后他在台湾出版了他的脚底病理按摩专著。因求助者络绎不绝,于是成立了研究会和相关协会进行推广。二十多年来,吴若石以他无比的爱心及神奇的按摩疗法,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而“新足部健康法”是吴若石与深谙中医医理的郑英吉老师共同研究的成果,它将脚底按摩发展成为一种以中医为本,合乎医学原理的自然疗法——能更有效地运用于身体保健,达到“整体治疗,全身改善”的效果。 迄今为止,“吴若石足部按摩”在华人居住地区名声斐然,国际间亦享有盛誉,受益者不计其数,吴若石也因此被称为“足底按摩之父”。郑英吉,1944年生,台北市人。台北师专毕业。从事音乐教育25年。国际医科交流大学传统医学博士。1970年起研究中医与脚底按摩,并向吴若石提出中医医理与脚底按摩相互为用的研究课题,两人展开长期切磋、研究、教学示范的合作。2001年在台湾两人共同推出经典著作《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现任吴若石健康法国际交流学会会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之一 吴若石
序之二 国际医科交流大学传统医学博士 郑英吉
第1章 什么是“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
第2章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历史渊源
一、按摩法的起源
二、按摩法的兴盛与没落
三、足部按摩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
四、德国的足部反射疗法
五、瑞士的脚部反射区病理按摩法
六、病理按摩在台湾
第3章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一、“生物全息学说”与“病理反射区”的关系
二、 经络学说与“病理反射区”的关系
三、“阴阳五行学说”在足健法上的应用
第4章 “病理反射区”按摩法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病理反应”
二、足部显示的疾病信息
三、人体有哪些“病理反射区”
四、足部按摩的功能
第5章 足部生理解剖结构的基本认识
第6章 正确的“吴若石新足健法”操作须知
一、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的特色
二、按摩的顺序为什么从头开始
三、“足健法”的操作顺序
四、按摩的频率
五、虚证实证的鉴别要领
六、为什么按摩后要喝水
七、按摩的器具
八、需要按摩多久
九、需要按摩多少次
十、按摩前双方的注意事项
十一、按摩中的注意事项
十二、按摩中会有什么反应
十三、按摩后会有什么反应
第7章 按摩的手法及反射区的适应证
一、按摩的手法
1.放松手法(放松法)
2.按摩手法
二、反射区适应证与按摩手法的配合
1.大脑
2.脑垂体、视丘下部(下丘脑)
3.额窦(额叶)
4.颞叶(太阳穴)
5.小脑
6.颈部
7.血压调整点
8.甲状旁腺
9.脾经刺激点
10.甲状腺
11.额叶关联区
12.眼
13.耳
14.鼻
15.上腭
16.下腭
17.扁桃体
18.头夹肌
19.牙齿
20.上身淋巴
21.颈椎
22.胸椎
23.腰椎
24.骶骨、尾骨
25.肩关节
26.上肢
27.肘关节
28.膝关节
29.声带、喉头
30.气管、食管
31.胸导管淋巴(左脚)
32.胸乳部
33.内耳迷路、腋下淋巴
34.肩胛骨
35.横膈膜
36.肋骨
37.腰痛点
38.斜方肌
39.肺
40.心
41.贲门
42.胃(左脚)
43.胰(左脚)
44.十二指肠(左脚)
45.肾
46.肾上腺
47.脾
48.腹腔神经丛
49.胃(右脚)
50.幽门
51.胰头(右脚)
52.十二指肠(右脚)
53.胆
54.肝
55.输尿管
56.膀胱
57.盲肠及阑尾
58.回盲瓣
59.升结肠
60.横结肠
61.小肠
62.降结肠
63.乙状结肠
64.肛门(直肠)
65.骨盆腔内组织
66.内侧尾骨
67.外侧尾骨
68.尿道、阴道或阴茎
69.子宫或前列腺
70.内髋关节
71.内侧骨盆淋巴
72.腹股沟淋巴
73.腹部淋巴
74.直肠、痔疮
75.内侧坐骨神经痛
76.卵巢或睾丸
77.外髋关节
78.外侧骨盆淋巴
79.躯干淋巴
80.骶骨痛点
81.外侧坐骨神经痛
82.小腹肌肉放松区
83.舌
第8章“新足部健康法”的操作要领
一、按摩的顺序
二、按摩的力道
三、按摩的方向
四、“病理反应现象”及“反应物”自我检测
第9章 脚底按摩与“新足部健康法”的比较
第10章 反射区适应证个案示范
1.头痛
2.落枕
3.颜面神经麻痹
4.中风
5.高血压
6.失眠
7.更年期障碍
8.儿童发育异常
9.眩晕
10.耳鸣
11.眼疲劳
12.鼻窦炎
13.牙疼
14.肩膀僵硬
15.缺血性心脏病
16.气喘
17.消化不良
18.食欲不振
19.糖尿病
20.腰痛
21.慢性肾炎
22.月经不调
23.子宫内膜异位症
24.前列腺肥大
25.腹泻
26.便秘
附录一 辅助手法
一、对应疗法
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疗法
三、理想的全息胚
附录二 简易救急要领
一、扭伤
二、抽筋
三、晕倒
四、泄泻
五、痛经
附录三 问与答

