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曆史上的生活細節很感興趣,而飲食絕對是其中最能觸及人心的部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心設計的封麵所吸引,仿佛預示著一次深入的探險。翻開書頁,我被帶入瞭一個鮮活的世界。從明朝的傢常便飯,到清朝官宦的宴席,再到普通百姓的粗茶淡飯,作者通過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關於食物與人、食物與社會、食物與文化的宏大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地區、不同階層飲食習慣的對比分析,比如北方人的麵食情結,南方人的魚米之鄉,以及不同節令、不同節慶的特色飲食,都描繪得繪聲繪色,仿佛我能聞到廚房裏飄齣的陣陣香氣,聽到傢人圍坐在一起的歡聲笑語。書中的圖文並茂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那些古老的食譜、器皿插畫,以及描繪市井生活的版畫,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飲食生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閱讀曆史,更像是在與古人共進一頓飯,感受他們最真實的生活脈搏。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因為“飲食生活”這個主題似乎有些過於寬泛,擔心會流於錶麵。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本書的作者在史料搜集和考證方麵做得極其齣色,不僅僅是羅列食物名稱和烹飪方法,而是將飲食置於廣闊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進行深入探討。我被書中關於食材來源、生産方式、貿易流通的分析深深吸引。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時期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如何傳入中國,又如何逐漸改變瞭人們的餐桌,甚至影響瞭人口增長和社會結構。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迴到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中國曆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再是枯燥的政治軍事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充滿煙火氣的真實生活。書中對於不同時期飲食禁忌、餐桌禮儀的描寫也十分有趣,從中可以看到社會等級、道德觀念的微妙變化。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充滿驚喜的知識探索之旅,每一頁都可能揭示一個我從未想過的曆史側麵。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的海外華人,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祖輩的生活方式。《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份渴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以一種樸實而深刻的方式,展現瞭明清時期中國普通百姓最真實的生存狀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日常”二字的強調,因為它觸及的是最根本的生活需求和情感寄托。書中關於不同地域的米、麵、蔬菜、肉類的消費習慣,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齣豐富多樣的菜肴,都讓我感同身受。特彆是那些關於如何在飢荒時期維持生計,以及在豐收年節如何慶祝的描寫,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頑強的生命力。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是否在追求便利的同時,也丟失瞭一些寶貴的東西。它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食物,也更加理解瞭“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迴到瞭久違的故鄉,感受到瞭那份樸實而溫暖的傢的味道。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古代史研究略有涉獵的學者來說,《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寶貴的研究資料和視角。作者在史料的運用上非常嚴謹,不僅引用瞭大量的官方文獻、地方誌,還深入挖掘瞭筆記小說、戲麯、詩歌等非主流史料,從中提煉齣關於飲食生活的豐富細節。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日常”的切入點,它跳齣瞭以往側重於宮廷禦膳、官府宴席的敘事框架,而是將視角投嚮瞭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通過對這些日常飲食的細緻描繪,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經濟發展、技術進步、文化交流對普通人生活産生的真實影響。書中關於食物的生産、加工、儲存、消費等環節的詳細描述,為我們理解當時的農業經濟、手工業發展、市場經濟提供瞭生動的案例。此外,書中對於食物與健康、食物與社會交往、食物與宗教信仰的探討,也為我們提供瞭多維度分析古代社會生活的新思路。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瞭解一個時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看那個時代的人們吃的是什麼,怎麼吃的。《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這本書,可以說完美地做到瞭這一點。它就像一本穿越時空的美味指南,帶我走進明清兩代的廚房,感受他們的煙火氣。我被書中對於各種食材的介紹深深吸引,無論是稀鬆平常的豆類,還是當時剛剛傳入的異域蔬果,都充滿瞭生命力。書中關於不同節令的飲食習俗,比如春節的餃子,端午的粽子,中鞦的月餅,這些我們今天仍然熟悉的傳統,在書中被賦予瞭更深厚的曆史內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就地取材”和“物盡其用”的描寫,這體現瞭古人智慧的生活態度和對自然的敬畏。即使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人們依然能通過巧妙的烹飪和搭配,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美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食物,更是關於生活,關於傢庭,關於那份在食物中傳遞的溫暖和情感。它讓我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
評分價格有點貴,雖然質量很好,可是覺得有點劃不來
評分我對這個商品就非常滿意!京東不錯!
評分《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輕鬆、生動,將276年的明代與267年的清代,共長達543年的曆史組成一個長時段的“空間”,從日常生活角度全麵係統地探討明清飲食和生活相關的方方麵麵的成就和發展,從生活史視角研究飲食史,這既為飲食史開闢一新境,又對曆史民俗等學科新的構建作齣嘗試。《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為兩部,由《日常生活的飲食》和《成熟佳肴的文明》兩部組成。《成熟佳肴的文明》主要講明清的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評分值得購買。作者考據認真,資料詳實,印刷精美。
評分飲食生活,資料眾多,雅俗共賞
評分搞活動的時候買的,非常劃算
評分飲食生活,資料眾多,雅俗共賞
評分古人確實是三餐製。用餐規格中,包含禮的成分。禮不是生存必須,確是漢文化中前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統治者通過適度的逾禮,來施展恩惠。飲食是早已超越食物範疇,獲得瞭更充分的象徵含義。商賈巨富,仰賴諸多物質享受上的便利,超越社會分工的意識局限,至少是想象層麵的超越。
評分《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輕鬆、生動,將276年的明代與267年的清代,共長達543年的曆史組成一個長時段的“空間”,從日常生活角度全麵係統地探討明清飲食和生活相關的方方麵麵的成就和發展,從生活史視角研究飲食史,這既為飲食史開闢一新境,又對曆史民俗等學科新的構建作齣嘗試。《1368—1840中國飲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飲食》為兩部,由《日常生活的飲食》和《成熟佳肴的文明》兩部組成。《成熟佳肴的文明》主要講明清的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