精彩书摘

一、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的特色
1. 简单易学、一气呵成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即区域连续性按摩法)按照脚部肌肉组织的纹理,以“区”为单位,改变以往以“点”、以“号码”为单位的操作模式,操作起来顺手省力、迅速又方便。尤其是初学者,不必花脑筋强记,不用担心遗漏“反射区”,人体的各器官在脚部都有固定的“对应反射区”,从头反射区到脚反射区依序排列。用区域连续性按摩法,有规律、有节奏地按摩,排除足部的“病理反应物”,而不执著于按图索骥般机械式地照编号定点按摩,被服务的客人有气顺舒适的享受。急救时,不拘何时何地,只需借着手或“按摩棒”,外加一点润滑油膏,手法简单,不需贵重的仪器设备,效果立竿见影。
2. 是诊断也是治疗
人体的各器官在脚部从脚趾头到脚跟,依序反映着身体的“对应反射区”,在脚骨上,按等高位置排列。在某一区上发生“病理反应现象”,就表示那一区不正常。也许是器官功能失调,或是器官病变,借着按摩的刺激,能使失衡的病理现象逐渐恢复过来。
3. 痛与疗效不成正比
痛觉依病人体质和耐痛能力而定。痛觉跟病情也不一定成正比,有些人按摩某一个点特别的痛,但并不是表示他痛的地方,就是他病得最厉害的地方,因为神经的反应点不一样,某些部位特别灵敏,某些部位比较迟钝,比较痛的地方只能说所对应的器官有异常,不能表示这个器官病得很厉害。同时,按摩的力道和按摩的效果也不成正比,并不是按摩越用力,效果就绝对会越好。
4. 按摩的要领需因人而异
操作者必须能掌握“病证”,了解病人的病因、病位、病程、病史、疾病的性质、身体状况等信息,拟定诊治的方法,决定先治标或先治本,对象是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一种“病”。虚证应用轻而快的补法,实证用重而慢的泻法。一个人的病情虽然可以很重,但当他的正气还很充足时,仍应该可以用泻法。对老弱妇孺绝不可用重手法,因为疼痛会令其受不了,再加上其元气不足,泻了之后,会使症状更严重,体力更衰微。
5. 最好的预防医学
足部疗法是借着对身体各器官的末梢神经,施行反复刺激,进而唤醒、加强各器官本身的原动力及自愈力。无需吃药、打针,通过调节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此外,在诊断病情上,它也有独特的敏感性和超前诊断的作用,有时候在症状还没出现前,透过脚诊已能事先觉察。因此,吴若石认为脚底按摩可说是最好的预防医学,最好的家庭医学。
6. 实施整体治疗
区域连续性按摩法除了能够从上到下,依序按摩全脚不容易遗漏之外,运用阴阳五行的学理,了解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各个“反射区”作必要的重点加强,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把人体当作一个大系统,使各个生理系统协调运作,相辅相成以致中和,恢复健康。
二、“足健法”的操作顺序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操作顺序,可以简略地分为下列7项,尤其对初学者而言,简单易记,依序操作可以避免遗漏,从上到下、由内而外依序导引,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达到“舒筋理气”的额外效果,概述如下:
1. 颈部以上器官的反射区
(1)脚趾腹
头部(大脑、脑干、小脑)、颈部(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胸锁乳突肌、血压调整点)、眼、耳。
(2)脚趾背
井穴(经络脚趾端的穴位)、鼻、上腭、下腭、牙齿、扁桃体、头夹肌、上身淋巴。
(3)脚趾侧
颈椎、喉头、声带、血压调整点。
2. 脚内侧
(1)脚内侧
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子宫或前列腺、淋巴反射区。
(2)跟骨、距骨、胫骨内侧
膀胱、尿道、阴道(或阴茎)、子宫或前列腺、内髋关节、腹部淋巴、内侧骨盆腔淋巴、内侧尾骨、内侧坐骨神经、痔疮、直肠等“反射区”。
(3)腰椎、尾椎
腰椎、尾椎“病理反应”很敏感的患者,表示坐骨神经有问题,需按摩内侧坐骨神经。
3. 脚背
(1)跖骨
肋骨、胸乳部、横膈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内耳迷路、气管、食管等反射区。
(2)楔骨
腰痛点。
(3)内、外踝之间,距骨前
腹部肌肉放松区、乳糜池、输精管或输卵管。
4. 脚外侧
(1)脚外侧
肩关节、膝盖、四肢、卵巢或睾丸、淋巴。
(2)跟骨、距骨、腓骨外侧
躯干淋巴、腹股沟淋巴、外髋关节、骶骨痛点、外侧骨盆腔淋巴、卵巢或睾丸、外尾骨、外侧坐骨神经、小腹肌肉放松区等反射区。
(3)腰椎、尾椎
只有腰椎、尾椎“病理反应”很敏感的患者,才表示坐骨神经有问题,才需按摩外侧坐骨神经。
5. 脚底
(1)跖骨上半部(肩、胸腔)
左脚:斜方肌、左胸腔(肺、心、横膈膜)。
右脚:斜方肌、右胸腔(肺、横膈膜)。
(2)跖骨下半部(上腹腔)
左脚:贲门、胃(上半部)、十二指肠(后段)、胰体、肾、肾上腺、脾。
右脚:胃(胃后半部又称幽门前庭部)、幽门、十二指肠(前段)、胰头、肾、肾上腺、肝、胆、胆管。
(3)楔骨、舟骨、骰骨(下腹腔)
右脚:输尿管、膀胱、盲肠、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小肠。
左脚:输尿管、膀胱、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小肠。
(4)脚跟
骨盆腔内组织,内尾骨、外尾骨。
6. 作整体性的整合
依当时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病理反应现象”,在相关的反射区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加强特别需要的一些反射区,作重点按摩。
7. 舒缓
最后再以手掌在脚内侧由脚踝往脚趾,轻抚脚背三五下,在脚外侧以手刀方式(第五跖骨外侧肉厚的部分),由脚趾往脚跟方向轻摩几下,会有顺气的效果。
三、“病理反应现象”及“反应物”自我检测
这是最高深也最实际的技巧,当我们按压反射区,而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表示身体器官组织的某一部位已失去应有的平衡,根据吴若石二十多年的经验,各区的普遍现象如下:
1. 大脑反射区
凹陷表示年纪大功能衰退或手术后所造成的伤痕。
软绵绵表示脑萎缩。
颗粒状表示脑部血液循环不好,或是外伤或脑血管病变留下的痕迹。
肿胀的气泡状,可能是头痛、头胀、血压高或有糖尿病的趋势。
2. 额窦反射区
表皮角质化、很硬,可能是吃药过多的人、酒精中毒的人、吸毒者或是足球运动员特有的征兆。
脚拇趾呈现暗蓝色斑点,代表有脑血管疾病或撞伤留下的淤血,可能是脑中风的预兆。
3. 脊椎反射区
骨头变形(拇趾基节和第一跖骨相连的关节突起),表示目前体质比较容易有痛风症状。
在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反射区比较容易摸到类似脂肪层的感觉或气泡状的“反应物”,表示此相关反射区有酸痛的症状。
颈椎和胸椎反射区比较常出现感觉异常的“病理反应现象”──异常的疼痛──表示此相关反射区有酸痛的症状。
尾骨──很敏感的痛,尾骨受伤,容易酸痛。
脊椎反射区整体来说,有小沙粒状的“反应物”表示可能有骨刺或外伤。
4. 子宫反射区
凹陷(子宫摘除),开刀初期触感肥厚,并有一条条索状的疤痕;一段时间(约一年)后,反射区反而变得很光滑。
反射区很饱满,表示经期快到了。
5. 乳部反射区
△肥厚,表示淋巴管阻塞、乳腺管阻塞或月经前引起的乳房肿胀(不正常“反应”)。
颗粒状“反应物”,表示可能有纤维囊肿。
豆状或块状“反应物”,经过一两周的按摩,“反应物”仍然没有变化者,可能有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
6. 喉头、气管反射区
肥厚、敏感疼痛表示感冒了。
7. 内耳迷路反射区
肥厚、油腻的气泡状、痛觉敏感等,表示容易晕眩。
8. 淋巴反射区
肥厚、肿胀,表示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或淋巴阻塞。
9. 膝盖反射区
很刺痛,表示膝盖无力。
有“病理反应物”,表示膝关节周围肌肉组织有病变。
10. 肩关节反射区
敏感的痛,可能是“五十肩”,手无力或外伤。
11. 脚底内脏的反射区
意外受伤在数小时之后,反射区出现淤血状蓝色斑点,或蛛网状斑纹,表示内脏可能有损伤。
开刀几小时后,相关反射区会有条索状“反应物”。
12. 眼反射区
趾腹下缘有小颗粒状“反应物”(玻璃体或视神经的问题),敏感的痛觉。
13. 耳反射区
小颗粒状“反应物”、气泡状“反应物”,敏感的痛觉。
14. 甲状腺反射区
有颗粒状“反应物”、沙粒状“反应物”、条索状“反应物”、块状“反应物”。
15. 肺部第三、第四趾基节敏感区
痛觉敏感表示肺部积痰。
16. 心脏反射区
心脏不正常可能会有压痛感、结节和颗粒状“反应物”。
17. 胃肠反射区
圆形“反应物”、扁形“反应物”、颗粒状“反应物”、条索状“反应物”、气泡状“反应物”,表示症状正在进行。“反应物”结实而硬表示病程已久。
硬块“反应物”表示有粘连的可能。
18. 胰脏反射区
在胃、十二指肠之间若有痛、肿块、结节表示糖尿病或胰腺炎。
19. 肾脏反射区
肾脏病变会引起反射区颜色异常,外观可能出现淤斑、片状色素。
小颗粒状“反应物”可能会有结石、敏感的痛表示机能不正常。柔软无弹性,没痛觉可能表示肾萎缩或功能消失。
20. 肝脏、胆囊反射区
气泡状“反应物”、外缘有坚硬的感觉,可能有硬化的趋势,胆区异常的疼痛。
21. 脾脏反射区
外观上明显隆起、颜色改变、异常颗粒状“反应物”、反射区面积扩大,外缘有坚硬的感觉,可能有肿大的趋势。
22. 大肠、小肠反射区
大硬块“反应物”表示肠粘连。
小硬块“反应物”有可能是肿瘤。
便秘是条索状“反应物”(尤其是转角处)。
小气泡状“反应物”说明机能不正常。
虚软无弹性,表示腹泻、消化不良。
23. 膀胱反射区
有鼓起的气泡状、小颗粒。塌陷虚软时,常有尿频、尿失禁等。
24. 骨盆腔内组织的反射区
条索状“反应物”(坐骨神痛经)、硬块“反应物”、颗粒“反应物”、气泡状“反应物”,伴随敏感的痛觉。
四、简易急救要领
1、扭伤
采取坐姿,左小腿翘起,平放在椅垫上,脚掌在右腿内侧,贴着膝盖,脚趾尖向前;左手平举,弯向前臂放在胸前,翘手腕、手掌心向右方,指尖向前,方向如脚。按照这种“对应关系”,若是扭伤脚外侧(即外踝),就应当立即按摩同侧手腕内侧的尺骨茎突;若是扭伤脚内侧(即内踝),就应当立即按摩同侧手腕外侧的桡骨茎突。若是扭伤手内侧(即手小指侧关节),就应当立即按摩同侧脚外踝;若是扭伤手外侧(即手拇指侧关节),就应当立即按摩同侧脚内踝。
若是同侧反应痛点太痛了,可以按摩对侧反射痛点。如扭伤脚外侧(即外踝),也可以按摩对侧手腕内侧的尺骨茎突,或对侧脚外侧(即对侧外踝)。所以若是有一个关节扭伤,可按摩的对应反射痛点共有3个,但是一般而言以同侧上下对应痛点的效果最为显著。
2、抽筋
抽筋者肌肉绷紧,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小,肌肉便缺血、缺氧,进一步引起疼痛,血管进一步收缩,血液流量进一步减小……如此恶性循环,便会抽筋得更厉害。
游泳、爬山、走远路时,骨骼肌舒缩过于剧烈,血液供应量不足,代谢废物来不及排除,常会引发大腿或小腿抽筋。抽筋之前几秒钟,会有肌肉抽紧的预兆。这时不要紧张,将同侧的前臂平举胸前掌心向下,小腿肚抽筋时,把前臂横放胸前,按“对应关系”找到痛点肌肉群,另一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压对应位置,抓住肌肉群揉捏,抽筋现象常能立刻消失,这就是下病上治;大腿抽筋时,在上臂找到痛点的对应位置,四指在上拇指在下,揉捏对应的肌肉群,疼痛常可立即被解除。
当脚趾抽筋时,找对应的手指,将手指拉直,向后扳,一气呵成,脚趾的抽筋常能立刻解除;手指抽筋时,立即站立,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同侧的脚趾,膝盖重心移到脚前横弓,把脚趾头扳成90°角即可,或者脱鞋,找对应脚趾,拉直向后扳,手指的抽筋常可及时得到解除。
这些都是一时的急救要领。有了疼痛的教训,也表示脾、肝、心、甲状旁腺等需要尽快保养。
3、晕倒
有位二十多岁身材瘦弱的男性青年在泡温泉时晕倒,如何使用“足健法”帮助他呢?
身材瘦弱,全身苍白,晕倒后唇色也发白,可见,这位的情况很严重。素来营养不均衡血液循环不佳,禁不起泉水的高热,体表血管扩张,脑部原有的血液流向体表血管,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失去意识。这时让该青年躺卧于通风的地方,脚部略高,使血液回流急救。按揉大脑反射区(拇趾趾腹),刺激心脏、肾上腺和肺等反射区,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肺活量增加,等待进一步的救援。
不过得特别提醒,若晕倒的患者,受热蒸腾气血上冲,满脸绛红,平日患有高血压等毛病的,就不能这样处理。此时,头部、上半身应垫高,注意是否呕吐阻塞呼吸,处理后让他躺卧在通风的地方,保持安静。同时按摩大脑、肺、肾上腺、肾、心、肝、脾等反射区,导血下行,预防中风。
4、泄泻
在路上,腹痛,想拉肚子,有何妙方?
泄泻俗称“拉肚子”,大多是因为吃东西过饱、食物不干净或过分油腻。也有因情绪恶劣、思念过度或愤怒激发消化不良的。
急救的方法:将左手平举胸前,掌心向下,右手小指,点在左手背外侧手腕后的尺骨茎突上,在尺骨骨缘上,食指所点的位置,就是刺激点。将右手拇指扣住前臂腹侧当做支点,食指尖下压尺骨上的刺激点,右手固定姿势,左右旋转左手腕,刺激点上逐渐敏感,很痛时可交换手。或直接压在食指所点的刺激点上按揉。这样的连续刺激能抑制肠道的蠕动,争取在10分钟时间内找到厕所。
5、痛经
许多女性朋友有月经来潮时的疼痛经验,其实这是一种警讯,与虚寒的体质有关,需要调理身体。有些妇女一痛起来,脸色青白,大汗淋漓,痛得弯腰身体蜷缩,吃止痛药也无法止痛。可试用第二掌骨桡侧全息止痛疗法。将一侧前臂平举在胸前,手放松,在第二掌骨桡侧基节(近心端)的干骺端上,就是我们的骨盆腔(下腹)的对应区,右手在左手背的外侧,四指扣住左手的第五掌指侧做支点,右手拇指末节竖起,指尖在反射区上作环转揉动的强刺激,约3~5分钟就有止痛效果,左右手可交替使用。
……


探索足部奥秘,焕发全身活力——《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之外的足部健康与生活智慧 我们的足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承载着我们探索世界的重量,连接着大地与天空。它们默默地承受着日常生活的压力,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然而,正是这双看似平凡的脚,蕴藏着通往全身健康的奥秘。《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揭开了足部健康的一角,但足部健康与生活的交织,远不止于此。本书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知识领域等待我们去发掘,去体验,去将足部健康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最终实现身心灵的全面和谐。 一、 足部健康的基石:解构与认知 在深入探讨足部健康之前,理解我们双脚的构造与功能至关重要。足部并非简单的骨骼、肌肉和皮肤的堆砌,而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工程学杰作。它由26块骨头、33个关节、19块肌肉以及数量庞大的韧带、肌腱和神经组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力学系统。 骨骼与关节的支撑与联动: 足部的骨骼结构,如跖骨、跗骨和趾骨,构成了足弓,这是足部最重要的减震和支撑结构。内侧足弓、外侧足弓以及横弓协同工作,分散身体的重量,缓冲行走、奔跑带来的冲击。关节的灵活性则保证了足部在不同地形上适应和转向的能力。了解这些骨骼关节的正常排列和活动度,有助于我们识别潜在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 肌肉与韧带的动力与稳定: 足部肌肉分为内侧肌群和外侧肌群,它们负责足部的内在运动,如抬高足弓、抓地等,同时为足部提供稳定性。而大量的韧带则像“绳索”一样,将骨骼连接起来,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防止损伤。肌肉的强健与否,直接影响足部的力量、耐力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神经与血管的感知与滋养: 足部布满了密集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地面的质感、温度,以及身体姿态的变化。这些神经信号反馈给大脑,帮助我们维持平衡。同时,丰富的血管网络为足部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并将代谢废物带走。足部的微循环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全身的血液循环。 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足部问题会影响到全身。例如,足弓塌陷可能导致膝盖、髋部甚至脊柱的代偿性压力增加;足部肌肉力量不足可能影响步态,进而引发下肢肌肉劳损。 二、 足部健康的多维度挑战与应对 足部健康并非一蹴而就,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 外部环境的影响: 鞋履的选择: 这是影响足部健康最直接的因素。不合脚、过紧、过松、支撑性差或透气性差的鞋子,都可能给足部带来长期的损伤。例如,长期穿着高跟鞋会过度前倾身体,增加前足的压力,导致拇外翻、跖骨痛等;过紧的鞋子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地面环境: 长期行走在坚硬、不平坦的地面上,会增加足部的冲击力,加速关节的磨损。反之,过于柔软的地面也可能削弱足部肌肉的锻炼,导致足部力量下降。 卫生习惯: 足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至关重要。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真菌,导致脚气(足癣);不注意足部卫生还可能引发皮肤感染。 身体内部的因素: 体重变化: 体重增加会显著增加足部的负荷,加速足部结构的退化。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组织的弹性会下降,骨骼的密度可能降低,更容易出现疼痛和损伤。 疾病影响: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都可能对足部的神经、血管、关节和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例如,糖尿病足就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症状可能被忽视,最终导致感染甚至截肢。 运动损伤: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足部都容易受到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骨裂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尤其是在缺乏适当支撑的情况下,会加剧足部的疲劳和压力。 久坐不动: 缺乏活动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环,也可能导致足部肌肉僵硬。 不正确的站姿和步态: 长期不良的站姿和步态会给足部带来不均匀的压力,导致肌肉失衡和关节损伤。 三、 超越“手法”的足部健康智慧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可能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按摩手法或练习,但足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智慧远不止于此。要实现真正持久的足部健康,我们需要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学的鞋履选择与穿着: 了解自己的足型: 购买鞋子前,可以尝试湿脚测试(将脚踩湿后踩在纸上,观察脚印的形状),了解自己的足弓类型。 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设计: 透气性好的材质,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和缓冲的鞋底,符合人体工学的鞋垫,都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试穿的技巧: 穿着袜子试穿,确保脚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脚跟不打滑。 避免长时间穿不适宜的鞋: 高跟鞋、尖头鞋、人字拖等,应尽量减少穿着时间,并在回家后进行足部放松。 日常足部护理的细节: 温水泡脚: 每天或每周进行几次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中药材,如艾叶、生姜等,增强活血化瘀、驱寒的作用。 足部清洁与干燥: 每次洗脚后,务必用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特别是趾缝,保持足部干爽。 足部皮肤的滋养: 对于干燥的足部皮肤,可以使用滋润的足霜进行按摩,帮助软化角质,防止皲裂。 趾甲的正确修剪: 趾甲应修剪得平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引起嵌甲或损伤。 强化足部力量与灵活性的综合训练: 足部内在肌肉的锻炼: 趾抓毛巾: 坐在椅子上,将毛巾铺在地上,用脚趾抓取毛巾。 抓弹珠: 用脚趾捡拾地上的弹珠,可以锻炼足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 足弓提升: 站立,将脚趾抬离地面,但保持脚跟和脚掌前部接触地面,感受足弓的收紧。 足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 脚踝画圈: 坐着或站着,用脚尖在空中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 勾脚背、绷脚背: 坐在椅子上,将脚尖向前伸,然后用力勾回脚踝,再向前绷直。 全身协调与平衡的训练: 单腿站立: 逐渐延长单腿站立的时间,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行走训练: 尝试赤脚行走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如草地、沙滩、鹅卵石小径等,这能够刺激足部神经,增强足部感知能力。 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也能间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和健康。 调整生活习惯,减轻足部压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是减轻足部负担的关键。 科学的站姿和坐姿: 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坐姿时,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避免跷二郎腿。 定时活动: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人,应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动一下,活动足部和腿部。 改善睡眠姿势: 避免长时间压迫某一侧足部。 关注身体的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识别足部疼痛的信号: 足部疼痛并非“正常现象”,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当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肿胀、麻木、刺痛或皮肤异常时,应引起重视。 定期体检: 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足部检查至关重要。 咨询专业人士: 对于严重的足部问题,如畸形、慢性疼痛、运动损伤等,应及时咨询医生、足踝专科医生、物理治疗师或专业矫形师,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 足部健康与整体幸福感的关联 足部的健康与我们整体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一双健康的足部,意味着我们可以更自由地行走,更自在地探索世界,参与各种活动,享受生活的美好。 提升行动力与生活品质: 当足部不再疼痛,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日常活动,如购物、散步、旅行,甚至参与户外运动,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 改善情绪与心理健康: 身体的疼痛往往会影响情绪。一双健康的足部,可以减少身体不适带来的烦恼,提升整体的愉悦感。同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也能有效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促进全身健康联动: 如前所述,足部健康是全身健康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健康的足部能够改善步态,减轻其他关节的负担,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对心血管健康、消化系统健康等产生积极影响。 增强自信心与独立性: 能够独立、自信地行走和参与活动,是维持个人尊严和独立性的重要方面。足部健康,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能力的基础。 结语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改善足部健康的视角。然而,真正的足部健康智慧,在于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于我们对身体信号的敏感,在于我们科学的认知和持续的实践。从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到坚持每天的足部护理,再到融入全身性的运动锻炼,每一步都在为我们积蓄着足部健康的能量,也为我们通往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用心呵护我们的双足,让它们承载我们去经历更多,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第一次看到就觉得,哇,还有这种方法?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小毛病,比如站久了脚底会酸胀,有时候还会抽筋,尤其是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看了书名,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那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试过很多方式,比如买很贵的鞋垫,尝试各种拉伸运动,甚至还去过几次足疗店,效果都只是暂时的,每次都抱有希望,但最后都觉得差强人意。所以,当看到“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的时候,我内心的期待值瞬间飙升。而且,书名还强调是“最新修订版”,这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这个方法,一定有更科学、更有效的内容在里面。我非常好奇,这个“新”到底体现在哪里?是更新了理论,还是加入了新的手法?我一直在思考,如果真的有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能够调理足部健康,那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将是巨大的。很多人可能不太重视足部,觉得它只是承载身体的部位,但实际上,中医里早就讲过“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的穴位连接着全身的器官,所以足部的健康真的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易学、易操作的体系,让我能够在家就能进行系统的足部护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部的治疗。

评分

我一直相信身体的健康需要从根本上去调理,而足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平时生活中,偶尔会因为长时间站立或者运动而感到脚部不适,虽然不至于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总觉得可以通过一些更科学的方法来改善。这本书的书名《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非常吸引我,它暗示了这是一套经过发展和优化的方法。我特别好奇“新”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新的理论,新的手法,还是结合了新的科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易于操作的足部健康管理方案,让我能够在家就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理。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原理阐述,让我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能够有效,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动作。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清晰的图文指导,让我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一个步骤。看到“最新修订版”,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经过时间检验和不断完善的作品,内容一定更加成熟和可靠。

评分

我对健康方面的内容一直很关注,尤其是一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法门”。《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权威的感觉。我长期有足部疲劳、僵硬的问题,特别是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脚部会感到酸痛,有时甚至影响到膝盖和腰部。我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方法都停留在一个比较表面的层面,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因此,当看到“新足部健康法”这个说法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够让我真正了解足部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我的足部状况。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示和动作分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步骤,并且能够在家中轻松地进行练习。我对“最新修订版”这个提示非常看重,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了作者的不断打磨和更新,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和科学认知。

评分

我个人对一些养生保健的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这类书籍的内容都比较空泛,要么讲的过于理论化,让人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就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之所以对《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产生浓厚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聚焦于“足部健康”,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容易被忽视的领域。我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下班后常常感到双脚疲惫不堪,有时还会出现水肿,夏天更是容易滋生脚气,真的很困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帮助我缓解这些不适。我尤其关注“新”这个字,这让我猜测作者可能在传统足部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学的理念或者创新的手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图文并茂的讲解,详细展示每一个步骤,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如何操作。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些自我按摩的手法,或者一些简单易行的练习,让我能够在家就能进行,并且能看到明显的改善,那将是非常棒的。我希望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是扎实的,能够让我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而不是盲目地照搬。

评分

一直以来,我的脚就不是太“安分”,尤其是到了冬天,脚趾头总是冰冰凉,夏天的时候又容易出汗,各种小毛病层出不穷。尝试过一些保暖的袜子,也用过各种泡脚偏方,效果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个答案?”我非常好奇,这个“新”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是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还是有更新的按摩手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能够让我从根本上改善足部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按摩技巧,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足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的护理来达到长期的健康效果。我尤其关注“修订版”这个词,这说明作者一定是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完善,一定有比之前更成熟、更有效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些真正能够长期受益的知识和方法,让我不再为足部的小毛病而烦恼。

评分

京东送货速度真是很快,值得表扬的,快递小哥速度也很好,比某宝强多了,产品质量也很好,包装什么的都是无可挑剔的,只不过有些吃的东西是临期的,这点不是太好,希望可以改进吧

评分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最新修订版)》为新足部健康法的最新修订版,有按摩时不痛、舒服,并能更准确、更有效、更快速帮助需要者恢复健康等优点。

评分

正版图书,内容好,印刷清晰,喜欢看。

评分

很实用的书。看了一定要坚持按摩哦!

评分

买了好几本书,这本还没认真看,不过讲得挺细随便翻翻是不行的。

评分

新足部健康法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为千千万万的人解除病痛,不断试验、反复思索,不断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切磋、“竞技”,并追求更高层次的医理研究的结晶。新足部健康法终于打破国外长久以来对“脚底反射区”理论的争议及国内令人生畏的“痛得要命”的迷思,以中国阴阳五行的医理为本,兼顾“治标”和“治本”。

评分

已经是第四次来买了,京东就是让人放心!

评分

不错,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

书是不错的,正版的,内容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